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阈下扬州特色文旅村镇建设

2020-10-20 05:58朱莹李薇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朱莹 李薇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的一篇大文章,振兴须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福祉。京杭大运河是江苏省扬州人的“母亲河”,大运河扬州沿线有瓜洲、湾头、方巷、邵伯、界首、氾水等古村镇,将这些古村镇打造成特色文旅村镇,既能丰富扬州全域旅游,又能提高这些村镇农民得收入。扬州市第一产业投资占比逐年下降,拟合扬州市年旅游收入与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对数方程,结果表明,全市旅游业年均收入每增加1亿元,可提高农民年均可支配收入60元/人。可见,建设大运河沿线的特色文旅村镇,既能促进扬州全域旅游发展,也能促进扬州市的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扬州段;特色文旅村镇

中图分类号: F061.5;F327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18-0019-05

收稿日期:2020-03-20

基金项目:江苏省扬州市政策引导计划(软科学研究) (编号:YZ2019176)。

作者简介:朱 莹(1973—),男,江苏扬州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E-mail:yzzy5188@163.com。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1]。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郭步山探讨了江苏扬州乡贤文化对扬州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建议[2];周峰从扶持政策、合理规划、健全机制等方面为扬州市休闲农业、乡村振兴提出具体建议[3]。以上研究虽关注于扬州市的乡村振兴,但缺少结合扬州旅游城市特点和相关数据的定量研究。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4],“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5]。而在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挥起了开挖邗沟的第1锹,从此大运河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南北交通大动脉和水利枢纽,它已连绵流淌2 500多年,不仅沟通了北方政治中心和南方经济中心,更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纽带[6] 。大运河是中国历史和现实的一部分,是流动着的中华文明与文化。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已然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更是对大运河几千年文脉的传承。国内一些学者对大运河文化带进行了研究,刘怀玉提出高质量推进淮扬运河文化示范带建设的构想[7]。陈菲着重探讨了扬州应如何充分利用好运河文化资源发展运河旅游,提升城市知名度[8]。但关于大运河扬州段特色村镇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研究紧扣扬州市作为著名旅游城市的特点,从乡村振兴视阈出发,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国家战略,定量分析城市旅游业收入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将文化带建设与当地特色村镇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并提出具体建议,以期可以促进大运河原点城市扬州市的乡村振兴建设,从而提高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 扬州市旅游年均收入与农民年均收入的关系

2012—2018年扬州市旅游年均收入与农民年均可支配收入见表1,二者之间的关系见图1。由圖1 可知,r2=0.996 9,拟合度很好,由拟合曲线可知,随着扬州市旅游年均收入每增加1亿元,扬州市农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可增加60元/人,即旅游产业对于农民收入增加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也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由图2可知,除2013年外,近几年扬州市第一产业投资占比逐年下降,2018年扬州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 ∶48 ∶47,显然仅靠第一产业无法托起乡村振兴的重任。2019年8月,江苏省委员会领导在地方调研时就指出,乡村振兴关键是要带动农民致富,产业发展是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基础。要想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繁荣发展,必须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扬州市作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可以通过大力建设文旅特色村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和新型服务业来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扬州市自2014年就建有江苏省星级乡村旅游区(点)27家,2018年建成48家。在这些乡村旅游区的基础上,可以升级打造既有错落有致的乡村形态,又有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还能留得住乡愁的特色文旅村镇。

2 特色村镇的概念与内涵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有着丰厚的农业文化土壤,因此农村和城市之间、乡村振兴和都市文化之间可以有机融合。这种融合在新时代的表现形式之一即为文旅特色小镇,当城市游客走进农村,他们可以带来城市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同样,在城乡文化的交流中,村民们也拓宽了视野,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也会影响农村的发展模式。在城乡协调发展中,既要关注经济上的融合,又要关注文化上的融合。因此,大力扶持既有悠久厚重农耕文化与新型农业生态,又具有自身产业特色的文旅小镇的发展建设,对于切实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保护好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好优秀民族文化,也可以不断提升民众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

