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用生物科学史进行挫折教育

2020-10-20 05:42韦佳慧邵晨
中学生物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生物科学史挫折教育

韦佳慧 邵晨

摘要 初步探讨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以生物科学史为载体,采用列数字、反面举例、人为制造挫折三种策略,培养学生的挫折意识、正视挫折的勇气和耐受挫折的能力,以期学生能智慧、灵活、堅毅的面对挫折,健康成长。

关键词 挫折教育 生物科学史 生物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91

文献标志码B

挫折教育是当下社会不可或缺的教育理念,生物科学史中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探索挫折史”。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引入生物科学史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 背景分析

生物学是高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生物科学史作为生物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涵盖大量轶闻趣事、疑惑现象、惊奇成果、伟大发现等,是吸引学生,促进其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素材。教师将历代科学家探索自然、发现真理的艰辛历程加工处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和抗挫折能力,进而促使学生理解成功的真谛,形成坚持努力的良好品质。

2 教学策略

2.1 列数字法加强学生挫折意识

生物科学史中含有大量的数量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生物科学史为载体,利用列数字的方法强调科学家探索真理过程中的实验次数与研究时长,从数量角度突出科学家探究真理的艰辛与不易,借此加强学生挫折意识,端正其对待挫折的态度。

例如,细胞膜结构发现的历程中,欧文顿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才推测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光合作用发现历程中,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历时整整5年。遗传定律发现的背后,是孟德尔默默无闻地开展了长达8年的豌豆种植遗传性试验,而后又是35年的埋没与不解。林奈的《自然系统》不断地修改出版,从第一版的12页到第十二版的1 372页,可见其科研的毅力与对科学的深情。伟大著作《物质起源》的完成更是花费达尔文27年。诸如此类的数据比比皆是,在生物学研究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科学成果的取得,都是科学家们无数次的实验和年复一年的坚持。实验的次数和年份都是精确又富有深意的数量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毅力,潜意识培养学生不怕挫折、正视挫折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2 反面举例引导学生正视挫折

生物科学史中也存在反面例子:有的因墨守成规,面对挫折就停滞不前;有的因骄傲自满而与成功失之交臂。以史为鉴,教师利用反面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前人失败的原因,总结反思,教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和有效的方法正视并克服挫折。

例如,在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沃泰默设计了稀盐酸注入狗小肠和血液以探讨胰液分泌调节的实验,但结果却与当时普遍认为胰液分泌由神经调节的观念相悖。对此,沃泰默自我否定,错误地认为自己设计的实验出现误差,从而与真理失之交臂。这何尝不是沃泰默人生中一个巨大的挫折?失败与成功是主观的,眼前的“挫折”不一定是失败,也许是上天赠送的礼物。教师提出沃泰默失败的例子,启示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应囿于定论、墨守成规,而要跳出寻常思维,转变视角看问题。此外,在进化论的发现历史中,博物学家居维叶则是固执己见、一错到底。他骄傲自负地坚信灾变论,甚至批判了自己的老师拉马克——第一个提出进化思想的科学家,导致进化论探讨的脚步停滞不前。如果居维叶换个角度看问题,认真思考拉马克的观点,也许能代替达尔文推进科学发展。可见,“以持之以恒为友,以前车之鉴为镜”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引入科学探索历史中失败的反面案例,使学生引以为戒,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达到挫折教育的良好效果。

2.3 制造挫折培养学生耐受能力

纵观整个生物科学史,科学家在科研探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制于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还原生物科学史中的真实历史情景,从现代科技的视角适当地人为地制造挫折,提升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挫折的坚毅品质。

目前,电子显微镜已成观察细胞膜结构的寻常工具。然而,在细胞膜结构发现之前,电子显微镜并没有问世,在此条件限制下,当时的科学家如何研究探索细胞膜结构这一事例便可加工制造为一个挫折情景。教师从早期欧文顿的细胞通透性实验到最后桑格与尼克森推测的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一步步还原细胞膜结构研究历程中的各种受挫实验,培养学生耐受能力。又如,在学习DNA双螺旋结构时,教师制造DNA的分子结构图和四种碱基关系都未知的挫折情景,让学生在只知道DNA含有磷脂、脱氧核糖、碱基三种物质的前提条件下尝试构建DNA分子结构,体会沃森和克里克在探索DNA分子结构过程中的艰辛。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教师应及时引导并鼓励学生学习科学家迎难而上的精神,将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相结合。同时,利用人为制造挫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及最佳动机水平,将挫折情景控制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既能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挫折的坚毅品质,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3 总结

遇挫后逃避现实并非正确的选择,更无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学生的生活态度及价值观等发生偏离前,教师应及时引导与纠正,施行挫折教育。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挖掘生物科学史中可用于挫折教育的素材,尝试采用列数字、反面举例以及人为制造挫折等策略,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可谓一举多得、事半功倍。教师以生物科学史为载体渗透德育,为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提供新思路,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感到一种历史厚重感,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挫折意识、正视挫折的勇气和耐受挫折的能力,达到提高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唐祁嘉.也谈快乐教育(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挫折教育)[J].现代经济信息,2016(13):439.

[2]张莹.小学生挫折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猜你喜欢
生物科学史挫折教育
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刍议
“挫折教育”警示录:强势妈妈为何惨死儿子刀下(下)
基于生物科学史的探究复习课堂构建
论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