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的艺术特点探析

2020-10-20 14:02杨倩倩
广告大观 2020年4期
关键词:吴冠中风格传统

摘要:吴冠中是20世纪近现代重要的代表画家之一,先生不仅学识绘画造诣颇深,且具真性情,“语不惊人死不休”。在此不再赘述市场机制层次的原因,仅从吴先生作品艺术特点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来分析他的作品。

关键词:吴冠中;传统;风格

一、石涛的一画法

吴冠中尊奉石涛为中国现代艺术之父,他对《苦瓜和尚语录》进行了精读,“不读懂石涛话语录死不瞑目。”①可见石涛对吴冠中影响至深。一画之说,就是要在无限中有一定之限,而又不限于既有之法,明悟了画法诞生于创造性,程式的障碍便从作品上消失,畫也就能表达自己的心声了。

“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所谓一画之法:务必从自己独特感受出发,正因为每次感受不同,发自内心真情实感,作品便有了灵性、生机。正因为每次不同的感受,因此每次画法都有不同的表现手法。画法千遍万化,所以,一画之法,并非指某一具体画法。进而能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所以我们看到吴冠中的作品,种类丰富,有国画、油画、水彩、书法等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方式,但本质都是那个“一”。

正如老子的哲学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无题却有题。这也体现在各种绘画材料媒体都在改变,笔墨只是工具,最终也是服务于作者思想情绪的表达。

二、扎根在祖国

我们从吴先生自传中可以通过一点点小事而“显现”出在异国他乡内心积攒的距离感,为离开这里埋下了种子。在伦敦的这件小事却像一把尖刀刺入心脏,永远拔不出来,有一次吴冠中先生去乘坐伦敦红色的双层公共汽车,吴先生售票员给旁边的“绅士”找零钱,正好是吴先生刚付钱的硬币,售票员将捏在手中付给她的硬币找给“绅士”,绅士却大为生气。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穷僻农村里的孩子,一步步追,一步步爬到这个绘画的中心—巴黎,而不是时尚之都表面热闹喧嚣的洋酒、舞会、面包所能带来的伪快乐。内心深层次的温度、温暖恐怕只有自己的祖国家乡能够给予。

吴冠中有着和梵高一样的怀乡情结,故而特别重视梵高的书信中语:你是麦子,你的位置在麦田里,种到故乡的土里去,将与此生根发言,别在巴黎人行道上枯萎掉。似乎感到他自己将在故土长成大树,在巴黎亦可能开花,但绝非松柏,松柏只卫护祖国。当苏弗尔皮教授预备为他签署延长公费时,吴先生婉拒了教授美意,但是教授也完全支持这种想法。

“踏破铁鞋无觅处,艺术的学习不在欧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师的画室,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的心底。赶快回去,从头做起。”同一时期留法的朱德群、赵无极留在法国寻得另一条路,而吴冠中回到自己的祖国重头开始。

三、民俗气味

如何将国画与西画进行融会贯通?即用西方油画鲜艳的色彩、构图,和中国绘画里的“虚实”的意境相结合。这里吴冠中首先考虑的不是形式,而是注重意境,东方的情调,民族的气质,所以他回到自己的故乡创作了大批江南水乡作品,这里有浓浓打动人们情感的乡情。所以看到他画一幅风景画,是要数次搬动画架变换角度,他对构图进行了大胆构思,而不是追求西方的透视关系。

“油画民族化包含着油画与民族形式两个方面。”②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民间艺术的结合,也正是油画民族化的大道之一。将民间的优秀传统文化打入到作品中去。仔细看国外毕加索、勃拉克的作品也都在吸取民间艺术元素。吴先生将作品里面表现的意境与人情,和西方美学家立普通斯(Lipps)的“移情说”是想通的,都具有共同性。

四、总结

我们不仅局限于时间线索看吴先生的作品色彩、构图、用笔变化,通过分析其构成作品的深刻内涵,吴先生表达的正是其精神境界,宇宙气象,用生动的艺术表现出来。不仅是有灵气在画面流动也是他本人一生苦难追求真理的个体性情的艺术表现。

参考文献:

[1]  吴冠中.我读石涛画语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  吴冠中.吴带当风[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

[3]  吴冠中.我负丹青[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4]  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价[M].北京:中华书局,2009.

注释:

①  吴冠中.我读石涛画语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67).

②  吴冠中.我负丹青[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44).

作者简介:杨倩倩,女,1985年07月,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艺术理论。

(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猜你喜欢
吴冠中风格传统
春江水暖
吴冠中追画
吴冠中追画
吴冠中追画
少年力斗传统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