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中的烟台绒绣

2020-10-20 02:59公铎
锦绣·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传承

公铎

摘 要:烟台绒绣作为山东省烟台市的城市名片之一,是镶嵌着传统鲁绣与西方外来织绣文化的完美融合产物。在传统织绣技术与材料的不断传承与变革中,烟台绒绣已经环抱着时代的变迁,进行着改变。本文旨在阐述传统织绣的基础上,尝试探索出在新时代下,烟台绒绣的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鲁绣;烟台绒绣;传承

一、时运铸就的烟台绒绣

在山东半岛东部的烟台,民间的织绣工艺有着深厚的积淀和长久的历史。芝罘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特征、聚落形成历史、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城市发展进程等条件,共同促成了丰富多元的民间织绣技艺体系,形成了烟台之织绣工艺品种繁多、主题形象多变、图案寓意丰富、纹样绚丽多彩等特点。

烟台民间传统织绣工艺主要由缫丝织绸、刺绣、手工编结等技艺类型为主。据西晋崔豹所著《古今注》所载:“元帝永光四年,东莱郡东牟山,有蚕为茧…收得万余石,民以为蚕絮。”我们可以知道,在烟台,柞蚕为民所用已有至少两千年历史。另外,根据隋唐时代庙宇、祠堂的帷帐、桌围、伞盖等文物考证,早在公元六世纪,胶东民间织绣就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本就拥有着丰厚的织绣技艺底蕴的芝罘区,在1861年开埠后,与西方外来文化碰撞出了火花。西方的传教士在踏上芝罘之后就对于本地的织绣大为感兴趣。他们结合当地的传统技艺,寻找了许多织绣技艺的工匠,教会他们进行新的题材制作。本就驾轻就熟的工匠,针对西方客户的需求不断进行工艺的改良,不经意间便造就了烟台绒绣。

二、烟台绒绣的制作技艺

烟台绒绣类似于中国的传统织绣,大致可分为图样的绘制与绒绣的制作两部分。其中,图样的绘制是烟台绒绣的“先行军”,早期针对西方客户的需求,多为西方的油画素材,人物画与风景画居多。伴随着接触西方素材的不断深入,部分优秀的工匠便开始自己进行绘制。图案的绘制必须极其精細,因为烟台绒绣的制作方式所决定的是可以完整的表现图案,甚至可以说是完整的再现其内容。正是由于烟台绒绣的这一特性人物画的订单是最多的。

烟台绒绣的制作流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七步,分别是绷框→放稿→染色线→配线→绣制→调整→装裱,其中画面的细节取舍在第一步选择网眼布上就必须确定下来,网眼的大小决定了画面的精细程度,网眼越小越多,表现的程度就越精细,同样的,需要的色线就更多,需要染的颜色就会更加复杂,在配线是,尤其注意色彩的搭配。材质与颜色的选择与决定,是判断工匠功夫的关键性因素。由于色线的尺寸不一,极为纤细的色线搭配会左右绣面的最终成效。不同的颜色搭配,类似于绘画中颜色材料的配制,在表现细致精微之处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配制成功后,绣制工艺的便是集大成者。在如此精致细微的绣面上绣制是非常耗费精力与时间的,这就需要一个统筹人员,将绣制工作下放到诸多人手中,每个人去绣制专属的一个区域,俗称“放活”。将其最后的缝制成果,最终结合在一起,才可以进行最后的调整。调整结束后,就可以进行最后的装裱等工作。这样一幅完整的烟台绒绣就算是完成了。

三、面临的问题与新思路

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织绣工艺进入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尴尬期”,烟台绒绣亦然。最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工匠们的大批量流失,工序长,耗时久,一幅作品需要倾注的心力太多太多了。面临产业转型的阵痛期,许多的人已经无法坚守下去。第二便是市场需求的转变。在建国初期直到改革开放时期,烟台绒绣工艺制作的产品,作为中国出口的支柱产品——手工艺制品之一,是外汇的重要收入来源,受到国内外的一致好评,人民大会堂都悬挂有一幅绒绣作品。但现在虽然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播渠道范围的不断扩大,对于烟台绒绣这一拥有着辉煌历史的手工艺制品,人们的知晓程度还不及之前。第三是手工技艺的传承迭代问题。急需新鲜的血液注入到传统的织绣行业中。最后就是诸多传统手工艺面临的共同问题,便是因循守旧。当下的高效率要求之下诸多过去的旧的东西需要逐渐进行转变。

在面对工匠流失问题时,要先加强人员技能培训,要更加熟练地进行每个步骤的工作,同时,应该沟通当地政府文化部门,申请一定的文化宣传与补贴,留住那些坚守的工匠,增设烟台绒绣的传习基地,丰富更多工匠工作之余的生活。改革开放随之带来的西方文化,现在处于消费群体的80、90后,对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西方文化应接不暇,“洋气”一词就是最好的体现。而烟台绒绣的主力消费群体则是50-70年代的人,他们或多或少多对于绒绣有着一定的情怀,亦或者对其了解一些的,知道其中的艺术价值与工艺品质。但这远远不够,既然是时代孕育出的产物,在当下的新时代,更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对于主力的消费群体,改变图稿的制作,改变宣传推广的形式,将烟台绒绣的品牌打造出来,并且深入消费群体的心中才可以不断造血,发展并延续下去。手工艺的传承问题必须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保护策略,让手艺人得到官方认可的身份,才可以不断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手工技艺的传承中。最后,应当结合当下的计算机技术参与图稿的绘制,据笔者的走访调查,现存的绒绣企业已经在不断结合计算机技术参与烟台绒绣的制作过程。同时,根据烟台绒绣的精致细微的特点,在3D打印与私人订制方向,仍然有着不窄的探索范围。

四、结语

已逾一百三十多年的烟台绒绣,在辉煌与式微中传承至今。几代手艺人的不懈努力,结合齐鲁大地鲁绣的工艺传承,不停寻找新的发展思路,必将延续书写烟台绒绣的辉煌。

参考文献

[1]葛怡晨,董从民.烟台绒绣的历史及绣制技法的田野调查[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9,16(03):27-32.

[2]陈沙.鲁绣手工艺术与传承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