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皮影艺术与西方教堂花窗艺术结合设计应用探讨

2020-10-20 06:39吴穹卢窈
艺术大观 2020年18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传承与发展皮影戏

吴穹 卢窈

摘 要:中国皮影艺术的历史十分悠久,来源可以追溯到2000以前,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历史文化艺术中的一大瑰宝。本文通过追溯皮影戏的发展历程与艺术特色,思考中西方同类型文化的交融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发展。并通过创作实践来探讨传统皮影艺术的现代表现形式,以更好地保护和继承传统艺术文化。

关键词:皮影戏;中西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8-00-02

一、皮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一)起源

皮影戏在民间又被称为“灯影戏”或“影子戏”,是利用纸板或兽皮做成人物、场景的剪影,来表演传说故事的民间戏剧,最早出现的皮影戏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的汉朝时期。传说汉武帝的爱妃李夫人因病去世后,武帝日夜思念无心朝政,他的一位大臣无意中从小孩玩的娃娃倒影在地上的影子得到了灵感,便请人用布做成了李夫人的影像,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在一天晚上借帷幕与烛光投影,请汉武帝来观看,武帝从此爱不释手。这个爱情故事被载入了《汉书》,也是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皮影戏。[1]

(二)发展与传播

在宋代,皮影戏是当时非常兴盛的市民文化艺术之一。表演时将皮影人放在白色幕布后面,从上打下明亮的灯光,艺人坐在幕后一边用木杆操纵着皮影,一边以说或唱的形式讲述人物故事,同时配以各种弦乐和打击乐器的伴奏。因各地民间流行的唱腔与音乐风格不同,而形成了各具乡土特色的地方皮影戏。元代时的时候,成吉思汗大军将皮影戏作为军中的娱乐节目,在远征欧亚大陆时将中国的皮影戏传播到了波斯等阿拉伯地区,后来又传入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到了明代后,皮影戏依然盛行,它不仅受到广大普通民众的喜欢,也受到了当时的文化人的推崇。到了明末清初的年代,皮影戏已经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传播开了,当时很多大户人家都会请名师刻制皮影人,以显示身份与地位。因此,皮影戏的发展大致可以用“佛经说唱画皮影、宋代影戏最热闹、元朝影戏传欧洲、明朝贵族爱影戏、清朝贵族影戏箱”来构勒。[2]

二、皮影的艺术性与现代发展的局限性

(一) 造型艺术与戏剧艺术

皮影艺术是一种雕刻艺术,它以传统民俗绘画为基础,极具形式美感。皮影用绘画与雕刻艺术将传说神话人物故事具体化,将真实人物故事写实再现,并加以创作。加之各个地区的传说版本略有差异,形成了各具特征的皮影人像造型。他们的色彩和装饰线条都非常丰富,手工细节让人赞叹,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代表。[3]

皮影戏是选取了市民生活中最精彩的、最有感染力的故事,把它加以提炼加工美化,形成艺术形象。皮影戏演绎的故事大多数是以佛教故事、民间小说、传说为基础,宣扬一种惩恶扬善、舍生取义、携手团圆的美好愿景。它赋予了影人以生命和灵魂,在舞台上载歌载舞,让观众为之神往。[4]

(二)现代发展的局限性

传统的皮影艺术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表现形式都存在着很多必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也是它适应现代发展的障碍所在。第一,它的制作工序复杂,极难修改;第二,由于材质的特殊,成品无法长期保存,容易褪色、变形或损坏;第三,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电影技术的产使它的娱乐功能逐渐减退。那么如何将皮影戏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应用到现代设计中,让皮影戏在现代艺术中重拾生命力,让民间故事更长久地流传下去,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中西方传统艺术融合探讨

(一)欧洲教堂彩色玻璃花窗艺术

玻璃花窗,是西方教堂建筑常见的装饰。这种彩绘玻璃图案非常丰富,色彩亮丽,在日光的照射下形成灿烂夺目的效果。早期的教堂花窗玻璃多以圣经故事为创作内容,也有一些教会在本地的传说与神话,都创作其中,以日光的变化配合图案的效果感动信徒。近年来,这种彩绘玻璃不仅出现在教堂,也在许多一般的建筑中得以应用。在建筑装饰中适当地运用彩色玻璃,结合光照的变化,能创造出一种神秘、浪漫、迷人的现代情调。这种花窗的形式在中国的建筑材料分类上被称为“教堂玻璃彩色花窗”。(如图1)

(二)皮影艺术与花窗艺术

皮影艺术,它是一种借助光与平面人偶所产生的灯影戏剧。它的表演结合了戏剧、说唱、乐器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是古代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电影电视还没有出现的我国古代,皮影戏以最通俗的形式为老百姓讲述历史典故、忠孝仁义,起着教化育人的作用。

教堂花窗玻璃艺术,则是通过不同色彩碎玻璃拼组而成的圣经故事画,除了借助日光的变化形成教堂内部的神秘、神圣氛围感,改变了罗马式建筑室内采光不足而形成的压抑感。同时也起到了向不识字的普通民众宣传教义的作用,表达了西方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

对比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发现,其一,两者的内容均为表现故事与传说,皮影艺术为动态表现,玻璃花窗艺术为静态表现;其二,两者均是利用“光影”来呈现。再看他们的现代发展,皮影艺术的现代功能几乎已经没有,而玻璃花窗随着玻璃制造技术的革新,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依然广泛。因此,是否能将中国传统的皮影戏与教堂彩色花窗的表现形式相结合,使传统皮影戏的生命力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续,我们在实践中来进行探讨。

四、创作实践

选取中国古代民间爱情传说《牛郎织女》中“鹊桥相会”的情景,将皮影的镂空雕刻形式转换为西方教堂彩绘玻璃的平面分割形式,将皮影戏的故事以装饰玻璃的形式进行诠释,为皮影艺术的发展探索新的方式。(如图2)

通过实践发现,将皮影艺术与花窗艺术相结合,可以呈现出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饰玻璃纹样。装饰在建筑空间中,既能起到装饰作用,也“讲述”传统民间故事。在技术上结合了现代工艺,在内容上也起到了传承的作用。

五、结束语

皮影艺术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流传下来的皮影像造型也是很有价值的设计元素,它应当得到我们的重视。皮影及其他民间艺术形式的光芒不应该被隐藏,它们有太多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发现。皮影融入了多种民间艺术的精华,如民俗色彩、民俗服装、剪纸、雕刻、戏曲艺术等,皮影艺术是民族文化优良的载体。将其内涵与现代工业工艺技术、西方优秀艺术文化相结合,它的造型特征和装饰色彩以及表现形式,在当代艺术设计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用更多的方式去吸收、借鑒和拓展。

参考文献:

[1]吴薇.民间皮影[M].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

[2]魏力群.中国民间皮影造型考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3):3-5.

[3]苏惠玲.西欧中世纪哥特式教堂花窗玻璃的装饰设计语言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6.

[4]朱娟.哥特式建筑的眼睛—彩绘玻璃窗的艺术价值[J].大众文艺,2014(08):108-109.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传承与发展皮影戏
基于新媒体专业能力培养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有趣的皮影戏
有趣的皮影戏
文化认同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研究
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美国女孩安妮:中国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onflicts and Blending in Guasha
中西文化大对比之“交际语言”的差异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