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书法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和功能

2020-10-20 05:44陈涛涛
快乐学习报·教研周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书法教育艺术性实用性

摘要:书法在现代的美育中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文化复兴势在必行。近年来,国家提高了对美术、书法等艺术学科培养的重视,慢慢将这些科目纳入到中、高考之中。在此情况下,对于学生的美育工作就显得重要起来。书法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功能,对于中学美术教育意义深远。我们社会有责任和义务让学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审美教育。

关键词:美育;书法教育;实用性;艺术性

一、美育的含义及渊源

美育,这一在现代社会看起来很新颖的词汇,其实在我国古代教育体制中已经进行了实践。从古代的周王朝开始,当时的国家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技能,即所谓的“六艺”,这其中就包括书,即书法。由此可见书法在当时是与其他门类同等地位的,共同组成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何谓美育,从狭义上来讲,即审美教育,或者美术教育。美育一词并不是由中国人所提出,而是由十八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提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彻底打开,西方的各种商品不断涌向中国,随之而来的还有西方的文化和艺术浪潮。我国近现代许多教育家和学者都提倡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最早将美育和德育、智育相提并论。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更是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由此奠定了美术教育在基本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二、美育与书法的联系

书法与美育是紧密相关的。无论是作为现代社会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还是初、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书法已经完全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书法与绘画、音乐、舞蹈等其他艺术门类一同构成了美术教育体系。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是具有美育功能的。书法与中国画一样,创作的灵感来源于自然和日常生活。书法家通过对自然、生活观察体会,对生活中的真、善、美进行提炼,进而创作出艺术作品。无论是绘画还是书法作品,由于其创作者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和思想深度,他们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本身就具有文化性。当观众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必然受到其中内在的情感所影响,从而影响观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书法就是这样在无形中发挥了它的美育功能。然而,书法要达到它的美育功能,却并不像其他艺术形式那样容易。书法完全由线条组成,书法家用线条传达感情,将心中的情绪化成不同质感的线条。而线条是抽象的,导致了书法作品具有抽象性。观众要在这些不同质感的线条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无疑具有一定的难度。书法作品需要观众具有更丰富的联想能力。

艺术作品要具有美育功能,必然要具有情感性,用饱含情感的作品打动观者。书法是否具有这样的情感性呢?王羲之的《兰亭序》用潇洒俊逸的线条表现出出游的喜悦之情,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用浑厚道劲的线条表达出悲愤之情。当观众面对作品时,无不潜移默化为他们的真情实感所打动。书法虽是抽象的艺术形式,但因其具有情感性和文化性,因此也具有美育功能。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社会渐渐开始对书法教育变得重视起来,但也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认知水平和观念的有限,导致对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许多学校没有开设相应的书法课程,有的学校尽管开设了书法课,也存在长期被其他“主科”占用的现象,这些真实存在的教育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培养的学生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只注重对德和智的培养,体和美却被遗忘了,只有德和智的学生是不具备健全的人格的。德、智、体、美的重要性,并不是按这个排序递减的,它们在教育中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互相之间不可替代,缺一不可,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一个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美育所发挥的审美教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做不到的。审美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以及健康、高尚、丰富多样的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审美教育的怡情养性,才能让人们的审美建立在整体的道德律令之下,因此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审美教育,可以让审美鉴赏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用一种审美欣赏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和学习,可以减轻很多烦恼和无趣,增添一份轻松和愉快。审美教育让人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得到了升华,人生得到了艺术化,使忙碌、烦闷的生活得到了调剂和润色。

书法教育肩负着提高人们审美能力、陶冶性情、丰富生活,使人精神和身体得到健康成长的责任,同时也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需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书法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多文学家都能写一手好字,能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书法教育不仅是通俗的练字,还需要学习理论作為基础。因此,书法教育首先需要学习各项与书法有关的课程,研究汉字文化和技巧。而在学习汉字文化的过程中,就能有很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使其能够对中华汉字演变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因此,书法艺术教育要求将书法发扬光大作为其教学的目标,在不断完善学生品格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

三、书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

不得不承认,在电脑越来越普及的当代社会,信息科技带来的快捷便利使得书法的实用性在慢慢被侵蚀和削弱。书法的艺术性远远高于其实用性,当然,这不能说是一件坏事。人们渐渐习惯一台笔记本,一个鼠标进行办公。这种现象在中小学表现在大多数学生用平板电脑写作业、抄笔记。写字的笔,尤其是毛笔,正慢慢淡出他们的生活。谈到这里,我们不禁要思考,难道中国几千年的书法艺术就要渐渐泯灭了吗?我想回答肯定是否定的。中国书法能够历经几千年的演变而不消失,定然有其艺术价值和魅力。

与今天的情况不同,在古代,书法的实用性似乎要高于艺术性。古代没有像今天一样发达的科学技术,写字可能更多只是为了记录某件事情,或是闲暇时用来打发自己的时间。早期的优秀书法家们也许没有想到,他们的一些“无心之作”,若干年后他们的作品能流传几千年。还是以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例,这件作品原本只是颜真卿为了祭奠自己亡故的侄子,以悲愤而伤痛的心情写下的。在写的时候,他或许没有像现在书法家创作一样,考虑到构图、章法、结构等等问题,更没有想到要把这篇《祭侄文稿》创作成天下闻名的第二行书,这就使得他能“随心所欲”,有感而发,导致作品中有好几处涂改。因此,单就这一幅作品来说,颜真卿追求的实用性大于艺术性。至于我们今天说这幅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那是因为我们都只是单纯的从艺术特点一个角度去看,忘记了它本身的实用性。

不管是实用性还是艺术性,都是书法的特征。在今天,或许我们无法再让它具有实用性,但我们应该保留并继承它的艺术性。书法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位景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替代不了的,它在对学生的美育功能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书法课应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可能性、选择性,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崔树强《中国书法通识丛书》江西美术出版社.2017年8月

作者简介:陈涛涛(1996.8-),男,土家族,籍贯:贵州铜仁人,学校: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国画),研究方向:美术创作研究。

猜你喜欢
书法教育艺术性实用性
基于实用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凤凰精选
抢眼披风
不一样的水桶包
珠三角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现状及分析
墨香满园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