扬州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淮生态大走廊核心区,是一座与运河共生的城市。扬州市作为大运河联合申遗牵头城市,有10个遗产点,6段河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大运河全线列入遗产最多的遗产区。千百年来,扬州一直对“母亲河”倾力呵护;然而,仅有保护还是不够的,继承与发展犹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发展便是最好的保护。扬州市城市保护发展的绿色理念是“城市建设服从古城保护、古城保护服从遗产保护”[9],当城市发展面对遗产保护时,扬州市把传承运河孕育的深厚传统与文化、守住城市的根和魂放在了首位。

扬州市作为一座旅游城市,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质态,升级城市的旅游模式,进而向外辐射营造一批旅游特色村镇,这成为在全域旅游、“移动互联网+”、智慧旅游等大背景下最迫切的议题。特色村镇包括特色村落和特色小镇,目前旅游行业也进行供给侧改革,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逐渐兴起,并成为经济新常态下乡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是促进乡村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产业。作为城市旅游的延伸,近几年在许多地方兴起了许多独具特色旅游资源的村镇。拥有诸多优秀旅游资质的扬州市,当着力推动文旅型特色村镇的开发与建设,这类“旅游+”特色村镇的建设不仅能带动当地产业升级,还能推动当地的乡村振兴。

特色小镇由浙江省委员会、浙江省人民政府2015年1月率先提出,目前在浙江全省已经开花结果。所谓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特色小镇必须是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四大城市功能齐备,产、城、人相融合,生产、生态、生活相兼顾的小镇[10]。在浙江省到处蓬勃发展的各类特色小镇,成为目前各地产业升级的重要选择。站在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的风口,高起点规划建设具有本地乡土特色的小(村)镇就显得尤为重要。扬州市是运河之城,大运河沿线传承着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打造“文化之河”并赋予其时代精神和生活价值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大运河扬州段沿线的许多古村落、古镇自身都具有厚重的历史遗存和传统文化积淀,因此发展文旅村镇便成为当地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面对国家鼓励特色村镇建设的东风,扬州市规划在“十三五”期间在全市域重点打造8~10个特色旅游村镇。扬州市“南枕长江北联湖”,目前城市全域旅游的规划发展正从瘦西湖时代走向高邵宝湖时代,美丽的大运河边如珍珠般散落着瓜州、湾头、方巷、邵伯、界首、氾水等,这些古村镇是扬州全域旅游的重点发展地区。2018年5月,百名世界遗产古镇代表在扬州市形成共识:将全面加强运河古镇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切实把古镇打造成为世界人民向往的诗和远方。同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指出,对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要更加注重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建筑。

3 打造大运河沿线的特色村镇

3.1 瓜洲古镇

临江依河的瓜洲地处古运河与长江的交汇点,因北宋(960—1127年)王安石名篇《泊船瓜洲》而名扬中外,与江苏省镇江市市区仅一水之隔,古代就是南北交通要道和旅游胜地,有“江淮第一雄镇”和“千年古渡”的美誉。明代开始设立漕运府、都督府,清康乾二帝6次南巡都在瓜洲暂停小住,目前御碑仍在。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专门记有《瓜洲市》,杜十娘的传说家喻户晓,历史上还有大观楼、江淮胜概楼、观潮亭、瓜洲十景等著名景点[11]。瓜洲镇不仅地理上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还有非常丰厚的文化遗存,因此该镇应有更高定位的城镇规划:首先,瓜洲古镇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或再现一些历史景点,唤起人们对当地深厚历史底蕴的兴趣。其次,古镇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如美丽的长江北岸线及瓜洲船闸、历史遗存丰富的古渡公园古运河风光带。随着城镇的发展,人口逐渐集聚,瓜洲文旅特色小镇规划与发展等级必然会得到提高,其对优质自然资源的利用和重新规划终将成为一种必然趨势。最后,瓜洲可将该镇域的长江北侧岸线资源进行重新规划,重现历史美丽盛景,既能成为扬州实现跨江融合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又能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地处润扬森林公园内的扬州国际露营地,因其前瞻的定位、休闲的生活方式而颇受市民欢迎。瓜洲镇瓜洲村已经建成以葵花为特色的“绚彩”乡村,葵园、军桥村已经打造了健身步行漫道等旅游项目,这些都是扬州市邗江区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精品化、特色化示范项目。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瓜洲古镇枕长江、拥运河,其美丽的江景、优美的传说、厚重的文人诗篇不但是本地民众文化的传承,更是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的天然磁场。

