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替尼后线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20-10-20 12:41李婷
浙江医学 2020年19期
关键词:阿帕替尼阿帕生存期

李婷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2]。随着社会生活及医疗水平的进步,靶向药物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步,目前已有多种药物被批准用于晚期肝癌的标准治疗。其中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为主要方向的靶向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靶向VEGFR2的药物,在胃癌等肿瘤治疗上有一定的疗效,目前已作为晚期胃癌的标准治疗药物用于临床[3-6]。但是,目前关于阿帕替尼用于肝癌的临床疗效数据较少,故本文作一探讨,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均为肝细胞肝癌。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 45~65(56.5±2.8)岁,≥60 岁 22 例,<60 岁 38例;有吸烟史39例,无吸烟史21例;有乙肝病史45例,无乙肝病史 15例;肿瘤直径(9.5±0.8)cm;Child-pugh 分级:A级42例,B级12例;ECOG评分0分21例,1分39 例;基线甲胎蛋白(AFP)≥400 μg/L 37 例,<400 μg/L 23例;既往接受过一线治疗48例,接受过二线及以上治疗12例。纳入标准:(1)本院确诊为晚期肝癌且接受全程治疗:(2)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所有可测量病灶≥1个[3],且为既往一线或多线治疗后肝癌进展的患者。排除标准:(1)阿帕替尼治疗前使用过其他抗血管生成药物;(2)转移型原发性肝癌;(3)存在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予口服阿帕替尼(250 mg×10片,国药准字H20140103,江苏恒瑞)治疗,起始剂量500 mg/次、1次/d。给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剂量调整,使患者能耐受并接受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进行及时的随访与调查,本研究末次随访时间为2019年12月31日。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及生存情况。(1)按照RECIST 1.1评价临床疗效[6]:病灶完全消失且良性结果维持4周以上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肿瘤缩小一半以上且良性结果维持4周及以上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肿瘤体积缩小<50%或增大<20%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肿瘤体积增大≥20%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临床缓解率(DCR)=(CR+PR)/总例数×100%,客观缓解率(ORR)=(CR+PR+SD)/总例数×100%。(2)按照常见不良反应评价标准(CTCAE)4.0相关标准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生存情况包括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效评价为PR 12例,SD 20例,PD 28例;DCR 为 20.0%(12/60),ORR 为53.3%(32/60)。

2.2 不良反应 60例患者中有58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7%;其中3度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32/60),包括高血压7例、蛋白尿5例、手足综合征5例、乏力4例、口腔溃疡4例、其他不良反应7例。34例患者因不良反应发生减量,5例患者因毒性反应停药。

2.3 生存分析 60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2.1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见图1。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基线AFP水平以及既往接受一线或多线治疗后肝癌进展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hild-pugh A级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B级患者(P<0.05)。

3 讨论

图1 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阿帕替尼后线治疗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a:无进展生存期;b:总生存期)

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最大特点是大量血管生成因子高表达,包括VEGF、表皮生长因子、胎盘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其中VEGF的表达与晚期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7-9]。近年来,针对肝癌采取的抗血管增生或抗细胞增殖等靶向治疗备受重视,相关分子靶向药物不断被研发。以索拉非尼等小分子激酶抑制剂为例,它不仅作用于抗细胞增殖,也作用于抗血管生成,是具有双重抑制性的靶向药物,SHARP研究显示索拉非尼一线治疗初治晚期肝癌患者,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目前该药已成为肝癌一线治疗的选择[10]。除索拉非尼外,国内先后研发了其他多种VEGF靶点的药物,如安罗替尼、阿帕替尼等[11-12]。前期研究表明,阿帕替尼用于晚期胃癌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目前该药已批准用于复治晚期胃癌的标准治疗[5-6]。除胃癌外,阿帕替尼在其他实体肿瘤的治疗上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13-15]。国内阿帕替尼治疗肝癌的多中心临床研究(AHELP研究)已经完成入组并于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上报道了初步结果:阿帕替尼较安慰剂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有望成为晚期肝癌治疗的另一个选择。但与本研究不同的是,AHELP研究选择初始剂量为750 mg/d,而本研究考虑到纳入患者多为反复多线治疗后患者,其耐受性较差,故选择了500 mg/d的剂量,结果显示本研究的疗效与AHELP研究接近,其中ORR高于AHELP研究的结果,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关。在不良反应方面,主要包括血液学毒性(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等)和非血液学毒性(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腹泻、乏力等)。大部分不良反应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暂停用药、支持对症处理等进行控制与逆转[16]。本研究60例患者发生3度及以上不良反应的比例为53.3%,多数患者通过一次剂量下调后可耐受,这与RESORCE研究中瑞戈非尼的研究结果接近[17]。

综上所述,阿帕替尼后线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明显,能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患者能耐受不良反应,有望成为晚期肝癌患者标准治疗失败后的治疗选择。

猜你喜欢
阿帕替尼阿帕生存期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化疗耐药HER—2阴性胃癌的临床效果评价
阿帕替尼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贝伐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肝癌TACE术后生存期小于1年及大于3年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