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中线历险记 一条让你回到20年前的进藏线

2020-10-20 05:41燕七
越玩越野 2020年5期
关键词:龙山木木中线

燕七

2020年8月5日8点30分

我跟随刀峰中国开始了勘路川藏中线。

2020年8月5日8点30分

在白玉县过了金沙江后距离波罗乡大约20km处,因为前方道路严重塌方我们不得不放弃了本次川藏中线的穿越。

此次勘路川藏中线,失败了。

此次勘路川藏中线这条线,难吗?

十多年前就开始进藏的前辈说有点当年的感觉,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雨季路尤其险,暴雨塌方频频发生。

走通这条线,需要时间,也需要运气。

“318线的各大垭口逐渐消失被隧道替代后,川藏南线魅力也在减少。越野人需要一条让人一想就上头的线路,于是川藏中线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川藏中线条路,毫无疑问会成为再次燃起越野老炮进藏兴趣的线路。

虽然我们本次川藏中线行没有顺利走通,但经历很是难忘,因为路险故事也多了起来。

我们经历过一次弯道严重翻车事故,后自救成功;还经历过一次暴雨陷车,自救无果后,在海拔4396m的金龙山被困了48h,等来了商业救援却依然未能按计划往下走……

这一路有过担心,但更多的时候感受到的是纯粹的真诚、信任和相互支撑,还有就是遇见极致的美景。

【阿坝州小金县 弯道翻车自救记】

这是我们正式出发的第一天,从成都去往丹巴。这一段路风景尚不惊艳,但是要去旅行、在路上的心情是极为喜悦的。

我们上午先是绕道去了汶川县映秀镇,在汶川特别旅游区进行了一场具有特别意义的缅怀式参观。

當年灾难发生的时候,我们远在千里之外,虽然也曾感受到过地震的余波,但却无法与亲历者感同身受那些痛。

如今时光飞逝,即使伤口已愈合,伤疤却依然无法抹平。

参观时为我们讲解的解说员是512大地震的亲历者,那个当下,在曾是校园的地震遗址中,听着解说员沙哑疼痛的回忆,忍不住泪目,感慨着生命的意义。

只是未曾想,我很快就又被上了一堂有关生死的课:我们翻车了!而我就在翻的那台车的后座上。

没人想到会翻车。

甚至在翻车发生那一刻,作为领队的一刀还在用对讲机跟车队讲弯道驾驶技巧。

从我意识到刹车失控冲出去到翻车,不过几秒钟。我的感觉有点像是在沙漠里滚刀峰时的侧倾,因为有点熟悉,昕以我没有觉得害怕;又因为时间短,也算是来不及恐惧。所以我还平静也很冷静。

感谢侧坡有树,把车拦停了。车翻后是侧立的,侧气囊全部弹出来了。我在右后座,翻车后几分钟侧挂着的感觉像悬浮一样。

翻车救援成功后的合影

为什么会翻车?

我们驾驶的车辆是丰田坦途。本来的主驾是作为此次领队的一刀,他有十余年越野经验。但当时他想研究一下线路,也想让初次上高原的木木感受一下路况,所以换木木开了车。

木木也有十几年驾驶经验,但这是他的第一次高原行,从我跟他碰面开始他就一直在担心他自己是否会高反,而坦途也不是他熟悉的车。

事实上,在翻车之前,我们曾停车检查过,当时刹车已经有点发热。木木很清楚这样的路况他水平不够,所以他主动问过要不要一刀来开。同时他驾车也很谨慎,且还有点紧张,车速也并不快。

没人想到会翻车。

后来检查车辆的时候,发现车新换的轮毂散热可能有点问题。当然,我们首先承认,驾驶技术水平是最重要的因素,足够的经验的确会减少意外的发生。

重点说明:【感谢救命的安全带!】

一般后排乘客可能会忽略系安全带,作为一个常在越野路上的越野媒体编辑,感谢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位置、不管多么不舒服都会记得系安全带的好习惯。翻车时由于一刀的手拉着上面的扶手,侧气囊弹出时把一刀的手弹伤了,但因为系了安全带所以其他无碍。

此次翻车,我们三个人都平安,感谢侧坡的树,感谢系了安全带。

平靜下来后,我们很快都从副驾的窗户安全的爬了出去。

我在后排是最后一个出来的,大家担心我受到了惊吓,各种安慰。让毫发无伤的我略微有点尴尬但更多的是感激和感动。

农夫大哥看大家都平安,手一挥喊第一次跟他出来越野的老朋友云哥说准备拍摄记录吧!一刀的手包扎好便恢复了作为领队的常态,开始准备计划救援。

后来云哥说:我当时想拍翻车不好吧,但是农夫喊我记录,让我好惊讶,玩越野的就是心态好!

