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 的耳穴贴压护理国内外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2020-10-21 08:40刘秦宇黄惠榕韩雪琪缪少芳
福建中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耳穴发文图谱

刘秦宇,黄惠榕,韩雪琪,缪少芳

(1. 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福建 福州350122;2.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350004)

耳穴贴压是将药丸、王不留行籽或磁珠等置于胶布上,贴于耳廓上的穴位,用手指按压刺激,通过经络传导,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其操作简单、取材方便、不良反应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1]。 中医学认为,六阴经虽不直接入耳,但都通过经别和阳经间接地与耳相连,全身脏腑在耳部都有对应的反应区,持续刺激耳部穴位可激活经络的能量通道,进而调整脏腑功能,调畅经脉气血,平衡阴阳[2],可促进内啡肽、皮质醇、多巴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等调节机体功能[3]。 CiteSpace 是一种国际主流的文献可视化软件之一,主要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等,将某个领域知识脉络进行分析和展示[4]。 采用适于多元、分时、动态网络分析,探寻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和知识转角点,展示信息全景,识别该领域的关键文献、研究热点和趋势,探测研究前沿[5]。 研究基于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深层次挖掘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和Web of Science 中耳穴贴压护理的相关文献的知识和规律,以期为临床护理中耳穴贴压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在CNKI 和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进行主题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2 月18 日。 中文文献设定检索式为SU=(‘耳穴贴压’+‘耳穴埋豆’+‘耳穴埋籽’+‘耳穴压豆’+‘耳穴压籽’+‘耳穴压粒’+‘耳穴压丸’+‘耳穴按压’+‘耳穴刺激’+‘耳压’+‘王不留行籽贴压’),共检索到1415 条文献记录,排除与耳穴埋豆护理无关的文献、会议摘要、经验、讲稿、重复的文献,最终纳入1296 条文献记录,以Refworks 格式导出。 英文文献 设 定 检 索 式 为TS =(‘Auricular pressure’ OR‘Acupunture,Ear’ OR ‘Auricular acupunture’ OR‘Auricular plaster’ OR ‘Auricular sticking’ OR ‘ear acupressure’ OR ‘ear Acupunture’ OR ‘auriculotherapy’ OR ‘magnetic pellets’ OR ‘Acupuncture,Auricular’) AND TS =(‘nursing’ OR ‘nurse’), 共 检 索到43 篇,排除与针灸有关的文献,最终纳入34 条文献记录,以XML 格式导出。

1.2 研究工具 采用CiteSpace.5.5.R2 软件,将CNKI 文献记录导入软件中转换为Wos 格式。 根据两个数据库的文献分布情况选择时间跨度,时间节点设置为1 年,阈值设置为Top 50 per slice。 根据研究 目 的 选 择author / institution / country / keywords 等分析内容作为节点,选择最小生成树(MST)算法精简网络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发文量分布 图1 示,国内外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其中我国发文量从2009 年后开始上升,2014 年后发文量均在100 篇以上,在2017 年达到顶峰,发文量为201 篇,是2009 年的10 倍。 国外2012—2019 年发文量均为个位数。

图1 国内外耳穴贴压在护理方面的发文量分布

2.2 发文机构/ 国家分布 图2 示,以 “institution” 为网络节点,生成47 个节点,3 条连线构成的我国机构合作知识图谱。 节点字体的大小代表发文量,连线表示相互之间有合作,连线的粗细表示合作的强弱。 节点连线说明我国机构间缺少合作。 发文量排前3 位分别是:江苏省中医院发文29 篇,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发文16 篇,临沂市中医院发文5 篇。 图3 示,以 “country” 为网络节点,生成由3 个节点,0 条连线构成国家合作知识图谱,说明国家间缺少合作。 发文量最多的是巴西(Brazil)发文13 篇,中国(China)5 篇,美国(USA)3 篇。

图2 我国机构合作知识图谱

图3 国家合作知识图谱

2.3 作者合作可视化 图4 示,以 “author” 为网络节点,生成89 个节点,32 条连线构成,网络密度为0.008 2 的我国作者合作知识图谱。 每个节点代表一个作者,连线代表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节点字体越大越深说明该作者发文量越多,图中可见发文量最多的是熊梅芳、唐荣妹、郑芸、蔡俊萍、陈方蕾张雅丽、赵若华,各发表了4 篇,其余作者均发表了2 篇。 节点连线显示陈方蕾团队、郑芸团队、郭艳君团队、黎玉婷团队联系较为紧密,周围散在一些其他合作团队。 图5 示,生成12 个节点、9 条连线构成、网络密度为0.136 4 国外作者合作知识图谱。 其中Sato Kurebayashi,Leonice Fumiko、Paes da Silva,Maria Julia 发 文5 篇,Gnatta,Juliana Rizzo、Borges,Talita Pavarini 发文3 篇,其余发文2 篇。 节点连线显示Paes da Silva,Maria Julia 团队和Machado Chianca,Tania Couto 团队联系密切。

