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剧目的剧种化尝试
——表演《挂画》的心得体会

2020-10-21 07:46余羽琴
影剧新作 2020年3期
关键词:梆子花旦剧种

余羽琴

《挂画》是我学习赣剧表演艺术的第一个剧目。在我学艺的三年时间中,学习的是戏曲表演基本功,虽说一招一式丝毫不能马虎,但最终还是要运用到舞台表演上,为塑造人物服务。那么怎样把自己学到的零散表演基本功综合运用起来并加以巩固呢?显然排演一出剧目是最好的选择。那么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剧目就成了摆在我面前的首要问题。我学的是花旦行当,这出剧目必须能够把花旦行当所要运用的唱念做舞融合到一起,才能起到巩固学习成果的作用。赣剧传统剧目往往都只偏重于某一方面的技能,综合性非常强的剧目并不多见。最后在老师的建议下,我选择了《挂画》这出戏来开蒙,作为巩固和综合运用所学表演技巧的剧目。

一、了解《挂画》的内容与各剧种演绎

《挂画》不是赣剧的传统剧目,据我所知当年只有赣剧表演艺术家涂玲慧演过这出戏,可惜涂老师没有留下任何相关的音像资料。但是这出戏在许多其他剧种都曾上演过,而且流传广泛。于是,我通过搜集与查找材料,发现在川剧中有一出《挂画》,不仅有着精彩的故事,更有着丰富与精湛的表演技巧。

这出戏原名《梵王宫》,又名《洛阳桥》,《挂画》只是其中的一折。要想演好这个人物,有必要对全剧故事有个了解。于是,我找到了川剧剧本《梵王宫》和豫剧电影《洛阳桥》,从中知道了故事的全貌:贵族耶律寿之妹含嫣在郊外游玩时被青年猎户花云相救,两人互生爱意,含嫣更是相思成疾。而耶律寿一面想将含嫣许配给年近50岁的都御史,一面又欲强占书生韩枚之妻雪梅。花云之母花婆急中生智,以卖花之名先过府与含嫣暗通消息,由花云扮成雪梅去耶律府上成亲。婚日,花云与含嫣乘人不备,速奔出府,成就了美满良缘。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又了解到各剧种在表演时都有自己的特色。在《挂画》一折中,蒲剧表演最为出色。先有表演艺术家王存才踩跷表演“凳子功”,把待要出阁的闺中少女含嫣的喜不自胜由内到外刻画得淋漓尽致。后来女演员学演这出戏时,因不再踩跷,长板凳改为罗圈椅,演员在椅子上蹦上跳下,单脚踩在椅子的上沿,做着钉钉、挂画等高难度动作。

《挂画》在其他剧种如秦腔、晋剧、北路梆子、河北梆子、滇剧等都有演出。在演出过程中,这些剧种的艺术家根据各剧种的流行地域、唱腔特点创造出多姿多彩的表演风格,表现出自己的“绝活”。这之中,京剧《挂画》最为成功。京剧原本有《梵王宫》整本演出,后来著名的荀派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张正芳接受建议,将该剧《病房》《洞房》两场浓缩成《挂画》一折,成为京剧花旦表演艺术的精品。

二、将京剧《挂画》移植到赣剧的尝试

在对《挂画》的内容与不同剧种的演绎有所了解之后,我便根据赣剧以及自己的特点,跟老师商议使用京剧本来移植,京剧与赣剧都属于皮黄声腔系统,在唱词的格式及韵辙上比较吻合。

剧目的移植其实相当于一次再创作,而在我学习赣剧表演艺术以来,特别是进入乐平市赣剧团演出有限公司以来,发现近年来的移植剧目其实基本上是按原剧本照本宣科,很少或者基本没有创新。这不仅使演员的艺术创造能力萎缩,也使本剧种的特点被弱化甚至异化。虽然从艺时间不是很长,但我觉得保持本剧种的特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必须时时牢记,珍惜每一次实践机会。于是,我便把自己的想法跟老师进行了交流,得到了老师的鼓励。

