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培育研究

2020-10-20 06:10李继冉
时代人物 2020年18期
关键词:红色高职大学生

李继冉

关键词:红色文化;文化认同;培育路径

红色文化和红色文化认同界定

红色文化。红色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丰富,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内容及其丰富的庞大体系,可以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物质形态,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是指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包括革命旧址旧居、会议遗址、领袖故居以及诗歌、歌曲、文献、标语、书稿等历史文化遗存物;二是非物质形态,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指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化、大众化进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知识、红色信仰、价值观等革命精神和优秀传统,如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关于红色文化含义概括较为全面的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在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上,全国各阶层、各党派人士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到20世纪以后,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文化认同。认同是指一个人将其他人或群体的行为方式、态度观念、价值标准等,经由模仿、内化,而使其本人与他人或群体趋于一致的心理历程。对于“文化认同”的含义,国内外学者意见各异。研究文化认同的国外学者普遍认为个体生存所在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环境等共同文化都是组成其认同的因素。民族问题专家郑晓云在全球化的环境下,深入探讨了文化认同的相关原理和理论,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内涵和可能出现文化認同问题,她认为文化认同是人们对一种文化所具有的共同认识和判断。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冯天瑜则认为文化认同是确定的文化价值判断,即人们在认知、情感、意识形态和言行、举止方面对某一或某类文化价值和价值观的肯定与共享态势。

培育高职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意义

有助于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发挥红色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红色文化具有特殊的历史性和鲜明的现实性,不仅延续了中华民族光荣的历史传统,更为当代社会进步提供了发展方向和前进动力,增强红色文化认同有助于弘扬中国精神、树立中国形象、传承中国文化。但随着科技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思想观念、处事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处在新时代的高职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红色文化认同的表面化、盲目性和短暂性等问题,只有解决这些认同问题,提升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感,才能使其主动积极的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发挥出红色文化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教育价值。

有利于加强浙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发展。每所高职院校都有各自的办学传承,具有独特的红色文化基因,构成红色育人资源的重要来源。浙江境内红色文化资源深厚而博大,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充分利用浙江红色文化资源,基于本校的办学特色,通过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追寻红色文化,有利于增强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与针对性,落实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浙江许多历史遗迹,如分布在衢州、金华、义乌等地的日军侵华细菌战遗址,就是日本军国主义向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铁证,也是对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否认、美化侵华战争的有力驳斥。浙江高职院校利用浙江独特的红色资源,推动其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转化,要加强红色文化研究,打造红色课堂文化,培育红色实践文化,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有利于丰富高职学生精神成长教育资源,增强民族认同。红色文化即是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的活化石,也是人们超越时空感知史实的客观载体,更是公正记录历史的珍贵史料。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是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的优质教育资源。红色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革命纪念馆、纪念碑、博物馆、战争遗址、烈士陵园以及革命文物、文献、影视作品等等,是大学生德育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教材,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确立既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新时期高职院校应利用好红色文化丰富的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不足之处。

高职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危机及其原因分析

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较为一致,都表示红色文化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认同的表面化问题,部分大学生对浙江红色文化的认同不是建立在对历史背景与过程的了解上,红色人物没有在也理上深度影响大学生的爱国态度与行为,爱国人物没有成为大学生个人人格的一部分。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学生很少以红色人物与爱国英雄为榜样,红色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大学生的行为,但影响程度不够深入,影响面不广泛等问题依然存在;其次,认同的盲目性问题,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存在甄别性不强、盲目跟风等问题。许多学生在选择参观目标时,倾向于选择知名度离,游览价值高,访问量高的景点。他们认为知名度高的景点最具代表性,因此容易忽略“家门口”的知名度一般的红色资源,如“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和千人坑遗址”“余杭‘四无粮仓陈列馆”“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这些红色资源在整个中国共产党抗战斗争和新中国建设时期具有其独特精神价值的景点;同时,认同的短暂性,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存在短暂性问题,比如在某个阶段对某个人物或者某些事件很感兴趣,但是过了这个阶段,大学生的兴趣就会减退,甚至忘掉先前了解的相关知识。还有在某一阶段大学生对某些事物有高度的认同与呼声,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他们表示当时的认同只是一腔热血,随着时间的推移,认同程度也会随之减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全球化与市场化带来的文化认同冲击。全球化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不仅为各国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渠道,而且对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的文化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发达国家在强势输出他们的文化思想、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同时,极力贬低我国的优秀文化,使得高职学生对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产生动摇,从而产生文化认同性对抗。同时,西方物质至上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在中国逐渐蔓延开来,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不可避免的侵蚀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其原本的文化价值体系也将造成巨大的攻击。

