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病毒母婴感染的临床报告

2020-10-19 11:09杨西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5期

杨西

【摘要】基孔肯雅热病毒(Chikungunyavirus,CHIKV)是引起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fever,CHIK)的病原体,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目前国内尚无CHIKV人传人的报道,本文拟对2019年我市出现的3例CHIKV母婴感染临床病例做一详细阐述。

【关键词】基孔肯雅热病毒;基孔肯雅热;母婴感染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5-093-02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fever,CHIK)是通过蚊虫传播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痛、皮肤斑丘疹和出血,多见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其主要传播媒介,伊蚊通过叮咬被基孔肯雅热病毒(Chikungunyavirus,CHIKV)感染的动物或人从而携带病毒叮咬他人而引起病毒的传播,目前尚无人传人的报道,人群普遍易感。CHIKV是单股RNA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最早于1953年在坦桑尼亚被发现。自2008年3月我国广东海关首次从由斯里兰卡归国的2名中国籍劳务人员血清中检出基孔肯雅热病毒(CHIKV)以来,近年来多个省份已相继有基孔肯雅热病例的报道,我国CHIK主要流行于廣东省、云南省、海南省等南部地区。云南省边境口岸瑞丽市比邻东南亚国家缅甸,缅甸近年多有CHIK流行,瑞丽市与缅甸人员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该病传入我市并蔓延至全国爆发和流行的风险正在加剧,因此加强基孔肯雅热的临床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基孔肯雅热病毒(CHIKV)母婴感染(Mother-infantinfection)在我国的首次发现对孕期妇女感染CHIKV对母婴的影响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病例资料:2019年9月我市首次从一名缅甸归国的务工人员血清标本中检出基孔肯雅热病毒(CHIKV),并很快引起爆发流行。据统计,我院在2019年9月27日至11月23日共收治CHIK疑似病例150例,其中96例确诊基孔肯雅热病毒(CHIKV)感染(血清标本送当地疾控中心行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其中2例系孕妇,发病前均有蚊虫叮咬史。1例患者杨清凤,女性,36岁,怀孕37周单胎,另一例患者阿不,女性,21岁,孕38周双胞胎,2例患者都因反复发热、四肢关节疼痛伴活动障碍1天就诊,体温高达39.0℃,发病2天后全身皮肤出现散在红色斑丘疹,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伸展侧。血液化验白细胞总数轻度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指标轻度升高。治疗上给予温水擦浴物理降温,退热效果不佳者给予口服适量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静脉补液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6,使用还原性谷胱甘肽保肝治疗,监测患者体温变化,监测胎儿情况。2例患者入院后均反复发热,胎儿监测示胎心率150-165次/分钟,胎动频繁,有宫内缺氧情况,患者出现不规律宫缩,考虑影响胎儿安全,立即至妇产科行剖宫产术分别娩出1女婴和1对双胞胎女婴。3个新生儿出生1小时内均出现不同程度发热,体温37.5℃至38.5℃,颜面、躯干、四肢皮肤见红色斑丘疹,吃奶差,血液化验血常规、转氨酶、肌酐、心肌酶无异常,3个新生儿均抽血清标本送当地疾控中心检测基孔肯雅热病毒(CHIKV)核酸阳性,遂在新生儿感染病房单间隔离,给予温水擦浴物理降温,纯奶粉喂养。经过积极治疗3天后两位母亲患者体温正常,关节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全身皮疹逐渐消退;5天后3个新生儿患者体温逐渐正常,皮疹消退,吃奶好。继续观察3天后病情平稳均予出院。出院后随访1月预后良好。继续长期随访3个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讨论:基孔肯雅热(CHIK)主要是通过感染基孔肯雅热病毒(CHIKV)的伊蚊叮咬人体而在人群中传播,实验室内有研究表示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在此之前尚未有直接人传人的报道。本次我院收治的3例CHIKV母婴感染(Mother-infantinfection)病例尚属国内首次发现,国际上也鲜有报道。此次CHIK母婴感染临床病例的发现明确了基孔肯雅热病毒可经患病的母亲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或经产道感染胎儿,病毒感染会影响胎儿、新生儿的身体、智力等发育,这对临床诊治感染基孔肯雅热病毒的孕期妇女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孕期感染情况可选择性终止妊娠,避免出现发育不良胎儿的出生,妊娠末期及时终止妊娠保证母婴安全。因目前基孔肯雅热(CHIK)母婴感染(Mother-infantinfection)病例资料较少,临床上需持续关注,进一步研究出针对孕期妇女及新生儿感染CHIKV的安全有效诊疗方案。人群普遍易感,且尚未有特异性疫苗预防保护,病毒感染在不同孕期对胎儿的影响必须重视,孕期妇女在流行期要做好防蚊灭蚊等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ZhangHL,ShiHF,LiuLH,etal.IsolationofChikungunyaVirusfromBatinYunnanProvinceandSerologicalInvestigations[J].ChinJVirol.1989,5(1):31-6.(Inchinese)

(张海林,施华芳,刘丽华,等.从云南蝙蝠中分离基孔肯雅热病毒及血清抗体调查[J].病毒学报.1989,5(1):31-36.)

[2]林苗,李华,黄吉城,等.广东检验检疫局发现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8,31(4):221-223.

[3]方美玉,刘建伟,任瑞文.基孔肯雅热病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10):1042-1044.

[4]王艳红,宝福凯,柳爱华.云南基孔肯雅热研究概况[J].中国热带医学,2013,13(09):1159-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