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工作中的德育教育总结

2020-10-20 05:46王静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提高德育有效性

王静

摘  要:新时期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幼儿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断攀升。为促进孩子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幼儿班主任(即幼儿园班长)应关注德育教育的落实,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意识,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立足于幼儿园班长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展开对有效策路的探究。

关键词:提高  幼儿班主任  德育  有效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应重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1]。德育既是教育教学开展的基础,也会对幼儿的未来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有怎样的德育教育,便会培养怎样的人。但在实际幼儿教师德育教育中,尚存在一定问题。

一、影响幼儿教师德育效果的主要问题

在幼儿教师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其一,德育教学活动形式较为单调。班长或配班教师以说教作为主要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幼儿的身心成长规律,造成幼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其二,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有限。家庭教育对幼儿身心成长具有较为深刻的影响,班级全部教师都应重视与家长的互动沟通,但现实却是幼儿园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相分离;最后,幼儿教师自身综合素养有待提升。因部分教师对孩子施以严厉教育,造成他们不愿与老师沟通,导致幼儿德育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二、提高幼儿教师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开展立体教学

首先,在对现代多媒体工具应用的过程中,应发挥幼儿的学习主体作用,从孩童角度出发,寻找有益素材。例如:通过微故事加强礼貌教育,可辅以游戏教学,使幼儿认识到哪些行为是错误的、不礼貌的;哪些形为是正确的,应得到推崇的。可结合教学提问,走进孩子,了解幼儿的认知程度和思维发展,使幼儿能够判断行为的好坏,形成基本的辨别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并且,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组织主题活动,使孩子形成节约用水、用电,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在优美的音乐、生动多彩的画面中,加深幼儿理解,提升德育教育效果,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学习、热情探究,参与不同的德育主题活动,使幼儿完善自身认识体系,具有美好的品质。

(二)注重与实际的联系,强化家园共育

其次,在幼儿教师的德育教育中,存在这样的问题:老师教会幼儿正确的行为,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幼儿的行为再次出现偏差。这主要是因为家长没有做好幼儿行为的纠正,对于孩子的错误不够重视,导致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幼儿德育教育应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结合幼儿的具体行为,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使德育教育和游戏活动有效结合,将提升德育教育开展效率,加深孩子的印象。例如:在幼儿进餐过程中,班级教师可以安排幼儿轮流当“小助手”发放餐具,培养幼儿的助人意识;在用餐的过程中,提醒幼儿不浪费,使其形成节约意识;在用餐后,须引导大家将餐具放到指定的位置,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再如:为了使幼儿形成规则意识、积极遵守交通守则,可辅以“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儿歌,并让家长带幼儿出门,观察大家的行为与不同的交通指示灯,使孩子认识社会规则,具有自觉遵守的意识。并且,只有幼儿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协同一致,才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如:为孩子讲述传统美德故事,促进文化渗透。同时,使家长配合幼儿园德育教育,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引导其帮爷爷奶奶做家务,才能让幼儿形成尊重长辈的观念。

(三)发挥榜样引导作用,促进德育渗透

再次,在幼儿德育教育工作中,榜样的作用十分重要。班长及配班教师应当好榜样,引导孩子的言行举止,使其建立自律意识。要知道,3~6岁儿童虽处于认知意识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孩子们更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同时,学龄前儿童具有良好的模仿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会在观察中模仿。故此,幼儿班主任可促进孩子向榜样学习。

为此,在德育工作中,班长首先自身应当具备良好的德育素养。毕竟,班长作为主班教师与幼儿接触的时间最多,孩子也会将主班教师的行为当成自己的模仿对象。因此,班级班长教师需要规范自身的行为,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使用文明用语,做好孩子的“标杆”,在他们心中种下美好的种子。例如:老师应每天与孩子微笑着打招呼;在户外活动中,落实安全教育,让孩子具有一定的互助意识;当发生同伴间游戏争吵时,使孩子进行换位思考,站在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等。

(四)采取多元教育方式,夯实德育基础

最后,幼儿教师德育工作的开展,应当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高段学习与发展夯实基础。这也需班长与其他教师共同不断地總结与实践,采取多元化教育方式。

特别作为大班教师,这一时期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阶段。6岁儿童认知意识初步形成,对于外界的刺激较为敏感,促进德育教育的高效落实,有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认知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性格、健全的人格。例如:应注意与孩子交流时的面部表情、语言以及情境的设置等,使得孩子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德育教育。同时,教师需要提供更加多样的德育教育资料,如童谣、情景剧等,促使幼儿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另外,主班教师在德育教育中,要注重情感教育的开展,更好地融入幼儿的世界,成为孩子的朋友,并具有沟通的艺术,在工作中具有耐心、爱心、同理心与责任心[2]。多采取鼓励和赞扬的方式,通过肢体、语言、微笑等多样形式,肯定幼儿的表现和举动。在多元化德育教育中,构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让孩子愿意亲近班级老师,使德育引导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帮助孩子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让他们在班级老师的爱护与鼓励中,形成美好的品格。

结语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并非一蹴而就的[3]。作为幼儿园班长,不仅应具有良好的综合能力、完善的人格,更须具备多元施教能力,加强对幼儿的德育引导。从而提升德育有效性,在寓教于乐中促进幼儿形成初步的是非分辨能力与美好的品格。

参考文献

[1]邱娜.谈如何提高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性[J].中华少年,2019(7):1.

[2]马澄澄.新时期班主任班级管理及德育内容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3):10.

[3]孟晓林.幼儿园班主任德育工作漫谈[J].科普童话,2019(8):20.

猜你喜欢
提高德育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