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航天,志在少年

2020-10-20 01:52黄国范
科学24小时 2020年10期
关键词:杨利伟报告会航天事业

黄国范

2020年7日23日12:40,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担任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从而开启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天问一号”的成功发射,再次唤醒了我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极大关注和浓厚兴趣,勾起了自己当年采访航天英雄杨利伟时的美好回忆。

时光倒回2006年1月14日下午,由浙江省平湖市委、市政府和中国航天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飞向太空”中国载人航天展开幕式暨杨利伟科普报告会,在平湖市体育馆隆重举行。

在开幕式现场,主席台的背景墙上悬挂着神州五号发射升空和杨利伟走出返回舱向人们招手情景的巨幅喷绘,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4000多名观众把体育馆汇成了人的海洋。“弘扬航天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等十多条横幅挂满了会场四周,平湖师范附属小学“杨利伟中队”的十几名学生举着“杨利伟叔叔,你是我们永远的英雄”的牌子,巨大的电子显示屏反复播放着展现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的纪录片。

14:30,当身着戎装的杨利伟走进会场,全场起立,掌声雷动,欢呼声不断,响彻整个会场。报告会上,杨利伟详细介绍了中国载人航天7大系统的主要工作及航天员刻苦训练的动人故事。他说,航天员一些特殊项目的训练,都是在不断地挑战着人体的生理极限,特别是在进行离心机训练时,航天员一手拿着仪器,一手握着报警器,训练指标达到了8个G的最高标准,人的面部被拉长,眼泪被挤出,但8年来没有一个航天员按响过手中的报警器,全都坚持完成了每一次训练任务。

当杨利伟讲到他在太空看到美丽的地球,在返回舱里写下“为了全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了太空”时,全场再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后,参加了国内外的许多社会活动。他在访问联合国时,安南秘书长就握着他的手说,中国虽不是第一个搭载联合国会旗的国家,但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就搭载了联合国会旗,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要向中国学习。

杨利伟介绍说,在美国访问时,一位华侨曾对他说:“祖国的飞船飞得有多高,我们华侨的头就能抬得有多高。”说到这里,一种无比强烈的自豪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也激励和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按照活动的议程安排,报告会结束后,有一场杨利伟与记者见面会,时间只有半小时,而且只有三位记者可以出席。我以《科学24小时》编辑部记者的身份出席了见面会。我并没有先提问,而是与杨利伟拉起了家常。当聊到我是辽宁绥中人时,杨利伟说:“那咱们还是半个老乡呢!我家就在机场附近,我小时候经常去你们机场看飞机,看部队飞行,但老是被营门口站岗的警卫阻拦。后来,我们偷偷地从营门口旁边的苹果园里钻进去看飞机。”

“没想到后来您自己真成了一名飞行员,还是一位闻名世界的航天英雄!” 现在看来,杨利伟从小就是一个充满好奇心,还有着飞行梦的少年。

既然我是以科普杂志的名义出面,所提的问题自然离不开针对青少年的科普普及问题。我的问题很简单:“杨主任,您对青少年的科普工作有什么期待与要求?”杨利伟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是不会停止的,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是不会停止的。落后就要挨打,要使中华民族不再貧弱,要使祖国繁荣强盛,一定要把科学技术搞上去,把生产力搞上去,也要把科普工作搞上去。”他接着说:“这些年来,我每到一个地方,内心都受到深深地激励和极大的振憾。有一位老航天科技工作者,一见到我就流着泪握着我的手说,他没有亲手把我送上太空,他的希望只有寄托在青少年身上了。”

杨利伟继续说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航天事业的未来。向青少年宣传航天精神,传播航天知识,是我们航天人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记者会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无论是报告会上的演讲,还是记者会上的对话,杨利伟反复勉励少年们要好好学习,刻苦钻研,多次表示欢迎大家到北京航天城参观学习,并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航天事业中来,将来比自己飞得更高更远!

猜你喜欢
杨利伟报告会航天事业
以加强党的建设促进航天事业发展新跨越
航天英雄杨利伟
绝境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助燃剂”
本会举办“中美经贸摩擦的相关思考”报告会
星际穿越,中国航天员太空自拍
杨利伟:飞越群星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报告会
从组织发展战略分析航天科技人才培养策略
中央国家机关举办学习武警森林部队扑救重特大森林火灾先进事迹报告会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举办第三场专题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