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哀永逝文》艺术特色初探

2020-10-20 22:31王昊
锦绣·上旬刊 2020年6期

摘 要:西晋时期政治斗争的残酷,执政者的高压统治,使得西晋文士长期处于十分艰难的环境之中,所以西晋时期的文士相比起建安文人,则更多的关注自我以及自我内心,同时西晋文人也是适情任性的,潘岳《悼亡赋》云:“吾闻丧礼之在妻,谓制重而哀轻,既履冰而知寒,吾今信其缘情。”刘勰在《文心雕龙·哀吊》篇云“及潘岳继作,实踵其美。观其虑善辞变……莫之或继也。”①可谓是评价极高了。《文选》的“哀”部共有三篇文章,其中一篇就是《哀永逝文》,陈祚明先生评论曰:“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婉转侧折,旁写曲诉,剌剌不能休。”②从《哀永逝文》中不仅能够体会到潘岳“情深”的个人特质,也能感受到作者细腻的笔触,本文拟通过分析《哀永逝文》的艺术特色,进一步了解潘岳哀诔文精湛的创作水平。

关键词:哀永逝文;丧葬;借景抒情

一、丧葬过程成为情绪表达的载体

《哀永逝文》中较多的出现了西晋时期丧葬礼仪方面的问题,“这一时期的丧葬礼仪依然分为葬前之礼,葬礼,服葬之礼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的具体程式大致有以下几点,如饭含,停尸,大小殓,下棺等。”③尸体入殓之后,需要一段时间停柩待葬,此为“殡”,《哀永逝文》共分为五段,作者从启殡前夕写起,随着安葬过程的的变化,作者的情感也随之变化。启殡之时,作者哀叹妻子没有留下子女以尽孝道,丧车停在门口时,潘岳也真正发觉到妻子是真的要离开自己了,发出了“嗟俟时将升”的呼号,感慨妻子还未好好纵享欢乐,却已经香消玉殒了,“今奈何兮一举,邈终天兮不反”,今日安葬之后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死别了。

第二段写到了出殡之前的丧葬礼仪,送葬时,先启殡,将灵柩移到堂屋当中,准备出殡,出殡之前要祭祀路神,还要撤去房中竹席,以酒撒地而祭,意味着和亡者告别,之后点亮火烛照亮灵车的路途,随着丧葬过程的发展作者悲痛情绪也愈加浓烈,潘岳在第二部分中有几个动词的运用十分传神,“俯仰兮挥泪”五字而已就已经流露出作者对于妻子的留恋不舍,“停驾兮淹留,徘徊兮故处”,淹留一词的使用也是十分出彩的,妻子的魂灵逗留着,不忍离去。

第三部分写的是送葬之时,丧车前往墓地的途中,这一段也是最精彩的一部分,平日里经常走过的路今天却成了送葬之路,作者感叹妻子已经西去,但妻子留下来的痕迹却没有因为她的逝世而消失不见,作者此时写景意在抒情,但此时的景物具有更多的主观色彩,“匪外物兮或改,固欢哀兮情欢”,并不是景物发生了改变,而是自己的心境已不复从前了。

此时灵柩不时也将到达墓地,至墓地后,要再行祭拜,主人将送棺如墓穴,此时的潘岳心如刀绞,悲痛的情绪也进一步加重,作者想到妻子将常埋于地下,不由得拊心而悲,不断的抚摸棺材,墓道深深棺冥冥,作者也不断的发问“户阖兮灯灭,夜何时复晓”,妻子已然离世,作者发出这样的疑问,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作者虽然已经清楚的知道妻子已经远去,但作为丈夫的潘岳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第二,想到他与妻子共同生活了二十四年,现在却要天人永隔,妻子将永埋于腐土之中,心中的哀苦难当。“声有止兮哀无穷”,痛悼之情太深太浓,无法排遣,只能寄希望如庄周那样洒脱,潘岳在这里提到庄子实际上是以理遣情。

二、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是借助对外在景物的描绘来抒情写意,作者借景抒情意在言情,将本来无感情的事物,赋予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着重表现自己的主观情感。《哀永逝文》中有这样的描写:“谓原隰兮无畔,谓川流兮无岸,望山兮寥廓,临水兮浩汗。视天日兮苍茫,面邑里兮萧散。”1高步瀛先生在这里给出的注解是:“此谓心有悲哀,览川原,山水,天日,邑里,皆若有异于常也。”在寥寥数语中,将一片凄凉之景展开,同时渲染了作者悲苦的情感,画面色彩灰暗低沉,山峰,江水,天日,邑里几种景物构成的画面并不复杂,但暗含的情感却很悲苦,构造了一幅萧条景象,潘岳笔下的意向选取看似普通,却处处显示出他的才华,亲人的离开使自己变得无依无靠,万物都有终结,淇水的水势再凶猛,也有山石或者高地的阻挡;湿地的面积就算再大,终究会有一个边界,但自己的哀伤却是无边无际,无法停止。

以视觉的动态转换作为“借景”的线索,潘岳用“望,临,视,面”四个动词引出景物的状态,山峰寥廓,江水浩汗,天地苍茫,邑里萧散,自然之大独独没有作者的容身之处,文中的景物更好地传达了潘岳的情感,因景生情,情景交融,、。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篇中曰:“……是以文之英蕤,有隐有秀。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也。”刘勰认为优秀的作品,应该有“隱”“秀”两种特点,所谓“隐”就是含义丰富,而微妙的意义在于文字之外;“秀”则是指文辞优美,潘岳描写的虽然是眼前之物,而实际上是心有寄托,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眼前的景物上,用有限的文字表达无限的情意。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潘岳作品中最为出色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西晋文人秉持着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自然观,即使有满腔的悲苦,潘岳也不会全部倾泻而出,而是缓缓道来,让景物作为其情感的发言人,所以潘岳不仅深情,更善于抒情。

《文心雕龙·哀吊》篇中认为哀文虽以伤悼为主,但也要辨明的对象,针对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表示惋惜和哀悼。内心有了隐痛,然后执笔为文,就能把文章写得恰当,假使为了写文章而故作伤痛,就容易写的夸张,即使文辞华丽,但是内心没有隐痛,最终还是无法感动读者的,在《哀永逝文》中,作者的悼念对象十分明确,潘岳痛失爱妻,心中的悲痛之情难以抚平,但即使这样,潘岳对自己哀痛之情的抒发也是适可而止,他在文章的最后也写到“庶无愧兮庄子”,以刘勰对于哀文的要求看这篇文章,无论是从伤悼对象、情感表达的程度还是内心的情感程度上看,都符合刘勰对哀辞的要求,而潘岳也不愧是创作哀诔文的高手。

参考文献

[1]徐公持.魏晋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2]周振甫.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3][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4]陈高华等.中国风俗通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

[6][清]高步瀛.魏晋文举要[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8]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

[9]高胜利.潘岳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

注释:

[1][梁]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38

[2][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332

[3]陈高华等.中国风俗通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360

[4][清]高步瀛.魏晋文举要[M]北京:中华书局,1998:128

作者简介:

王昊(出生年份1994—),性别女,民族,满族 籍贯,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学历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