图4 我国作者合作知识图谱

图5 国外作者合作知识图谱

2.3.1 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6 示,以“keyword” 为网络节点,生成215 个节点、466 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20 3 的国内关键词共现图谱,选择 “find cluster”,选择 “K” 和 “LLR” 算法进行聚类,生成8 个主要类团,代表我国耳穴贴压护理的8 个主要研究方向。图7 示,生成23 个节点、21 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83 的国外关键词共现图谱,采用相同方法进行聚类,形成3 个主要类团,代表国外耳穴贴压护理的3 个主要研究方向。 一般认为,中心度>0.1 的节点在网络结构中有重要的位置,在知识结构的演变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见表1。 聚类效率>0.5 认为聚类合理,>0.7 认为聚类是高效的,见表2,各聚类团内部一致性较好。

图6 国内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7 国外关键词共现图谱

表1 国内频次≥20、中心度>0.1,国外中心度>0.1 的关键词

表2 国内外关键词聚类团

2.3.2 突现关键词 CiteSpace 可检测录入的题录中在某段时间出现频次和速度突然显著增高的突现词,代表某段时间的热点和趋势,来辨识某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 国内文献中共检测到21 个突现词,见图8。 通过辨别时间段分布,近5 年来出现的突现词有:临床疗效观察、呃逆、中药疗法、疼痛护理、围手术期、腹腔镜、产后缺乳、剖宫产、中医特色护理。

3 讨 论

3.1 国内外发文量、研究机构/ 国家分析 国内外耳穴贴压护理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国内2014 年发文量快速增加,2017 年发文量达顶峰。这与2013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中医护理工作的意见》以及2016 年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 年—2020 年)》有一定的关系,指出要积极推广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拓展中医护理服务领域,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6-7]。 国外2017 年后发文量开始增加,2018 年发文7 篇,2019 年发文8 篇,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地位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大,随着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护理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其护理、医疗价值日渐体现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赖普斯定律,发文量为M 篇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且核心作者发文量应为总文献数的一半[8]。 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M=0.749×ηmax1/2(ηmax 即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图4 示为4 篇),ηmax=4,可得M=1.498,即我国研究耳穴贴压护理的核心作者应发表文献2 篇及以上。 本研究共纳入89 人,发文量均在2 篇及以上,表明我国基本上形成了耳穴贴压护理的核心作者。 但从我国机构和作者合作知识图谱显示,发文机构间缺少合作,发文量较多的机构和作者合作群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各地区还需要加强合作,带动内陆地区发展。 结合图以及作者发文查询,在国外,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和合作团队都在巴西圣保罗大学。2006 年5 月国际上颁布的关于国家综合和互补实践政策条例,促进了针灸、耳穴贴压等中医特色方法被推广运用于疾病辅助治疗中[3]。 而我国发文量仍次于巴西,提示我国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承的起源,应该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让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方法受益于更多的国家。 还需要更加科学严谨的科研结果向国际证明耳穴贴压的效果。

3.2 国内外耳穴贴压护理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

3.2.1 疼痛和心理健康是国内外研究者共同的关注点 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由于国内外纳入文献数量差距较大,选取国内频次>20、中心性>0.1,国外中心性>0.1 的关键词,发现国内外研究者更关注疼痛(pain)、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和情志护理、心理护理、焦虑(anxiety)、倦怠(burnout)等心理健康。 聚类2 镇痛效果、慢性疼痛(chronic)和聚类5 负性情绪、聚类1 压力(stresss)进一步说明了研究者对疼痛和心理健康的高度关注。 辅助治疗方法(complementary therapy)中心度为0.38,说明耳穴贴压作为一种治疗疾病的辅助方法逐渐在国外受到认可。 Machado Chianca 等[9]在巴西米纳斯吉莱斯州的一所大学开展的耳针对背部肌肉骨骼所致的慢性疼痛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结果提示耳穴贴压可以比对照组、安慰剂组更能减轻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 耳穴贴压将信号经神经体液调节通路传递到神经中枢,在神经纤维的传导下,刺激内源性阿片类物质释放,进而逐渐缓解疼痛[9]。 负性情绪是持久的心理应激反应,包括焦虑、倦怠、抑郁、紧张、烦躁等,会导致个体采取消极的行为调节措施,影响身心健康[10]。 心理健康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护士在高体力和脑力的工作中需执行复杂又精细的任务, 是最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人群之一[11]。 Sato Kurebayashi 等[11]对45 名护士耳部神门、交感、脑干进行耳穴贴压,较其他组更能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和生活质量。 马玲[7]对36 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耳穴压豆,心境状态量表各维度分值比对照组和空白组均有改善, 表明耳穴贴压能改善其负性情绪。 随着教育水平和质量的上升,护生要面对繁忙紧张的实习工作、严峻的就业形式等带来的压力。 当机体感受到压力时,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持续的压力感受产生更多的类皮质激素,机体越加疲惫,威胁着身心健康[12]。 Paes da Silva,Maria Julia 团队[12]对24 名压力症状在中等水平及以上的护生进行耳穴贴压,比安慰剂组更能减少压力症状,可能是刺激耳穴引起丘脑系统调节交感、副交感神经,通过脑干内网状结构中网状核之间的整合,从而调节情绪[11-12]。

