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发展探析

2020-10-20 05:41马丽
卷宗 2020年20期

马丽

摘 要:高校图书管理在信息化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深入分析其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于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

1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不但极大地改变了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思维方式。在社会产业与人们生活习惯的双重推动下,高校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与文化的重要载体顺势而为,不断与信息化相结合,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在信息化的发展路程中,高校图书管理也面临不断的挑战,发展路程艰辛曲折。

1.1 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面临的机遇与意义

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到来,让知识传播能够突破地域与时空限制,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知识为社会服务的核心价值。图书管理借助信息化东风,通过计算机管理手段,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使同等价值的图书发挥出1+1>2的效果。信息技术与图书的融合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图书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文献资料的查找、整档、归类、登记等工作中解脱出来,能够专心致力于提升服务质量;能够有效避免人力工作产生的低级错误,而不断提高读者的满意度。信息化的发展让读者借阅犹如有了千里眼与顺风耳,能够通过关键词迅速浏览与查找所需资料,并实现网络预约与借阅,极大节约了借阅时间,提高了借阅效率。

1.2 高校图书管理面临的挑战

圖书管理的信息化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信息化的过程中不能实现顺利转型有可能传统图书管理会因为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而被淘汰,目前图书市场惨淡就已经成为传统图书管理难以适应现代市场发展的佐证。高校作为年轻人聚集的场所,作为各种前沿思想交流与碰撞的发源地,更对现代图书管理提出了空前要求。虽然目前高校的图书管理工作已经基本实现了网络借阅与查询,但是单一的管理与服务模式难以适应高校青年多样化的个性与服务需求,图书管理的内容难以满足高校教师科研与教学的需求。因此高校图书管理的现代信息化路径仍然面临突破现状与不断超越发展的艰巨任务。

2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高校图书管理呈封闭性,难以有效发挥资源效益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图书馆是以封闭式状态仅对本校教职工与学生开放,社会其他人员不能进行借阅。因此图书的社会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以前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下,图书管理不能打破围墙限制,但是在信息社会中,图书资源已经具备共享的条件与基础,高等学校图书管理应顺应时代潮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职责,以自身的教育优势,通过网络的方式,以电子资源、有声读物等的呈现形式让知识跨越围墙更多的服务社会。

2.2 图书服务对象单一,管理体制简单,图书产品单一

高校图书馆目前主要以服务单位内教职工和学生为主,他们通过学校图书管理系统进行借阅与查询,因此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系统是简单的单向性管理,具备基本的网络查询与借阅但是资料查询的互动性基本没有,借阅读物的电子书籍以及可视性与借阅的体验性更加缺乏。这种单一的管理模式让广大学子对图书馆敬而远之。反观学生们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电子阅读模式以及视频的喜爱,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体制以及产品多样化、趣味性、体验性方面与社会盈利性主体提供的产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2.3 库存资源实用性与时效性不强,不能有效反映社会发展

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献库藏资源对于教学、科研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图书馆的实际利用效率有待提高。据调查,教职工与学生去图书馆借书主要是基于几种原因:一是因为看手机或电脑太累了,偶尔去借部分文学书籍放松自己;二是考研的同学因复习需要会去图书馆查询相关的考研资料;三是教职工因为基础研究需要会去借阅部分工具书或基础书籍。但是相比较于高校众多的人群来说,图书馆的利用效率太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校图书馆藏资源更新换代较为缓慢,不能有效反映教学、科研以及社会发展前沿。学校在更多的时候更侧重于馆藏数量,而忽视质量建设。因此很多年代久远,甚至没有可读价值的书都被堆积在那里滥竽充数,不仅占用空间,还要耗费人力进行登记、管理,却难以发挥其价值。

2.4 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化改造有待提高

高校本应是思想最为活跃的地方,图书馆作为知识的重要传播地更应该体现高校活跃的思想特点,不断满足年轻人的个性需求。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却没有达到上述要求。虽然图书能够网络查询与预约,但是基于信息化与云平台的快速发展,这种信息化的改造程度太低,还处于信息改造的低级阶段。如馆藏资源的分布在网络上没有可视化3D立体分区,智能化与AI有声识别基本觅不到踪迹,读者借阅的个性化管理模式处于空缺状态。所有这一切在云技术的推动下都已经能够得到有效实现,因此高校图书管理不仅信息化范围小,而且程度低,是信息化改造提升的重点。

3 实现高效图书管理信息化转变的对策研究

3.1 以现代技术为依托,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水平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过程,要实现图书管理综合水平的新跨越,必须要在图书管理层面与图书借阅层面两个维度实现图书信息化的改造与提升。一方面要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建设,包括图书管理人员、管理软件、管理制度、管理信息化意识等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在读者借阅层面有所提升,目前这一层面已实现了简单的软件操作,但是还要在上水平,主要是依托云技术与大数据优化服务,包括体验式借阅、可视化借阅、立体化查找、声音模式借阅等,同时要根据读者的借阅历史,完善主动推送式服务,想读者之所想,提升服务质量。

3.2 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实行网络开放式管理,扩大服务辐射半径

高校图书馆因为服务对象单一,所以导致管理模式与图书更新换代较慢等系列问题。因此要以网络化为契机,积极突破围墙限制,扩大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可以与社区合作,以农家书屋与周边中小学图书室为节点,通过馆藏资源的电子化共享,或者部分有针对性的图书定期流动互换共享,让更多的人员可以在身份识别的前提下进行电子资源的借阅或下载,或者分享纸质图书,提高服务范围。

3.3 以满足读者的多样性需求为动力,完善管理体制与模式

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是图书管理长久发展的制度支撑。首先要完善责任体制,实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其次要完善职能设置,要建立单独的信息化科室,包括信息化维护、提升、安全、信息技术攻关以及信息发展规划等;第三要建立信息考核机制,确定每年的信息化任务与考核办法,保证信息化改造提升任务的落地与执行;第四要建立信息知识培训机制与人才引入机制,保证现有人才与未来人才的有机衔接,建立良好的人才梯队。

3.4 以密切社会联系为纽带,增强图书馆藏资源的实用性

实用性与审美性是图书馆藏资源管理不断优化的两大原则,但是目前高校图书馆藏资源却存在实用性不足的问题。因此要以社会需求与关注热点为依托,通过招投标制度与供应商建立长期供货机制,迅速调整库存资源,反应社会发展趋势。虽然高校图书馆通过阅览室期刊来补充、体现前沿实用知识动态,但是阅览室期刊数量有限,而且只能实地阅读,不能借阅。因此要在完善阅览室借阅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购买网络版权保证前沿、实用技术的可读、可用,提高书目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白倩瑜.试论社会转型背景下的高校图书管理创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1):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