在这出戏排练和演出中,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

第一,在装扮上使用赣剧常用的手段。比如含嫣因相思而病时,京剧是带风帽、披斗篷,我改为赣剧旦角表现人物生病在头上扎蓝色缎带的装扮,只是缎带的长度更长,一方面考虑到人物的年龄与身份,另一方面也便于后面得知花云就要到来时的兴奋表演;又如,京剧表演时去掉了跷功,我在表演时恢复了梆子戏中使用的跷功,不仅是为了增加难度技巧,同时也是为了突出人物的姿态之美,而且赣剧的跷功最早也是表演一绝。

第二,在唱腔的设计上进行精心的安排。赣剧是个多声腔剧种,各种情绪都能表现。含嫣得病时,京剧采用的是“四平调”。赣剧中也有“四平调”,但是在花旦行的表演中,通常用在“报花名”“扑蝶”等情节上,载歌载舞,情绪欢快热烈,要用来表现生病的情绪就不太恰当了。于是,我根据赣剧传统的表现方式,采用了“老拨子流水”,悲切中有惆怅,哀怨中有期盼;当含嫣得知花云就要来到时,病态全无,整个人一下恢复了少女活泼天真的本性,这时候的唱腔使用了“安徽梆子”。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这个戏的回归,因为这出戏最早在梆子戏中最为流行。赣剧中的“安徽梆子”,用海笛伴奏,活泼清新,擅于表现少女的形象,如《拾玉镯》《柜中缘》等。而“安徽梆子”在赣剧传统戏中也常与“老拨子”在同一剧中使用。

第三,在表演上根据赣剧的特点,加上我对人物的理解,做了一定的改变。表演“生病”时,含嫣出场头扎病巾,但比我们平时使用的病巾更长、更显飘逸,这样一是为了突出少女的美,二是在含嫣得知花云就要迎娶时,病一下就好了,如果按传统的装扮,双手去解除病巾,不仅影响身段的美观,也会使表演不流畅,不能很好地表达人物此时喜出望外的心情。而一加长,随着轻盈的一个转身,随手一扯,病巾飘然而下,仿佛含嫣的病随着这一下就飘然而去。“挂画”的表演是重点,所有花旦的基本功都在这一段表演中展示出来。虽然其他剧种的前辈艺术家珠玉在前,但是各剧种的音乐风格、地域特点都不一样,再精彩的表演也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搬过来。于是,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表演上适当做了些调整。当含嫣得知布置洞房的喜讯时,踩着碎步喜气洋洋,同时晃动着大辫子,然后理着妆。“理妆”这个表演我就使用了赣剧传统的身段:一手托着脑后,一手由胸前指向前方,梳理着辫梢。这是赣剧常用的梳洗打扮的方式。因为认为京剧的理妆表演优雅美妙,长时间以来都向京剧学习,久而久之,赣剧的这个身段几乎没人再用。但根据我的了解,含嫣是北方少数民族女性,性格中有粗犷泼辣的一面,不会完全如同中原少女那般矜持,所以我认为在这里使用赣剧传统的理妆表演更为合适。在钉钉子时,含嫣从丫鬟手中的托盘里拿过锤子,一般的表演是拿过来直接找地方钉,我在这里加了个细微的动作,拿起锤子掂了掂,意思是试试趁不趁手,接着飞身跃上椅子,钉钉、试钉、取画、上椅圈、挂画、金鸡独立、探海、合掌、蹲身,表演都是在海笛的曲牌中完成。而在下椅圈时,我再次受到赣剧前辈艺术家表演的启发,在连续的交叉跳中使用了“滑”的技巧,以表现人物差点跌下椅子的惊心。赣剧前辈艺人有一个跷功绝技,就是在台前置一竹竿,然后从竹竿上轻盈地走过,最后还会从竹竿上滑过去。这个技巧以前并不在剧中使用,只是在开演前作为一种特技招徕观众,但我觉得使用在这里表现含嫣的差点失足是恰到好处的。

《挂画》一剧学成之后,每次大型活动展演或为贵宾演出都是必演剧目,颇得好评。但在我看来,虽然演出了三年多但仍然具有提升空间,尤其在剧种化这一点上,我将继续努力,力争将它演成具有赣剧特色的保留剧目。

猜你喜欢
梆子花旦剧种
花旦
花旦
花旦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新兴剧种的建构理念与文化再生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花旦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梆子《捉放曹》的表演艺术特色
公羊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