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接骨板技术对胫骨干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0-10-19 20:02李祥伟邱文强郑重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关节功能疼痛程度

李祥伟 邱文强 郑重

【摘 要】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技术对胫骨干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治療胫骨干骨折的60例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以及观察组(30例)。观察组使用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结束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关节功能。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足踝评分系统(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接骨板技术能有效减轻胫骨干骨折患者疼痛程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胫骨干骨折;微创接骨板技术;疼痛程度;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1--01

胫骨干骨折是四肢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总体骨折总数的10%-15%。胫骨干骨折临床症状表现为患处疼痛、肿胀、活动障碍。对于胫骨干骨折患者来说,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能够起到修复骨折端以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当前,微创接骨板技术可有效缓解患肢肿胀、减弱疼痛感、加速患肢后期活动功能的恢复,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此种治疗方案用于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相关报道甚少[1]。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微创接骨板技术对胫骨干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治疗胫骨干骨折的60例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以及观察组(30例)。观察组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65-85岁,平均(72.83±5.56)岁;病程1-20d,平均(11.23±1.50)d。对照组中男9例,女21例;年龄66-86岁,平均(72.03±5.61)岁;病程1-22d,平均(11.50±1.53)d。比较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X线确诊为胫骨干骨折;家属以及患者均知情同意;确诊需进行骨折手术。排除标准:患心肝肾等器官明显病变者;中重度骨质疏松者;手术禁忌症者;开放性或多发性骨折病史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免疫功能异常者。

1.3 方法 手术前均进行病史、体格、三大常规检查以及下肢彩超检查,实施常规的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做好消毒、铺无菌巾等术前准备,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进行吸氧支持,建立静脉通道。观察组行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以骨折处为中心在伤口远处或近处做2-3cm长的纵向切口,使用长弯组织剪在深筋膜下与骨膜外处层层分离软组织,直至骨折部后形成通道,避免将骨膜切开,经由通道将解剖型接骨板置入其中直至骨表面,确保接骨板位置放置合适后,在远端切口、近端切口分别用3枚螺钉在螺孔上予以固定。对照组使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于骨折处做纵向切口10cm,使用长弯组织剪在深筋膜下与骨膜外层层分离软组织至骨折部,复位后使用持骨器固定骨折部位,并选取相应的锁定加压钢板拧人皮质骨螺钉予以固定。两组固定牢靠后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查无活动性出血,逐层缝合切口,后期常规进行预防感染处理、康复训练等。术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评估手术效果。

1.4 评价指标(1)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评估手术前以及手术1周后患者疼痛程度,无痛是0分;轻度是1-3分;中度是4-6分;重度是7-10分,得分越低,疼痛改善情况越好。(2)关节功能:分别于手术前以及手术3个月后使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足踝评分系统(AOFAS)[2]评估患者踝关节功能:优为90-100分,良好为75-89分,一般为50—74分,差为<50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评分 术后1周VAS评分比较,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关节功能 手术3个月后关节功能对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胫骨干骨折如果治疗不及时,会造成关节功能丧失,损害患者身心健康。而传统切开复位手术虽可改善患者病情,但伴随一定的创伤性且术后会出现骨折不复位、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因此,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该病患者对改善其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创接骨板技术是通过小切口构建皮下通道,使用间接复位技术对骨折处进行复位并使用钢板进行内固定的手术术式。该种手术方案下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局部软组织和骨的血运的干扰,且在远端切口、近端切口分别用3枚螺钉在螺孔上予以固定,可获得较为显著的固定效果。且不用进行加压处理,对骨髂的穿支动脉以及营养血管造成的损害较小,能够保证骨膜与骨髓间保持良好的血流灌注,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3]。同时该手术切口小,分离软组织的用时少,可减少手术创伤性,降低对交感神经的刺激,进而术后疼痛感减弱。本研究中,术后1周,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时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微创接骨板技术能有效减轻胫骨干骨折患者痛感,改善关节功能,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在胫骨干骨折患者中实施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减弱其疼痛程度,改善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赵勉,罗磊,李扬,谢芳.3种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2):178-180.

赵枫,吕辉照,艾建国,等.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7,33(12):1113-1117.

胡永军,任戈亮,陈启刚,等.后外侧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内侧开放性胫骨远端和胫骨干骨折的初步疗效[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9,21(5):443-445.

猜你喜欢
关节功能疼痛程度
个体化护理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效果
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述
规范化护理对癌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我管理效能的作用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关节镜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踝关节
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