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矫正

2020-10-20 14:59王树生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

王树生

摘 要:本篇论文在立足农村实际,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失范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危害,重点提出解决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失范的途径与方法,对新形势下解决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心理矫正

一、我国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的农村户籍未成年人。从目前来看,这类孩子数量多、分布广、监管难、责任重,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第一次把留守儿童问题上升到了国家治理的层面。四年来,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从体制和机制上初步建立起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尤其是在物質满足方面,留守儿童基本可以与普通孩子持平,但就在人们普遍把关注点放到孩子物质方面的满足时,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被忽视了,那就是留守儿童在普遍缺失父母关爱的背景之下,日渐呈现出的心理行为失范和矫正问题。

二、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失范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危害

众所周知,亲情的抚慰具有不可替代性,对孩子的成长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儿童在“被留守”时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和孩子沟通少,缺少对孩子价值观念上的引导与帮助,缺乏情感上的关心与呵护,致使亲情在孩子内心深处逐渐被异化,这时,如果我们不能从源头治理或者在合适的时机以合理的方式介入管理,那孩子的成长就会打上一个问号,行为失范、安全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随之产生,后果不堪设想。

三、解决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失范的途径与方法

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保护体系的过程中,所有参与者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社会和学校给不了亲情关爱,留守儿童要的是父母,其他人谁也替代不了,父母的陪伴才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出路。从这个角度来讲,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方法就是去唤醒家长,让家长意识到自己养育陪伴孩子的责任,引导他们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要让他们知道,父母至少要留一个在家陪伴孩子成长,只要有一个在家,孩子的基本心理健康就能得到保障了。当然,从目前来看,这个想法是好的,但依然难以抵挡现实的残酷和家庭生存的欲望,无论是让孩子随迁就读,还是让父母在家陪伴孩子,能够实现的都少之又少,也就是说,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最终还要转移到学校,转移给老师。下面我就结合实际具体谈一谈学校和老师在留守儿童心理矫正方面的一些方法。

(一)学校实行寄宿制,让老师变成“代理家长”

很多留守儿童住校前,跟爷爷奶奶生活,缺乏有效监护,有的孩子说去找同学写作业,其实是去了网吧,父母不知情,爷爷奶奶管不了,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坏习惯。其实这并非农村孩子天生顽劣,而是源于留守儿童无人约束,旺盛的精力又难以释放。学校推行寄宿制,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有效监护学生,成为目前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难题的唯一有效的补救措施。在这个补救过程中,要让学生最信任的老师变成代理家长,分享一部分父爱和母爱给孩子,教会孩子必要的生活常识和安全常识,在孩子需要时能够出现并加以引导;也可以让一些年轻教师成为孩子的哥哥姐姐,陪他们游戏玩耍、赠送小礼物,以此缓解孩子长时间见不到父母而产生的焦虑。这样,大家都有意识地把阳光雨露注入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始终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健康有爱的大环境中。这时,孩子内心的阴影就会减少甚至消失,心理问题也自然在潜移默化中解决了。

(二)加强家庭监护监督指导,家校协同,齐抓共管

当前,“5+2=0”的说法被教育界认可,其含义是:如果两天的家庭教育缺失,那么五天的学校教育也没有太大意义。对留守儿童来说,在两天的家庭教育中起主要监管责任的可能是爷爷奶奶,他们文化层次不高,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照顾孩子,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实际上,满足孩子物质方面的要求几乎成为老年监护人与留守儿童沟通的唯一方式,这种补偿式溺爱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致使很多留守儿童进入学校后马上成为问题儿童,难以再接受学校模式的管理。此时,学校和教师要发挥学校教育的引领和核心作用,指导家长和当前的监护人看护好孩子,不能溺爱,也不能放纵,要由表及里,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社会、家庭和学校要逐步形成一个安全而健康的心理防护体系,当孩子在任何一个环境中出现问题时,都能保证有多方协作的处理方式介入管理;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把视线更多地投到留守儿童的身上,当他们出现问题时,要保持耐心与细心,不露痕迹地对他们进行引导,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让梦想点亮孩子的未来

一位常年与留守儿童打交道的校长说:“农村孩子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健全的管教体系,普遍没有梦想。”他觉得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要包含更多理想信念方面的引导,让孩子的内心变得真正强大。他当时想到的办法是给孩子们创造多读书的机会,于是学校有了小小的图书馆,后来还筹建了科学馆,学生沉浸其中,选书、读书、做科学小实验,与同伴沟通、与老师交流,孩子注意力转移了,视野开阔了,有了追逐的方向,心理问题自然就少了,即便有也能靠自己的调整很快排解掉。也就是说,当孩子内心深处有了一个大梦想时,所有的负面情绪都会如溪流入海一样,融进其中,消失不见。当然,类似这样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团队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生涯规划活动,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缓解孩子的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学校和老师要先去尝试唤醒家长,促其回归家庭,从根儿上破解留守难题;当学校和老师无力唤醒时,那就退而求其次,努力促成家校共育,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用梦想照亮孩子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周宗奎,孙晓军,刘亚.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吕绍清.中国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中国妇运,2006(6): 19-25.

[3]唐艳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9.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困境及对策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留守儿童法律权益保护问题及优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