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2020-10-20 07:26陈叙笛赖天
建筑与装饰 2020年17期
关键词:建筑艺术建筑技术表现手法

陈叙笛 赖天

摘 要 关于建筑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探讨是当今建筑设计思潮中的一种新趋势,也是对于建筑功能层次需要的更大实现。本文通过分析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法以及建筑技术的本质,以及对“竹里”建筑的空间形态与建造技术进行简要分析,思考建筑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关键词 建筑艺术;建筑技术;表现手法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能实现的功能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起居需求,更多的是在人文、艺术等精神层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人们在精神层面的需求不仅支配着建筑师对建筑中艺术的表现,还要将其艺术形式表现在建筑结构之中,使二者有机结合。

1建筑的艺术与技术

1.1 建筑艺术及其表现手法

建筑艺术与一般艺术的差别在于,建筑艺术具有两重性:物质性与精神性。首先,建筑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才能构成;其次,建筑师凭借阅历与艺术技巧构建的美的作品是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特性的;最后,建筑艺术的最高层次在于营造出环境氛围以表现出情感和思想。因此,建筑在张显艺术的同时还应具备物态化的形式。

建筑作品的艺术性的表现途径不一而足,从方法上讲仍可以归为纯粹性表现和复杂性表现两类[1],前者基于结构与形态的设计、色彩搭配、材质选择、空间布局等显性特征进行表现,后者则通过语言文字、感官刺激等隐性手段表现建筑作品的艺术性。

1.2 建筑技术的本质

建筑技术作为实体表现形式,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予以实现:

(1)结构。结构是由建筑中各种构件组成的能够承受各种作用的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其本质的理解可以展开为两个层面,即结构的组成单元(细分方式、节点、构件等)和构成关系(构件间的组合形式)[2]。

(2)材料与构造。材料作为基本物质,构成建筑实体,界定并形成了空间[3]。空间作为建筑的本质,材料作为建筑的起点,建筑师通过驾驭不同的材料来构造不同的建筑,形成不同的空间,营造不同的风格与氛围。

(3)生态技术。低碳城市与绿色建筑作为当今的发展趋势,不仅让大批的建筑师投身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建筑设计实践当中,生态建筑本身的研究成果也为建筑师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建筑师在进行设计创造时融入生态技术,不仅能在艺术上得以表现,还能顺应当今发展趋势,促进低碳绿色发展。

1.3 建筑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意大利建筑师奈尔维曾对建筑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做出精彩评论:“建筑不是简单的技术加艺术,而是技术和艺术的综合体”,其中前后两句话所包含的内容具有本质区别。“技术和艺术的综合体”应是指建筑中既有技术因素也有艺术因素,两者应当视作一个整体予以对待,即在建筑艺术中既应存在技术的科学合理性,在技术表达时也应有艺术的美感穿插其中。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不仅应满足其使用功能、结构安全和生态环保等技术方面的要求,还可将这些技术视作建筑艺术设计的部分要素并融入其中,使其蕴含于总体艺术效果之中,有利于提升建筑的整体表现力。技术的表达在建筑的艺术性建构中具有重要作用,往往技术表现性越强,其建筑的艺术表现价值越高[5]。

2基于四川崇州道明镇乡村社区文化中心“竹里”的思考

2.1 项目概况

“竹里”由著名建筑师袁烽领衔的团队设计,于2017年4月建成,项目位于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是一座集展览、会议、餐饮娱乐、民宿等功能的乡村社区文化中心。“竹里”二字取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竹里馆》,建筑所在的道明镇竹艺村,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的所在地,竹里的设计与建造,不仅将现代新技术与传统技艺融合,还将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风俗通过各项建筑元素充分张显,相得益彰,是建筑技术与艺术和谐统一的优秀范例。

图1 “竹里”鸟瞰图[4]

2.2 建筑艺术与技术视角分析

“竹里”新建于已拆除的农户宅基地上,地势依山傍水,南侧为大片的油菜花田,坐拥天然的地理优势,因此袁烽团队在设计之初便最大限度地保持周围环境本来的面貌,并用两个圆形建筑填充方形地块,尽可能利用原有宅基地面积。初览竹里,一座盘在田野上的青瓦房,与其他乡村民居并无二异,但实际上其70%的部分为轻型预制钢木构架,支撑起一个“无限(∞)”形的青瓦屋顶,屋顶内向折叠,在空中上下交错,靠近内庭院处巨大的屋面突然向下翻折,以较大的落差贴近地面,这种屋面起伏与周围的山形起伏互相映衬,充分吸收了川西地区林盘地形的精华,营造了一种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建筑师团队采用参数化的建模方法,不仅可以精确地调整建筑结构各元素的尺寸参数及加工节点,更重要的是将无限(∞)形这种纯粹的几何形态表达于真实的木构建造之中,是传统木构建造与数字技术结合的一次全新实践。

基于无限(∞)形屋顶的基本构架,建筑师团队在设计建筑立面时,充分借鉴了道明当地的竹编文化,通过与当地竹编手工艺人的多次交流,前后多次调整模型参数,在混凝土现浇立柱墙壁覆盖传统的竹编纹理,将竹编文化与建筑立面的设计建造相结合,又一次体现了数字技术与传统手工艺的融合。此外,参数化的建模方法,使得结构单元可以快速在工厂进行预制(预制时间仅30余天),同时竹里高达80%的预制化率导致包括建筑主体、室内装饰以及周边景观等在内的施工周期仅有52天,为新型乡村建设方式提供了思路。

通过对“竹里”建筑的空间形态与建造技术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由钢木构架支撑起的无限(∞)形青瓦屋顶,在空间形态、材料、色彩上都与当地的川西林盘完美结合;整个建筑利用参数化设计,将“无限(∞)”形赋予木构建造逻辑,展示出新技术融入传统木构建造的独特思路;将当地竹编用于建筑立面,体现了传统工艺与新形式的有机结合。此外,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安装”的建造模式,为乡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竹里”建筑正是在艺术美中融入建筑技术,在建筑技术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其本身空间形态的艺术,二者并非单独存在,是合二为一、融为一体的。

3结束语

于建筑师而言,完成一个成功的建筑形式,对于建筑技术的理解是极重要的。建筑师需要对工程原理充分理解,注意结构、材料的安全性、经济性、正确性以及相适宜性技术,才能体现结构艺术的效能、经济和美学本质,创作出被大家接纳和欣赏的建筑作品。

随着建筑创新技术不断出现,建筑物的结构、构造也不断表现出新的含意。在科学技术中寻找建筑设计的创作灵感,体现技术科学及其中的美学价值并使之在建筑中得到充分发挥[6],正是对这些技术作用的基本概念的理解越来越多,现代建筑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才能不断攀上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徐伟琦,段翔,吴定峰.结构美学视角下的建筑艺术表现力[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4(2):88-92.

[2] 布正伟.结构构思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79.

[3] 黄增军.材料的符号学思维探析[D].天津:天津大学,2011.

[4] 袁烽.竹里无限—四川崇州道明镇乡村社区文化中心[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8(2):102-106.

[5] 袁烽,韩力,孔祥平,等.竹里,崇州,中国[J].世界建筑,2019(1):58-61.

[6] 俞志凱.当代高层建筑形态变异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建筑艺术建筑技术表现手法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厚重感
大力发展低碳技术 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论湘西侗族传统建筑风格及其保护
故宫乾隆花园的建筑艺术特征
防火玻璃系统技术及应用
论建筑艺术的美学内涵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瑶山宝镜何家大院古民居的保护与发展
关于多高层钢结构住宅的建筑技术与工程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