红色文化教育形式化和片面化带来的认同淡化。在现实中,部分高校红色文化授课老师的理论功底单薄,对红色文化蕴含的丰富精神实质和当代价值缺乏系统而深入的了解,在讲解红色文化课程时采取照本宣科灌输式的授课形式,内容刻板无聊,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不能把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融入到课堂之中,而只是把其当作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甚至出现只是将红色文化课程当做需要“应付”的任务来完成,敷衍了事,自身并未投入真正的感情。

红色文化宣传传播商业化带来的认同错位。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部分红色景点不顾宣传革命历史的社会责任,盲目 开发当地红色旅游资源,并利用各种名目巧设收费项目,使红色旅游景点走向庸俗化、商业化,也导致没有收入的大学生群体望而却步。另外,部分传媒为了吸引大众眼球,不顾职业原则和道德底线,肆传播一些反党反社会的言论与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

高职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培育路径探究

浙江丰富的红色文化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肥沃的±壤,有很高的发掘价值,但是浙江高职学生在红色文化认同拍培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了浙江红色文化的闲置与浪费。因此,需要加强红色文化宣传力度,树立红色文化自信;引导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增强红色文化认同;鼓励红色文化实践,提升红色文化认同。

加强红色文化宣传力度,树立红色文化自信。浙江的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而这些内容的发扬需要借助现代化的宣传手段。网络等新媒体手段在大学生群体中有广泛影响,新媒体手段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信息量大等优势日益凸思,成为当今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新媒体手段传播红色文化就是要以网络、微电影纪录片、微博、微信等工具为宣传载体,在宣传、弘扬红色文化时,除了要继续发挥传统媒体的引领功能之外,同时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充分使用网络新媒体,建设网络红色文化阵地,提升高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树立高职学生的红色文化自信。

引导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增强红色文化认同。浙江红色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有巨大的产业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合理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以适应旅游需求向高端化、特色化、多元化转变,对红色产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同时,深入挖掘浙江优秀的红色文化,丰富红色文化的内涵,可以为社会和高校提供宝贵的红色文化教育素材,也有利于进一步激励和服务当代大学生群体,促进思政事业的兴盛,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在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同时加强红色旅游地的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关注开发其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鼓励红色文化实践,提升红色文化认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职学生社会实践程度是深化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红色文化相关景点的游览与深入了解,大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当时的历史环境,学习革命英雄的崇高品质,通过对红色景点的切实体会能增强大学生对其的认同,进而带动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学校团委与宣传部门要鼓励学生创办相应的大学生红色社团与协会,社团组织者要定期举办相应的红色活动,例如红色遗迹公益导游,举办相应的红色文化论坛,鼓励大学生课余时间学习相关的红色文化,开办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学校与相关社团组织还可召集红色志愿者,深入浙江红色革命老区慰问红军老战±,前往敬老院等机构为退伍军人、革命烈士送上祝福与关心。

参考文献

[1]郑晓云.文化认同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23-24.

[2]馮天瑜主编.中华文化辞典[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45-46.

[3]王洪叶,王爱华.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危机及应对思考[J]理论与改革,2013(01):139-141

[4]周艳红,刘军惠.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4):44-47.

[5]渠长根.红色文化概论[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7:107.

猜你喜欢
红色高职大学生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追忆红色浪漫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