3.2 湾头古镇

湾头镇位于扬州市东郊,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湾头老街、陈氏老宅、古避风塘、山光禅寺(康熙、乾隆行宫)等历史古迹坐落于茱萸湾畔。位于该镇的茱萸湾风景区和扬州动物园是一座融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植物、动物观赏和现代游乐为一体的半岛生态型动植物园;位于该镇的江扬船厂工业建筑遗址也得以保留。“天下玉,扬州工”,湾头镇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古镇,既是扬州市玉文化的源头,也是扬州市目前最大的玉器生产加工基地。现有湾头玉器城、万福玉器创业园、茱萸湾玉器创业园等多个小微企业创业基地,这些基地正利用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各地的能工巧匠前来聚集。湾头地处江广融合区,紧邻连淮扬镇铁路高铁站,该镇基于现有玉器产业基础和旅游特色规划打造成5A级的特色玉器小镇,该小镇产业、文化、旅游功能突出,和谐温馨的社区功能则可以保证湾头玉器小镇的顺利建设。“特而强,精而美,聚而合,活而新”的湾头玉器特色小镇,其建成之日也必定会是“挹江控淮”湾头古镇复兴之时。

3.3 方巷沿湖村

方巷沿湖村,位于邵伯湖西岸,是扬州地区唯一的渔村,也是“江苏最美乡村”“江苏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沿湖村的居民都是以打渔为生的老渔民,他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带来了各个地区渔民不同的习俗,其独特和唯一的“渔文化”民俗,是沿湖村重要的文化标志,也是其主要的文化传统。该村精心规划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早在2011年沿湖村就举办了邵伯湖渔民文化美食节,利用渔村“南江北湖联姻”积淀下来的渔家文化,推动传统渔具制作、渔家面点制作等技艺申遗和扬州渔文化博览园建设。该村坚持以文化为核心,深耕独特的“渔文化”,目前其特色小镇田园乡村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有着“舌尖上的沿湖”美誉的沿湖村,以其特色的渔隐文化、新乡土文化于2018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乡村振兴旅游富民先进村,同年该村入选“全国生态文化村”。

3.4 邵伯古镇

邵伯镇,古称甘棠,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畔的文化重镇。该镇不但是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节点镇,同时也是遗产点最多的集镇。位于该镇西部的邵伯明清大运河故道,北至邵伯节制闸,南至南塘,长约2 000 m,宽约30 m,现为防洪排涝和城市景观河道,河道的整体走向、河岸护堤及原有客货码头等仍然得以保留。朱自清在《我是扬州人》中曾提到邵伯镇的万寿宫、镇水铁牛,现有1只镇水铁犀保存于邵伯“斗野亭”公园,该铁牛长1.98 m,高1.10 m,重约1 500 kg[12]。邵伯老街建于清康熙年间,长约1 500 m、宽约2 m,该街道由古朴的青条石铺就,石板下面的水道用于雨天排水,弯弯的街道和两旁如梳篦般排列的小巷,记录着古街300多年的历史,条石街附近随处可见老字号古店铺、古祠、大马头等遗址,使古街古镇又多几许古风古韵,这是一座“活”着的生态人文古镇。主体建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邵伯船闸,其建造历史可追溯1 600年之久,是大运河沿线最大且最古老的船闸。“万舟飞渡一毛轻,闸锁蛟龙浪不惊”是大批船舶过闸的生动写照[13]。目前该镇积极响应文旅特色小镇建设的号召,邀请打造了美誉度居江南六大古镇之首——古镇西塘的团队操刀本地的文旅小镇建设。另外,邵伯镇也是江苏省餐饮名镇。传统美食邵伯龙虾、邵伯焖鱼、邵伯香肠、邵伯牛肉、邵伯老鹅等在周边城市远近闻名。既要传承发展本地老字号,让游客体验舌尖上的邵伯老味道,又要让浓浓的邵伯运河文化留住游客的乡愁。2018年10月该镇入选江苏省第2批旅游风情小镇——邵伯运河风情小镇,依托自身厚重的历史及完好的保护,很快会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重新绽放出更加璀璨迷人的光彩。

