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性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培养与实践

2020-10-20 06:26徐焕秋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9期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徐焕秋

摘要: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具有突破性的思维模式,而这样的思维方式需要借助发散性思维进行展现。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有关发散性思维的教学方式还有待提升,这通常是由于学生的思考往往会受到传统思维方式的局限,并且教师的教育方法也缺乏多样性。学生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的熏陶下难以展开多层次的思维,因此探究发散性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培养与实践效果是尤为重要的。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一、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不足之处

伴随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对于艺术设计方面的专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这也造成了诸多高校纷纷设立艺术设计专业。但许多学生自身没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这一般与近几年来许多高校对艺術设计专业展开扩招相关。并且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模式与以往的教育模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倘若学校依然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培训上应用以往的教学方法的话,就也许会造成学生很难培养成创造性的思维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树立精神,而不是只让学生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阶段。学生依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应该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特点,而不是让学生去学习或者照搬某一类的风格,这样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在将来的艺术设计的教育方面,不只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的艺术理论和常识,还需要帮助学生强化创造意识,进而是学生可以不被理论知识所限制,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当下,学校教育形式单调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没有获得重视和相应的引导教育,因此艺术设计的教育成果还不够理想。

二、艺术设计中的发散性思维和其重要作用

在进行艺术设计中需要设计者自身具备创新性的思维,然后再借助有关的早提对其展开表达,最后在利用相关材质来将想法进行实施表现。艺术设计的结果能够应用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例如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动画设计以及景观设计等。艺术设计自身具有其相应的使用价值,而景观艺术设计制作出来的结果是否可以达到市场的要求还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具体使用得出结论。但是在艺术设计中要一直把创新当做基本点和落脚点,不可以照搬或者一味的借鉴,否则就违背了艺术设计的本心,而且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分配,甚至会造成到部分有关版权的法律纠纷。设计创作的过程需要设计者持续感受和探究。创造性也是设计制作过程中的主要元素,创新不需要在设计的每个环节中都进行体现,它也能够存在于整个过程中的某个环节或流程中。艺术创作是需要融合创新开展的,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建立创新性思维模式,否则就难以顺利地开展艺术创作。创新性思维就是事物的本身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下一步的创造,进而获得一个前所未有的思维结论。创造性思维可以为大家带来各种各样的全新事物,并且这些思维结果都具备一定的使用或观赏价值。

在创造性思维内还涵盖了两种思维模式,它们就是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求异思也就是文中提到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经过确立某个思考目标,然后在这个目标的基础上向外展开扩散,进而得到更多的创新结论。发散性的思维模式通常不会被现实条件所限制,因此它一般具备自身独特的性质。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它是对某一项创新结果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但求同思维也要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展开,二者经过有机融合能够共同发挥作用。求同思维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能够获得更多的创造要素,再对这些要素展开更为深入的分析,进而得到更加具有意义的重要信息。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构成因素,为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设计创作需要创意,发散性思维也就是创作中的创意动力来源。

三、发散性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培养与应用

发散性的思维进行的主要形式是思维拓展,在开展有关的设计教育时,教师需要尽可能地鼓动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想象力,进而协助学生建立优质的发散性思维方式。学生经过对平日生活中的事物展开亚久,进而对物体的特征分类提取,再这样的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展开思考和创作。生活中的许多元素都可以协助学生建立发散性思维模式,例如物体的颜色,状态等方面。为了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发散性思维模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并不具象的物体用具体的媒介阐述或表达出来。抽象的物体有感情,含义等,学生经过对这样抽象的内容特征展开深度考量,能够用具体的形式对其进行表达。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开展由小到大的放射性思维培训,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想象力,进而可以使其创意空间获得更大的拓展,有助于其发散性思维模式的建立。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活动,使其可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倘若想成功顺利地进行设计创造物体,学生需要对现实中的具体事物展开深入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其不足和需要改进的以及增加的部分和功能,在此基础上开展设计研究,或者发现生活中所缺失的部分,将原有的事物进行改良或者针对问题创造出新的事物。学生经过持续的训练之后,通常早已可以很大限度的掌握和了解具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对物体形态的更改和完善。在进行其余方面的教学时,教师也能够把上述的训练方式应用在其中,进而协助学生建立更为深入的三维创造技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发散思维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建立和应用,也在根本上将学生的发展空间和创意空间最大化,有利于其将来长远的发展和学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领域中的专项人才要建立发散性思维模式,这是由于发散性思维模式的应用对艺术创造的过程中是尤为重要的,也是设计人才是否可以设计出最新的,具有使用意义和价值的物体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对艺术设计人才的教育过程中,老师也需要注重对其发散性思维模式的培训,创新教育模式,也能够持续的丰富和应用学生创造力。传统的教育方式通常会限制学生展开创新创意的想法,因此专业的设计人才也需要积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局限性,不断的拓展自身的发展与创新空间,培锻炼自身创新的思考能力,有效地建立和充分地应用发散性思维,为生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杜昱坤.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中学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与教学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2] 李妍.艺术素养在高职美术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分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

[3] 孔成.发散性思维在艺术设计中培养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报,2019.

猜你喜欢
发散性思维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考
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研究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积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