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探讨

2020-10-21 06:18李锡祯周永毅
建筑与装饰 2020年2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

李锡祯 周永毅

摘 要 建筑设计创新在应用时,主要基于建筑设计创新理论和方法,这种一种新的学术领域,可拓思维对于建筑创新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两者结合形成了学的学术领域。文章对可拓思维进行概述,研究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并提出建筑设计创新中可拓思维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 建筑设计;创新;可拓思维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模式上已经有了新的进展。从实际情况来看,建筑设计具有较强的可拓性,设计创新依托可拓性的优势,实现建筑学、创新学和思维学的有机融合,形成了全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和模式,对于建筑设计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基于此,研究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可拓思维概述

建筑设计包含的内容较多,工作开展时不可避免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推导方式显得更加重要,但是解决方式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面对这种特点,运用可拓思维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加强建筑设计的科学化、智能化显得更加重要。从形式来看,可拓思维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共轭思维、菱形思维、传导思维和逆向思维,这些创新模式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建筑设计的效果。比如,在建筑设计中采用逆向思维,这种方式打破了常规思维,改变传统单一的固定模式,体现其逻辑性,对于建筑设计的创新有很大帮助。从我国建筑设计发展情况来看,可拓思维应用到创新设计中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1]。

2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

从目的来看,建筑设计主要是为了提升施工效果,为建筑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施工单位要强化质量控制,确保建筑设计快速完成。随着建筑设计理念的转变,设计师不能安于现状,要切实推动改革创新。对当前改革方案进行有效分析,从多个方面融入创新思想,以满足建筑创新思维的基本要求。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标准性。建筑设计的开展要符合国家规范,其首要目的是满足人员居住和使用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建筑自身的价值。在建筑设计及施工的创新要以国家标准为基础。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建筑防火、防水、抗震等方面,同时要体现建筑的经济性、实用性等原则。二是多样性。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改变,在建筑结构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加强建筑设计创新势在必行。对于一个建筑设计师来说,在进行建筑设计工作时要做到建筑配件与构件等的标准化,多采取组合的原则,提升建筑样式的多样化。比如,在进行住宅设计时,要全面考虑使用者的年龄层次,确保建筑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建筑的实际作用。三是功能性。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配件的选择要符合国家标准。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项目在功能上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对于我国建筑产业的优化升级有很大帮助。与此同时,用户对于建筑设施的要求也不断改变,设计师要在满足功能原则的前提下滿足不同人群的基本需求。四是抗害性。在建筑长年的使用过程中,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建筑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可能遇到的灾害,结合建筑抗震的基本特点,体现结构、体型等要求,确保建筑设计的规范性,提升建筑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从而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2]。

3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可拓思维应用策略

3.1 共轭思维

在共轭思维下,任何事物都有四个特征,即虚实、软硬、浅显和负正。在特定的条件下,这四个特征可以相互转换,了解共轭部分后才能对事物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共轭部分的认识为解决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可拓思维中包含共轭思维,在建筑设计创新中,要考虑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对这些条件有明确的认识,这种情况下采用共轭分析就可以达到较好的解决成效。

3.2 菱形思维力式

作为综合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集合,菱形思维力式应用时要结合事物的基本特征。发散性思维通常结合中心点的情况,来自或连接到一个中心点的联想过程。而收敛性思维则是对发散思维的一种逆过程,菱形思维力式是先进行发散再进行收敛的一种力式。首先,利用创新相关要素的可拓性、共扼性、相关性、传导性等属性,体现思维发散的效果,在一个基元的基础上逐渐扩散,为创新提供有利条件。

3.3 传导思维

人们在进行思维时,大脑起到较强的限制作用,其行为也受大脑的影响较大。利用传导思维的原理,可以对一个人的行为进行判断。与传统的思维模式相比,传导思维并没有明显的差别,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导思维模式开展时局限性较大。在建筑设计实施过程中,传导思维模式可以起到经验的效果,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价值较高的经验和数据,从而帮助设计人员对建筑设计构造有充分的了解,可以在建筑施工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传导思维的有效应用,帮助施工企业高效利用石块石料,提升材料的综合利用效率,体现传导思维的循环利用。

3.4 逆向思维

和常规思维相比,逆向思维打破了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从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逆向思维具有较强的创新特点,这种思维方式跳出了传统思维模式的框架。虽然逆向思维和传统的思维方法对立,但是逆向思维可以有效启迪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体现思维的创新性、趣味性。在建筑设计创新中,逆向思维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很多正面无法解决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此外,逆向思维普世性较强,在很多行业和领域都可以采用这种思维方法,设计人员要充分明确其优势,从而达到较强的使用效果[3]。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化发展阶段,众多行业面临结构转型和升级,对于建筑设计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设计师要注重可拓思维的有效应用,掌握全面的创新思维能力,构建可拓学的逻辑和非逻辑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模式体系,从而为建筑设计创新融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不仅如此,建筑设计对于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创新设计时要体现可拓学的辩证思维,对于提升建筑创新设计效果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红霞,张乃银.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3):384.

[2] 邹广天,王科奇.论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的基核——创新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4):248-252.

[3] 郑衍派.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性思维发展模式[J].江西建材,2013,(6):24-25.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创新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
参数化虚拟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