3.5 界首古镇

高邮市界首古镇,在南宋时始建镇,因地处高邮、宝应、金湖3县(市)“交界之首”而得名,是2017年初公布的第8批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界首镇生态优越,自然环境秀美,其境内有总面积达35 km2的高邮湖芦苇荡湿地公园,是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的绝好境地,也因此而入选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该镇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自古就是文人雅士、巨商富贾聚集之处,乾隆皇帝曾在此小住。现有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个,高邮市文物保护单位6个,另有文物点16个,其中,2010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的前身华中雪枫大学旧址,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界首驿、界首民俗馆、界首护国寺、南北大街、太平街等街巷多为明清建筑,石桥街为石板铺就,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文化是魂,历史上谢灵运、杨万里、萨都剌、张万陶等著名诗人曾留下许多呤咏界首的瑰丽诗篇。舌尖美味留人,界首茶干名扬四海,乾隆南巡曾三品界首茶干,界首茶干也因此成为皇室贡品,其制作历史、制作工艺具有的浓浓文化味,都成功吸引了游客的关注。目前,该镇正在积极提高古镇知名度,2018年9月30日运河风情民俗展演在古镇运河大码头遗址公园举行,来自大运河沿线城镇的一批特色鲜明、有影响力的非遗项目参加了演出。

3.6 氾水古镇

氾水古镇是京杭大运河畔的明星古镇,南距宝应县城18 km,自古就有“金氾水”美誉。氾水镇起源于汉末,始建于唐,重建于明初。明清时繁忙的运河漕运必经氾水,因交通便利,故而商人纷纷云集,经济逐渐发达,集镇的规模不断扩大,其悠长的历史底蕴是该镇丰富的文化遗存。氾水镇历来自然景色优美,颇具水乡特色,旧时就有“氾水八景”之说。尽管目前一些古迹已看不到了,但民国风的明媚市井图、水乡风俗画依稀可见。漕运文化和风俗是当地悠久的历史传承,如今的南水北调宝应站就坐落在氾水镇境内。氾水特色野生长鱼面,因其鲜味独特,令人回味无穷,也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食客前来品尝。2018年7月氾水镇入选第1批“中国地名志”,同年10月获评“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4 結束语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也是传承的载体。大运河文化带连接了历史与现代,更联通了中国和世界。它一边传承着历史,一边继往开来。目前,扬州市把特色小镇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推进美丽乡村、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依托特色村镇的自然景观、文化习俗和历史遗存,打造了一批不仅生态美而且文化特质彰显的特色村镇。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既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又是时代的选择,这些大运河畔的文旅特色村镇的建设将会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中最闪亮的珍珠。由这些熠熠生辉的珍珠串成的文化项链必会大大推动扬州市全域旅游发展,使扬州市真正成为古代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交相辉映的旅游名城,也会真正让大运河扬州段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文化名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EB/OL]. (2018-03-09)[2020-01-10]. 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18-03/09/c_137025846.htm.

[2]郭步山. 论扬州乡贤文化对扬州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J]. 大众文艺,2019,13(11):17-18.

[3]周 峰. 扬州休闲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扬州:扬州大学,2018.

[4]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韩 旭. 打造大运河文化:利在当代,功在千秋[J]. 北京纪事,2017(10):8-13.

[6]顾 风,刘尚杰. 申遗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和扬州价值[J].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2009(2):144-149.

[7]刘怀玉. 高质量推进淮扬运河文化示范带建设[J]. 群众,2018(10):P.37-P.38.

[8]陈 菲. 扬州“世界名城”战略背景下运河文化旅游开发[J]. 红河学院学报,2014,12(5):62-66.

[9]姜师立. 大运河活态遗产保护与利用探析[J]. 中国名城,2016(9):59-65.

[10]徐世雨. 特色小镇:内涵阐释与实现路径——对既有文献的综述与展望[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9):32-36.

[11]朱 莹,赵 瑱,颜景和. 扬州南拓为滨江城市融入长江经济带策略研究[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4(3):11-14.

[12]何乃宁. 朱自清美文温静人生[M]. 广州:花城出版社,1992.

[13]葛 莉. 培育开发乡村水旅游资源研究——以江苏乡村水旅游资源的培育和开发为例[D]. 扬州:扬州大学,2007.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