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球甘蓝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试验研究

2020-10-20 06:58刘会峙
种子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滴灌水肥一体化试验

刘会峙

摘   要:结球甘蓝是陇东地区主要夏秋蔬菜栽培品种,为解决由畦灌冲肥造成的水肥浪费、土壤盐碱化酸化以及蔬菜硝酸盐含量增高问题,开展甘蓝水肥一体化试验。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产量最高可达10 143.85 kg/667 m2,比漫灌增产2 161.31 kg/667 m2,增产率达27.08%。

關键词:结球甘蓝;水肥一体化;滴灌;试验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农作物采用的是畦灌施肥方式,存在施肥量较大的问题,不但造成浪费,同时还会造成地下水污染。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该技术借助压力系统,将可溶性固体或者液体肥料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融合后,进入管道系统,通过支管道形成滴灌,可以实现均匀、定时、定量浸润植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达到同时完成灌溉与施肥的目的。为切实掌握水肥一体化技术参数,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开展结球甘蓝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甘蓝品种为北京华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绿秀,肥料为:N46%尿素、复合肥(含N17%、P2O517%、K2O17%),地膜厚0.01 mm、宽120 cm,水泵1台、电动喷雾器1台。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泾川县王村镇章村村,土壤为新积土,地形平整、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海拔1 030 m,年均日照2 274 h,平均气温10.4 ℃,年均降水量555 mm。前茬作物为玉米。

1.3   试验设计

(1)试验采用“大口井+引水主管道+电动喷雾器+支管”系统,通过电动喷雾器动力把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融合后,通过支管道进行滴灌施肥。在主管道外安装控制阀并配套水表。在畦灌和滴灌处理区单独安装水表,准确测量每次灌水量和全生育期灌水量。

(2)试验设3个处理和1个对照(见表1),每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垄沟播栽培。小区面积20 m2,行距28 cm、株距30 cm,栽植13.2万株/hm2,施用2 500 kg/667 m2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3月20日播种育苗,4月20日定植,采取统一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水肥需求根据试验的不同处理,采用对应方法进行,共4次,分别为莲座期2次(8片真叶、包心期)、结球期2次(初期、结球紧实期)。

(3)结球成熟期采用5点取样法,每个小区随机取10株,测产时以小区全部植株为对象,收获后以小区实际面积核算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学性状统计

由表2可知,各处理性状均存在差异,其中处理2、处理3纵径、横径、单球重指标均优于处理1、处理4(CK);处理3性状优于处理1、处理2。表明水分和养分共同作用才能使甘蓝生物学性状表现优异。

2.2   产量统计表

由表3可知,各处理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产量最高的为处理3,达到10 143.85 kg/667 m2,比处理4(CK)7 982.54 kg/667 m2增产2 161.31 kg/667 m2,增产率达到27.08%,表明相同施肥量下,膜下滴灌显著优于漫灌;处理1最低,为6 983.60 kg/667 m2,比处理4(CK)减产998.98 kg/667 m2,减产12.51%,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在675 kg/hm2范围内施肥量越高,产量越高。

2.3   经济效益比较

由表4知,处理3纯收入最高达7 010.08元/667 m2,比处理4(CK)增加1 939.05元/667 m2;处理2的纯收入最高达到5 515.62元/667 m2,比处理4(CK)增加444.59元/667 m2;处理1最低为4 785.64元/667 m2,比处理4(CK)减少285.39元/667 m2。表明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的收益显著高于漫灌。

3   结论

综合分析表2、表3、表4结果可发现,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在甘蓝生产上能减少人工和肥料的投入,同时增产2 161.31 kg/667 m2,增收1 939.05元/667 m2,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值得在陇东地区大面积推广。

猜你喜欢
滴灌水肥一体化试验
CS95
i6
驭胜S330
不同滴灌管网系统特性、成本和效益的对比分析
上海市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现状与建议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点及在淮安市设施蔬菜栽培上的应用
棚室番茄水肥一体化试验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