后来,我看到木木似乎还有点“木”,便不时的想去跟他说几句话。因为我想同车的伙伴的安慰也许比其他人更有用;因为我想那一刻木木的内疚可能大于受惊。

因为我曾经历过。

两年多前在青藏线未修的路上,一侧是悬崖,刹车失控,万幸的是在最后一刻我把车辆安全的停住了。

当时车上三个人,我、因为高反休息的L老师和一个中年男摄像师。

我开的车,并非逞强或者想去开,只是种种原因坐在了主驾上。

我惊吓后怕,可更多的是内疚,因为让大家受惊了。

然而那个中年男摄像师说脏话,摔门下车大骂……

说真的,我后悔当时没有直接怼回去。

车是我开的我很抱歉,可他行为言语我想鄙视。

没人希望发生意外。有惊无险的情况下他那样的行为真的让人很不舒服。

此刻想想,这也许并不是越野人和非越野人的不同,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继续说救援。我们从弯道冲出去的侧坡大约有55m长(长度推算来自用了35m的绞盘绳+20m的拖车绳),倾斜角度65°左右。坡陡,树多,救援很难。

我没有见证完整的救援全过程,询问了大致是如下:

首先,上面的两台车同时启用绞盘,先把车辆扶正,又90°转向,让车头朝下。

第二步,上面三台车同时启用绞盘,拉着坦途。然后由队友小冯驾驶坦途,一点点缓缓往下开。由于向下的坡度很陡,还在下面的路上放了两台车做阻拦缓冲,防止上面绞盘绳拉不住坦途冲下去。事后,小冯说看着那两台车感觉安心一点。

彼时,冯班长采用了侧立驾驶的方式,站着,半个身子在外面,他说万一失控他可以跳下去,万幸没有失控。

下面还有一台陆巡在最后用拖车绳做方向牵引,避免车辆被救援时再冲下去。最终,救援顺利圆满。过程描述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其实很难。

最终,救援顺利圆满。过程描述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其实很难。

令我们意外的是车辆居然还可以正常驾驶,晚上开了70多千米到丹巴县城。第二天由于保险政策,不得不托运了回去。

后来,有个同伴感叹:“我不羡慕单手开法拉利的,但是我羡慕能站着单手单脚开大皮卡的。”冯班长又高又瘦,有他自己的驾驶习惯和经验,勿盲目模仿。

发生事故那天上午我们还救援过一台摩托车。事实上我们一路上许多次去帮助了别人,也接受过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救援,就是越野精神之一。

在这里分享一点弯道驾驶注意事项:

1.慢!走自己的车道,别越界。控制车速,提前减速,进弯收油,出弯加油。

2.长下坡要用车辆制动,用挡位控制车速,要给刹车足够的时间来散热。尽量少用刹车,不能连续踩刹车,因为长时间会导致刹车过热,刹车偏软,甚至刹车失灵。

3.万一刹车失控,有墙的话尽量选择撞墙,这不是一句玩笑话。

万事小心,别大意。

后来聊天时,我说我以为可能会弃车呢,或者因为天黑就无法救援了时,农夫大哥说:那救不出来,我们就就地搭帐起灶,反正车上有足够的食物,开开心心的露营就好了嘛。

不离不弃、不急不躁、不抱怨,这大概就是越野人去越野的心态,永远都会从容乐观的去面对一切。

【甘孜州金龙山 雨天陷车救援记】

继第一天翻车之后,在莫斯卡到丹东乡的路上,在金龙山海拔4396m的地方。因为暴雨车辆打滑.我们再次遭遇困境,陷车。

在经历了几个小时的自救无果后,我们最终决定寻求商业救援……

为什么我在开篇会说川藏中线会让越野人都上头?

