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创新

2020-10-20 05:41张航
卷宗 2020年20期
关键词:文化服务模式创新

张航

摘 要:文章分析了社会信息化对公共数字文化的影响,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公共数字文化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公共文化的发展趋势。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创新,开创新的服务模式来满足大众的需求,以此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关键词:公共数字文化;模式创新;文化服务

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样,它对文化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公共数字文化不同于互联网商业网站、收费视频网站所提供的数字文化产品,有着它明显的优势:公共性、便捷性、均等性等等。快速发展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公共文化均衡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有力保障。

1 社会信息化对数字文化服务的影响

1)互联网发展。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很多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截止到2018年6月,我国的网民已经达到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我国网民规模保持平稳增长。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发展以及线上线下服务的融合都加快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也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

2)IT时代到DT时代的转变。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时代,关注效率,强调控制,以自我控制管理为主。例如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强调内部管理的效率,如何代替人工,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这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系统。

DT(Date Technology)时代,数据时代的到来使数据成为生产力,它以数据来服务大众。IT时代,我们通过互联网来搜索、收集信息,而DT时代我们一举一动都成为信息的一部分,这些看似是技术上的不同,但实际上思想层面的差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发展要认清当前的发展趋势,转变思想观念。

2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面临的机遇与困境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发展至今,已经初具规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覆盖面广、容量大。党和政府十分注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等[1]。这些法律的出台,是我国文化立法的重大突破,使我们在今后的公共文字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有法可依,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我们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完善,资源配置不合理,没有相应的标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形式单一,主要的文化服务机构如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之间缺少必要的资源整合,没有一个统一的资源平台,数字资源重复建设现象时有发生。

2)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不合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根在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应该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应该贴近群众,走进群众。由于公共数字文化体系的建设与当地经济实力有一定的相关性,这就造成了发展的不均衡,经济发达地区的数字文化服务发展较好,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水平在城市和农村也有着较大的差距。文化资源建设没有进行统一的部署与规划,缺乏相应的协调与管理。

3)数字资源的质量良莠不齐。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核心,然而在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许多建设单位仅仅是将现有的纸質资源数字化,重量轻质,同质化,重复率高等问题突出。未能从用户需求出发,深入挖掘,开发文本内容,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估机制,造成公共数字文化用户满意率、利用率低。

3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创新

创新有两个主要内容:一个是从0到1,从无到有的原始性创新;还有一个是从1到N,注重效率的提升的融合创新。

1)公共数字文化更易于模式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是公共文化中最有活力,最具创新的发展部分,所以公共数字文化更宜于模式创新[2]。公共数字文化的创新,不仅限于数字资源,还在于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服务手段,如支付宝、微信、抖音等等。我们要学会将新潮的东西、成熟的技术,与公共文化当下的环境相融合,与公共文化服务、手段与措施相关联,这样的创新才能更易于被人们所接受。创新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多时候的创新并不能被大众所接受,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停止创新的脚步,要勇于创新,不断尝试,将读者最需要的服务送到读者的身边,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并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只有不断得到大众的认可,才能激励文化工作者不断前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实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良性发展。

2)开放融合,连接一切。互联网的发展颠覆了许多传统行业,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不但创造了新行业,也注入了新的活力。以郑州图书馆为例,郑州图书馆通过与支付宝的合作,已经开通了芝麻信用免押金办证,实现了读者刷脸借书,手机扫码借书,手机预约借书,预约过的图书实现送书到柜,送书到家的服务。读者足不出户,通过手机就可以将书借到家,使借书像网上购物一样方便快捷,得的了读者的一致好评。通过依托支付宝的平台,免去了办证缴纳押金,领取实体证的繁琐,一键办证的快捷激发了读者办证的兴趣,增加了读者人数,提升了公共文化的传播与影响。不仅要关注数字文化服务的数量,更应该关注质量,为广大人民群众打造一个多元化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

3)开创新的服务模式。阅读,彰显着社会的底蕴,书香,使城市更加有魅力。近些年,市民阅读率在不断提高,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的增长也日益明显。然而,我们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还存在许多问题:公共文化设施开放率和利用率不高,管理人员缺失,有些社区图书馆无法开放,开放时间受限,不能满足读者需求,建设水平低,读者体验差。近些年来,许多城市都出现了一道新的夜景-城市书房,这是一种崭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形态,为读者搭建起了一个新的阅读平台,提供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成为读者家门口永不闭馆的图书馆。

4)不断创造需求。我们要丰富图书馆数字阅读类型,将原有的馆内服务拓展到馆外,找到业务“痛点”,满足用户需求,将服务送到用户身边。我们可以把数字图书馆复杂的应用形式,转变为非常简单、易于操作的数字阅读入口展现给读者。一定要简化操作:把数字资源推荐、下载集合成一体,操作一步到位,便于读者使用;广泛部署:可以将电子借书机(如歌德电子借书机等)部署在基层图书馆、机场、高铁站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另外在地铁、公交站推广二维码扫码阅读,提高读者碎片化阅读的时间。

通过利用数字技术、现代科技,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统筹整合、服务融合。使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场景由文化场馆内延伸到了场馆外,找到业务的“痛点”,满足用户需求,将便捷的服务送到用户身边,提升了大众的获得感[3]。

4 结语

文化的价值体现相对抽象,不是那么具体,因此公共文化价值没有很好的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同。我们要找准定位,由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关注,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效能。

参考文献

[1]柯平,胡娟.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与公共图书馆法比较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8(3):3-9.

[2]王淼,孙红蕾,郑建明.公共数字文化:概念解析与研究进展[J].现代情报,2017(7):172-177.

[3]田川流.论公共文化服务的当代意蕴与发展路径[J].艺术百家,2014(6):17-22.

猜你喜欢
文化服务模式创新
论公共图书馆开办主题展览馆的必要性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润例起源与流变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