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手术的临床效果对比

2020-10-19 20:14车遵军董秀梅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4期
关键词:术中出血量保乳手术早期乳腺癌

车遵军 董秀梅

【摘 要】 目的:研究对比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12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为64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保乳术治疗,为64例参照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小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手术耗时、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术后半年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二组数据之间对比P<0.05。两组患者在1年内的复发转移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中,采用保乳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且术后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较比改良根治术更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手术;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生活质量

乳腺癌是一种在女性中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好发于未生育、晚生育者以及乳腺癌家族史者中。乳腺癌患者,因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连接比较松散,容易脱落成游离癌细胞,随之血液或淋巴散播全身,形成转移后可威胁其生命安全[1]。早期乳腺癌是指肿瘤直径小于3cm,同侧腋窝淋巴结没有转移或仅有微小转移,且无远处转移的患者,该类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后可望永久性治愈[2]。为探寻更加理想的治疗方案,我院对12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以研究对比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开展效果及价值。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基线资料数据

将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小组,共计128例,入院后经影像学检查、细胞病理学、组织病理学结果被确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64例。实验组患者的年龄分布在30--58岁范围内,平均(41.6±5.5)岁;右侧肿瘤30例,左侧肿瘤34例;肿瘤之间在0.88--2.97cm之间不等,平均(1.80±0.22)cm;TNM分期:I期45例,II期19例。参照组患者的年龄分布在29--56岁范围内,平均(42.0±5.8)岁;右侧肿瘤33例,左侧肿瘤31例;肿瘤之间在0.85--2.98cm之间不等,平均(1.75±0.25)cm;TNM分期:I期43例,II期21例。对二组患者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符合早期乳腺癌诊断标准,年龄不超过60岁者,肿瘤直径不超过3cm者。

排除标准:将患有免疫系统缺陷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合并全身严重器质性疾病者、不配合研究者剔除研究小组。

1.2 方法

实验组:本组患者采用保乳术治疗,结合患者的肿瘤实际情况、身体状况选择麻醉方案,包括气管插管全麻、硬膜外阻滞、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麻等。麻醉起效后,以乳头为中心取一放射状切口,在距离肿瘤边缘1.0cm位置将其完整切除,之后要作病理检查,当切缘呈阳性时则要将切除范围适当扩大,确保切缘呈阴性为止;另取腋窝顺皮纹小切口来清扫淋巴结,外侧清扫至背阔肌,内至胸小肌深面,上至腋静脉。对皮下腺体需进行游离处理,并予以整形,最后关闭创口并留置引流管。

参照组:本组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将保留胸大肌胸小肌的乳房切除术与同侧腋窝BergI、II水平淋巴结清扫术结合应用。依据患者的肿瘤位置决定切口方向,在与肿瘤相距3cm处将皮肤切开,对皮瓣进行游离处理,再将胸骨下血管分离,并清扫淋巴结;最后冲洗创面,并在腋下与胸壁上各留置1条引流管,做好加压包扎处理。

二组患者术后均予以抗生素来预防感染,并接受化疗辅助疗法。

1.3 观察指标

(1)手术相关指标。(2)并发症发生率。(3)复发转移率。

(4)生活质量评分:在术后半年,采用QOL-100生活质量量表[3]来评估患者生存质量,分为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环境状态、社会功能4个维度,每项评分范围均为0--100分,生活质量与分值呈正相关。

1.4 数据统计

以统计学软件SPSS21.0为工具,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当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分析价值。

2 研究结果

2.1 二组患者手术指标的差异性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耗时以及住院时间与参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组间对比P<0.05;见表1。

2.2 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转移率的对比

实验组中,出现皮下积液1例,上肢水肿2例,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25%(4/64);参照组中,出现皮下积液4例,皮下出血1例,上肢水肿4例,蜂窝组织炎2例,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31%(13/64);经统计x2=5.4944,P=0.019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中,1年内出现局部复发1例,远处转移2例,复发转移率为4.69%(3/64);参照组患者中,1年内出现局部复发1例,远处转移1例,复发转移率为3.13%(2/64);经统计x2=0.2081,P=0.648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性对比

术后半年,实验组患者的生理状态评分为(75.6±5.7)分,高于参照组的(62.8±5.5)分,经统计t=12.9279,P=0.0000。实验组心理状态评分为(80.3±6.2)分,高于参照组的(71.4±5.8)分,经统计t=8.3863,P=0.0000。实验组环境状态评分为(82.1±5.9)分,高于参照组的(69.6±6.3)分,经统计t=11.5857,P=0.0000。实验组社会功能评分为(80.2±5.5)分,高于参照组的(72.4±5.8)分,经统计t=7.8067,P=0.0000。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发生于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约99%的患者为女性[4]。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随之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对于早期乳腺癌筛查的普及,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早诊断、早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肿瘤发展,以获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以往多为乳腺癌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势,其近远期疗效均较好,能够有效预防局部复发与转移。其不足之处是,在手术切除的操作中,对乳腺组织的切除范围较大,导致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并影响乳房美观度。乳腺癌的发病率逐渐趋于年轻化,年轻女性对手术美观度与乳腺功能的要求较高,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乳腺癌治疗也逐渐摒弃了单一、传统的治疗方案,目前比较趋向于社会-心理-生物学模式,保乳术应运而生。该术式更加符合现代医学要求与女性患者的心理需求,通过保乳术可将病灶组织清除,同时可最大限度上维持乳房的生理功能与美观度。尤其是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而言,保乳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操作中,术者要严格把握保乳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如肿瘤病灶分布在两个及以上象限、经乳腺或患侧胸壁放射治疗者、在经广泛切除后病灶边缘仍呈阳性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或存在结缔组织疾病者,以上这些均不宜行保乳术治疗。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住院時间的记录值均少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这与张义龙[5]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也再次证实了保乳术的优势。有学者认为[6],保乳术的切除范围有限,其复发转移风险较高,但经此次研究发现,二组患者的转移复发率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P<0.05;这说明为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术,并未增加其复发转移风险,但因切除范围小、创伤小、美观度高,致使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也较高。但因此次样本数量有限、随访时间较短,对于保乳术的远期疗效尚为得到证实与肯定,这还是需要扩大样本、投入更大的精力而研究。

综上,在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中,采用保乳术的整体效果及价值,优于改良根治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郝秀秀,王暘,李岩密.探讨多模式超声检查技术在早期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8):54-57.

[2] 顾伟青,王强,缪卡莉.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效果 差异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18):32-34.

[3] 张铁,曲更宝,朱强, 等.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皮下腺体全切术在早期乳腺癌中应用[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9):914-916.

[4] 江卫兵.不同手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对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影响比较[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2019,13(5):525-527.

[5] 张义龙.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9):34-36.

[6] 史源,胡建民.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根治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6):6-7,12.

猜你喜欢
术中出血量保乳手术早期乳腺癌
创伤骨科修复中采用伤害控制骨科学原则治疗临床分析
钼靶X线联合CT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钼靶摄影中微钙化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保留乳头乳晕改良根治术联合假体置入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效果观察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腹腔镜根治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青年乳腺癌肿瘤乳房比例对保乳术后乳房美观度的影响
新辅助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效果观察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