因为在这个随随便便就可以顺利自驾进藏的年代,我们在雨季的进藏经历着实有点又“难”又“囧”。当然,也正因为如此,这段经历才更加难忘。

在第一天经历翻车自救之后,我们愉快的抵达了丹巴,并且在丹巴县开心的举杯庆祝,还去了“街头卖艺”。然后第二天愉快的继续旅程。

然而没想到的是,等待我们的是“三天两夜”的陷车救援历险记。

川藏中线第二天,我们线路原计划其实是丹巴八美道孚,但是距离丹巴不远处就是莫斯卡。

莫斯卡,这里曾是格萨尔王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海拔高,被三座神山环抱,如同与世隔绝的孤岛,集雪山、森林、草原、冰河、海子为一体,被赞之为“传说中最后的村落”。

如此秘境,自然不能錯过。而从莫斯卡到丹东,有一条荒废已久的小路,就是翻越金龙山。在丹巴县二瓦槽村水泥桥通车之后,金龙山那条路因为又险又难已经被弃多年。

其宴没荒废前,路也挺难走的:海拔高,路又险又窄,山上还随时有大的小的碎石滑落。

但,愈险愈有趣。

那天下午,在莫斯卡愉快的野餐后,我们启程开始翻越金龙山。

但这条路,真的是从头难到尾。一开始就是搬石头、搬石头、搬石头。穿插过水、过泥、过木头侨。10km的路,我们走了五六个小时。(后来,看有车友留言分享说曾经搞了土石方,还走了三天三夜,不过也没有听说他们走通。)

五六点的时候,本来就乌云密布的天色越来越暗,还开始下雨,越下越大。

现在,我已经记不起来那一刻我们在车上聊什么了。也许是木木在跟我们讲述自己有点疯狂的少年时光,也许是小冯在聊他这辈子最大的爱好只有玩越野,简直是拿命玩那种。

我怕晒伤在车里也戴着渔夫帽和口罩把自己包裹起来,又因为那天身体不适,总想睡觉,但又是清醒的,没有太说话,总冷不丁的插句话。木木笑话我总是睡不醒,小冯笑我总是偷听故事。

我抬眼看到左前方的山谷中,散落了两三家牧民院落和许多的牦牛。

我还记得昨天看到许多牛的时候,一刀问我“你家有多少牦牛?”

我开玩笑说“找个当地的大户小伙,我嫁了,我家就有漫山遍野的牦牛了。”

然后,车顿了一下,陷了。

于是。开始自救。

最初救援时,大家都以为车只是浅浅的陷了,仅用后车的拖车绳去拖拽,但马上就发现:力量不够、路滑、土松、路基不实,不行。

于是,大家开始在左侧轮下垫石头。

因为海拔太高,不宜大量运动,大家用了许多不同的方式搬石头堆石头。人多力量大,很快垫出了一小块看似平整坚固的路。

然后,前后两台车同时用拖车绳,再次试图拖拽。无奈,土真的太松,路基不稳,垫的石头并没有起太大作用,没脱困反而又陷进去了一点。

第三次,挖路,因为陷的是第二台车,我们计划把第三台车开到第二韵位置,前后四台车同时拖拽,避免车掉下去。但是路窄,所以要把路挖宽一点。

一铁锹,一铁锹,大家轮番上阵。

没人抱怨,仿佛陷的那台车是自己的一样,干的用心又起劲儿,陷车救援成了一种乐趣。

救援的过程,描述起来永远很简单,但实际上永远很难。想象一下4396m的海拔,雨天,一个半小时持续的搬石头、挖路,一不小心就严重高反了。

路挖好后,原本的第三台车去了第二的位置,前后四台车,五车联动,拖、拉!然而,由于一点点的失误,再次失败了。

最后,本来车陷了1/3的样子,经过几轮拖拽之后,车陷了2/3。

嘲笑我们吧!可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再有经验的人,也会遇到意外的发生。

为什么要去玩让自己“遭罪”的越野?

为什么要去穿越可能让自己置于危险的地方?

大概是因为:探索和冒险本是人类的天性。

冒险是天性,但在明知是存在很大危险的情况下,我们不会为了冒险而冒险。

雨一直下,本来又险土又松的路变得更加泥泞和打滑,侧边是悬崖一样,如果再拖,要么车上来了,要么车会掉下去,我们不能冒险。

于是,在大约晚上8点钟的时候,我们放弃了,决定寻求商业救援。陷车的地方距离丹东乡有十多千米,没有信号。付费请,山谷里的牧民,请他骑马去丹东乡找个挖掘机。

我有点回忆不太起来中间经历了什么,总之挖掘机一会儿要来,一会儿又说路险不来了。

后来小冯又步行去了丹东乡,找挖掘机。最后,其实找到的是同一台挖掘机,但有中间人想要加钱再加钱,反正折腾了很久。挖掘机到达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夜里11点钟了,价格也直接翻了一倍。

