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车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2020-10-21 06:44文孝霞杜子学崔晓璐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

文孝霞 杜子学 崔晓璐

(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重庆 400074)

0 引言

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目前制造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是为我国制造业输送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近年来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城市轨道交通进入智能化时代后,新产品的开发必然涉及多学科交叉融合,对轨道车辆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从个人能力、知识结构、培养模式、创新环境等方面14个二级影响指标开展问卷调查,基于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研究生后续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1 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调查与分析

本文调查设定的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一级指标为8个,主要面向研究教育的教育接受者、使用者及研究生培养者三个群体,有针对性的发放了45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408份,回收率为90.6%,通过统计分析回收的调查问卷,可以全面了解研究生、研究培养者及使用者三方对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因素的看法。

1.1 一级指标影响分析

根据返回的调查问卷,对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8个一级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对象中,86.27%认为个人能力是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最高核心要素,78.43%和73.53的人认为创新意识和知识结构是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次核心要素,而60%~69.61%的人,认为培养模式、创新环境和创新平台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要素中,位居第三席次。

图1: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占比

1.2 二级影响因素分析

一级指标涵盖内容广,为全面描述一级指标内涵对创新能力影响,将一级指标细化为二级指标,调查问卷针对二级细分指标,赋予权重进行调查,其中5分表示最重要,1分表示最不重要,1到5分重要性依次递增,图1.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占比,根据调查问卷返回结果开展分析,以期进一步厘清影响研究生的核心要素,为后续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在反映个人能力上,制定了“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新思维”及“表达与协作能力”四个二级指标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看,针对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两个问题,调查对象给定权重在4分以上的占比分别达到91.17%和90.2%。研究能力达到85.29%,而选择表达与写作能力的为67.84%。调查结果显示,在个人能力中,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较大是个人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

考虑到交叉学科对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知识结构”制定了“数学与力学基础”、“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交叉学科知识”四个二级指标,调查结果显示,专业基础知识与数学与力学基础,权重在4分以上的占比分别为82.35%和74.51%,交叉学科知识为69.61%,专业核心知识为65.68%。数学与力学基础、专业基础知识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占比较大,值得注意的是“交叉学科知识”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占比超过“专业核心课程”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意味着调查对象在工作、学习及研究过程中,普遍认识到“交叉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其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日益凸显。

依据轨道车辆智能化发展趋势,“培养模式”制定了“交叉学科课程体系”、“研讨式教学模式”、“交叉学科导师团队指导”三个二级指标,各二级指标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占比如图2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交叉学科导师团队指导”、“交叉学科课程体系”、“研讨式教学模式”,权重在4分以上的占比分别为81.37%、72.55%与75.49%。交叉学科导师团队指导的占比较高,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交叉学科导师团队指导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较大,这与研究生三年制培养中,2/3的时间在团队开展研究工作有关,交叉学科导师团队指导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实际影响高于交叉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影响。

图2:“培养模式”二级指标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占比

“创新环境”制定了“研究项目条件”、“实践实验条件”与“创新氛围”三个二级指标,调查结果显示,“研究项目条件”、“实践实验条件”,权重在 4分以上的占比分别为 85.29%、79.41%与50%。研究项目条件与实验实习条件对研究生的影响远远高于创新氛围的影响,调查者对创新氛围的认同度相对较低。

2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反映研究生内部因素的“个人能力”与“知识结构”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占比整体高于培养模式、创新环境外部影响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交叉学科知识、交叉学科指导团队及交叉学科课程体系几个指标的占比较高,反映出交叉学科日益得到广泛的重视与认同,在后续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中,应进一步重视交叉学科在课程体系及指导模式中的具体落实。

猜你喜欢
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
《中医文学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作为交叉学科的法治文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