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2020-10-21 04:53唐军
当代党员 2020年19期
关键词:林长制林业绿色

唐军

近年来,重庆市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区位、生态、产业、体制四大优势,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全市森林面积达到61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0.1%,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31亿立方米。

目前,重庆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基本构架已经形成,但在统筹解决保护与发展、保护生态与保障民生方面仍存在一些矛盾问题,生态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生态保护、资源监管、灾害治理、产业富民等领域的一些难点、痛点、堵点尚未攻克。重庆需要进一步找准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大力度、增添措施、持续推进,确保到“十四五”末实现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目标,奠定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坚实基础。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面临四大挑战

生态保护压力仍然很大。全市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强、质量不高,生态脆弱局面未能根本改变,维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的任务十分繁重。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面临多种因素挑战,保护生态与保障民生、开发利用与林地保护矛盾较多,一些地方违法征收、占用林地和未批先占林地情况时有发生。森林执法以及火灾物防、技防能力较为薄弱,特别是火情早期发现能力和先期处置能力仍是短板。松材线虫病等疫情灾害损失巨大,且面临扩散蔓延风险大、根除拔点难度大这两大难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过低,林业经营者保护生态的积极性不高。

生态修复越往后难度越大。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全市可用于植树造林的地块所剩不多,且分散凌乱、条件较差。林业生态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不够显著,林分质量不高、综合效益较低,乡村绿化零星零乱、无章无序情况尚未根本改变。生态修复投入标准较低,目前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重点工程均为补助性质,工程规模、投资标准、投资额度均不足。新一轮退耕还林现金补助比前一轮大幅降低,且退耕后农民不能继续享受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政策比较效益不高。

生态惠民需要进一步加强。林业产业缺乏龙头带动,竞争力不强,林业产业基地普遍缺乏商业深度,经营模式处于市场底端,经济附加值不高。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深,一、二产业比重较大,二产业附加值不高,三产业比重较小,产销一条龙未完全建立,跨界融合发展不足。集体林业发展机制不活,与农民利益联结不紧密,农民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林业产业周期长、见效慢、总量低,在全市经济中的占比不高,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品牌产品及规模产业发展不够充分,没有形成较为明显的产业优势。“互联网+”林产品不发达,“生态+”特色林产品挖掘不够,“生态+”养生养心融合不足,科技支撑乏力。

基层基础短板突出。部分法规规章修订严重滞后,生态有偿使用、生态效益补偿、生态文明考核等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智慧林业建设比其他部门起步较晚、基础较差、进展较慢。林业科技创新驱动能力较弱,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不强,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不健全,缺乏基层科技推广人员。林业基层基础能力仍较薄弱,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急需加强。如林区火情综合监测覆盖率仅35%,与95%的国家规划目标差距较大;现有宣传教育设施建设密度超过8公里一个,远低于国家最低5公里一个的要求;在重点国有林场固定通信覆盖率仅为10%,与95%的国家规划指标差距较大;综合阻隔网密度仅每公顷3.2米,与每公顷4.7米的国家标准还存在明显差距;部分重点林区取水半径超过8公里,林区森林消防水池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远不能满足“以水灭火”的需要等。

“四管齐下”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夯实“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绿色本底。主城都市区突出“两江四岸”形成整体提升区,建好绿色休闲游憩水岸和“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建设长嘉汇景区,打造国际化山水都市风貌展示区和山清水秀美丽都市区;全力推行林长制,以提升城郊山地可进入性为抓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实现自然景观提档升级。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突出生态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确保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只能优化、不能恶化;打响“大三峡”品牌,加快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发挥旅游服务功能,打造高峡平湖长江三峡黄金旅游核心带,建设长江绿色经济走廊。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突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加强石漠化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着力打造乌江生态画廊和武陵山、大娄山生态屏障区,加快建设乌江画廊旅游示范带和武陵山区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示范区。

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严格实施“三线一单”管控制度,严守林地、森林、湿地、草原红线,实行林地用途管制,从严管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有林场、重要山脉等重点区域。以保护自然、服务人民、永续发展为目标,科学开展全市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试点,着力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和人类活动问题,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性保护。围绕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总目标,充分发挥政策、资金、项目优势和改革、创新、科技红利,决战决胜国土绿化提升三年行动,实现到202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5%左右目标。启动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着力提升江河两岸植被覆盖和森林质量,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全面增强,逐步在重庆大江大河沿岸形成“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层林叠翠、四季花漾、瓜果飘香”的巴渝画廊美景。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拓展城市之间、城市与功能区之间绿色生态空间,构建大尺度绿色板块、绿色生态隔离区,实现内联外通、绿网纵横,形成成渝地区高质量森林城市群生态体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森林城市集群。

大力推广林长制。全面建立林长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動,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手段。去年7月至今年6月,15个区县开展了试点,目前效果明显。可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在全市全面推广林长制,按照林长制“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的要求,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建立起市、区(县)、镇乡(街道、国有林场)、村(社区)四级林长制指挥体系,以及林长制责任体系、生态建设发展机制、生态破坏查处机制、突出问题整治机制、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和发展规划引领“5+1”运行机制,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的森林资源管控体系,努力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生态治理目标。

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发力。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在上中下游协同发展的大局中,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筑牢绿色屏障、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家园、完善绿色体制、培育绿色文化等方面协同发力,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注重与周边省在山系、水系、通道和生物廊道上开展共建共享、联合执法、联防联治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样板区、样板带。肩负起上游责任和上游担当,按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思路,守好山、治好水、育好林、管好田、净好湖、护好草,扛起生态旗帜,擦亮绿色本底,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作者系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第63期市级部门领导干部培训班学员)

猜你喜欢
林长制林业绿色
山西省印发《山西省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和五项配套制度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甘肃省举行全面推行林长制情况新闻发布会
绿色低碳
我省举办林长制改革专题培训班
land produces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在安徽揭牌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