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的应用

2020-10-20 14:06张天义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1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应用对策高中数学

张天义

摘  要:问题导学法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构建互动交流的数学教学课堂。因此,高中数学教師应当结合教学需要,巧用问题导学,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导学;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1-0094-01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整个课堂教学围绕“问题”而进行,由问题开始,以问题为终结,而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其学习的思维和能力均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数学作为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和思维性的学科,是高中阶段的一门比较难的学科。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和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相比,教师将问题导学法巧妙地应用于高中数学的教学,这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数学教学模式,是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有效途径。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探索在教学中问题导学法应用的价值以及对策。

1.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提出,对现代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应当不断改革创新,方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问题导学法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高中数学的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有利于巩固数学知识

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抽象性,其中不乏大量的数学概念、数学运算和公式和定理。多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面对复杂的数学知识难免会觉得困难,同时,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理解和记忆起来更加困难。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借助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运用,通过问题提出,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数学主动思维。

(2)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问题解决能力已经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数学作为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数学知识是指导学生生活的重要知识。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除了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指导学生灵活地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传统的教条化的数学教学模式相比,高中数学教师巧用问题导学法,借助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应用和实践能力。

(3)有利于构建互动交流的数学教学课堂

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和交流,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生顶着巨大的高考压力,学业负担之重,压得多数学生有喘不过气之感。在此背景下,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中,如果继续采用机械灌输的教学模式,势必会让课堂教学因单调和乏味而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问题导学法应用于高中数学的教学,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提问,都有助于构建师生互动交流的数学课堂,有效地改变过去单向传输的数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2.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对策

(1)巧用问题导学,创设教学情境

巧妙地借助问题导学法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问题情境教学法。问题情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数学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思考和运用,促使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积极性的提升。同时,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也有助于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有关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知识时,本部分教学的重点是:“强调过程学习,启发学生思维”,而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问题驱动将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教学梳理的过程中,笔者一改以往教师梳理教学知识点的模式,让学生自主梳理,并在此过程中解答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一是结合具体实例分析集合元素是确定的、无异的和无序的;二是类比两个数的关系,思考两个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梳理相关知识点,并积极开展交流和讨论。这种借助数学问题开展课堂教学的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2)巧用问题导学,启迪学生数学思维

常言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巧妙地借助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运用,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在利用数学问题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要考究数学问题的启发性,唯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方能达到启迪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体积”的相关知识时,为了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让每个学生用一张A4纸折叠成无盖的长方体。教师的要求是:结合自己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确保无盖长方体的体积最大。这样一来,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折纸活动,其中也蕴含着深奥的数学知识,而学生要解答教师的问题,必须利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分析如何折纸,才能确保体积最大。类似的数学问题的提出,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数学的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要巧妙地通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运用,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启迪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尚嵩.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16):203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应用对策高中数学
施工现场软土地基处理新技术及应用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试论足球游戏在足球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对策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