3.2.2 便秘、尿潴留、脑卒中是国内耳穴贴压在护理领域中关注的疾病人群 表1、表2、图8 示,便秘出现63 次,结合聚类3 胃肠功能以及围手术期、腹腔镜两个突现词,说明随着腹腔镜等外科手术的发展,胃肠功能是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热点。 翟田田等[13]的Meta 分析表明,耳穴贴压可缩短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便秘等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耳穴贴压可通过迷走神经介导,调节自主神经,抑制血浆促胃动素的释放,从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随着耳穴贴压在便秘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中华护理学会制定了便秘的耳穴贴压技术,规范其操作要求,以保证临床效果。 尿潴留是第二位出现频次较高的疾病,也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在耳部膀胱穴、肾穴等进行耳穴埋籽,埋籽对耳穴的压痛形成冲动传入相应的神经元,反射性刺激神经,形成正常的排尿反射[14]。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持续增长,是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其死亡率达23.18%~20.52%,沉重的社会心理压力增加30%的卒中发病风险,其中抑郁达35%,提示关注心理健康对脑卒中人群的重要性[15]。 聚类7 不寐是研究热点之一,我国失眠人群患病率为30%~45%,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16]。 杨媛媛等[16]的Meta 分析表明,耳穴贴压可以改善失眠,提高睡眠质量。 不寐也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达24%~56.7%,会增加卒中复发、残疾、死亡风险。 章亚娣等[17]对35 名脑卒中患者进行耳穴贴压,能降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改善不寐症状。 张霜梅等[2]的Meta分析结果示耳穴疗法较西药更能治疗卒中后失眠。耳穴贴压以中医理论和人体全息理论为基础,刺激耳穴调节相关经络功能,作用于神经衰弱点和睡眠深沉点,调节大脑皮质功能和增加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促进脑部供血,从而改善不寐症状[17]。

3.2.3 耳穴贴压的研究前沿 在CiteSpace 中,聚类号与聚类大小呈反比,聚类0 表示最大聚类。 本研究中国内期刊中聚类0 为效果,而图8 示,临床疗效观察也为近5 年的突现词,表明探讨耳穴贴压的临床效果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国外期刊中聚类0为产科(obstetric),说明耳穴贴压在产科的应用是国外的研究热点,首次出现该领域的研究是在2016年。 我国产后缺乳、剖宫产为2017—2019 的突现词,表明产科领域的相关研究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点,是我国耳穴贴压在护理领域的研究前沿。 WHO、美国儿科学会、《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0—2020 年)》等均倡导新生儿进行纯母乳喂养, 但受剖宫产、产后缺乳、产后焦虑、产后疼痛等的影响,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只有3.7%~20%[18-19]。 韩廷霞等[20]的Meta 分析指出,耳穴贴压促进剖宫产术后泌乳时间提前,可提高泌乳量。 Mafetoni 等[21]对34 名分娩期妇女行耳穴贴压,能降低产后焦虑症状。 还需要更多科学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来探索、评价耳穴贴压在产科方面的治疗效果。

4 小 结

耳穴贴压在护理领域中研究方向较多,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但其作用原理停留在理论探讨方面,缺乏相关的机制研究,未来研究可开展动物实验来探讨耳穴贴压对不同病种的作用机制,为耳穴贴压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严谨的科学依据。 在寻求科研合作与支持的基础上,围绕上述研究热点和前沿,尝试与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联合,开展多领域研究,促进耳穴贴压在国内外护理领域中的应用发展。

猜你喜欢
耳穴发文图谱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图表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