大挖掘机上不来,上来的是一个“迷你”的挖掘机,但也够用了。

夜里操作太危险,于是等到第二天白天,中间人又是要加钱加钱。当时还有一个穿着护林员衣服的人,看着就和善,后来听同伴说那是唯一一个给他费用都不要的。他那么帮忙,我们当然要表示一下感谢人家。

挖掘机救援过程,我这里就不过多描述了,总之就是挖、挖、挖,然后陷的车最终被拉上来了。

救援结束之后,由于金龙山剩下路实在无法通车,原计划用挖掘机开路的方式也行不通,所以我们就返回了莫斯卡,去丹巴,然后按照常规划线路去往道孚。

【川藏中线路上的一点点故事】

后来,我们的川藏中线行最终还是在过了金沙江后,因为雨季经常出现的严重塌方导致前路不通,宣告失败。遗憾是有的,但更多的是感激人生中能有这样一帮人一起经历一段特殊的旅行。

在金龙山海拔4396m的地方,人迹罕至,从被困到脱困我们经历了三天两夜,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等待。焦虑吗?紧张吗?难过吗?

其实都没有,相反异常放松,愉悦,至少我感受到的大家是这样的。

在被困的第一天夜里由于救援的疲惫,加上下雨,我窝着在车上就特别踏实的睡了一觉。

第二天,流星姐姐给煮了面煮了茶,吃饱喝足,又分享了她的书。于是那天,我看完了今年的第一本书,对,就是今年,2020年,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那样的安静下来看完一本书了。

再后来聊起来,跟流星姐姐的缘分也很奇妙。2019年6月,应朋友邀请和阿莫迪罗极俱乐部同行了环塔,我们在去往达里雅布依乡的时候遇见了一个来自浙江的车队,还一起救援了一台环塔赛车。而流星姐就在那个车队。

彼时,我和她没有单独交流,也没有联系方式,但是我们当时拍的照片里都有互相的照片。然后时隔一年多之后,不期而遇的同行进藏。

也是在那个当下,农夫哥支起炉灶,给大家剪鸡翅牛排,在高原上和老友云哥碰杯庆祝二十多年的友谊。还在山谷里那仅有的两家牧民那里买了虫草。

牧民家的女儿,用自己挖的虫草,偷偷换了“一大笔”零花钱。

酒酣之际,农夫哥聊起从商战场到荒野之地。

人生无常,要懂得取舍,要懂得珍惜,过好每一天。

福气儿和莹莹,就是在挖路我知道了她们是一对二十多年的姐妹花,一起越野的闺蜜,真让人羡慕。不惧年龄不怕衰老,因为她们畅想的七十岁,还要在越玩越野的路上,在城市要开最醋的跑车,骑最酷的机车,还要有一帮醋醋的骑士老头排排队等着,去野外要开改的最醋的越野车,走哪里玩哪里,即使白发苍苍那也得做热爱生活酷酷的老太太。

人生总要有一两个兴趣爱好,才能抵挡岁月时光,对抗生活琐事,保持生活的温度。

在被困的夜里,大钊顶着在高反边缘徘徊的脑袋弹着吉他唱着歌,当然还有“刀峰F4”的老祁、二刀、木木。

而原本计划在拉萨就返程、第一次进藏的木木,在被困之后决定继续去藏滇的旅行:“被迫失联那几天,忽然发现很多事情离了我照样转,那就继续开心去耍。”

被困的第二个夜里,晴空万里,满天繁星,银河系清晰可见。高原的银河系不像沙漠里的那般有触手可及的感觉,但是美极了。

一刀擎著他受伤的手,酣畅之际终于想回忆一下自己的越野十年,因为他说平时只有喝了酒才能吹的起牛,没酒就没故事。十年前,只因在连云港的马林山偶遇了一帮玩越野的人,然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于是穿着小西装开宝马的小鲜肉,成了风吹日晒饱经沧桑的越野老炮。

不同的年纪,不同的机遇,不同的心境,认知生活的方式也不一定相同。之于我,在金龙山被困的两天两夜,我感受一种久违的平静和释怀。

很感激这样一场经历,并不是有什么能说出的意义,但经历过的都是自己的。

猜你喜欢
龙山木木中线
龙山郡:有“龙山文化”就有龙山小米
壮壮的画
小狐狸过周末
小青虫
龙山花开
浪淘沙·岳阳龙山行
课本内外
湘西龙山县“木偶戏”考察研究
课本内外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