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贴近”原则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

2020-10-21 05:34邵玉华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三贴近思想政治理论课原则

摘    要:本文从“三贴近”原则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涵入手,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进行具有阐释,三者既相区别又内在统一。从学生的获得感、教师的存在感、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上说明“三贴近”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认为“三贴近”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理论与实践、灌输与启发、统一与多样这几对关系。

关键词:“三贴近”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如何将严肃的思想政治理论做到有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贴近”原则提出了很好的遵循。

一、“三贴近”原则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涵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的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入脑入心,就要紧密结合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现实需求,结合学生所生长的社会和国家环境实际,将理论知识、政治观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融入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中,结合学生成长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推进教学理念、思路、内容、方法、评价等的创新。

具体而言,“贴近实际”是从宏观层面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与国际国内发展实际保持零距离,尤其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际相契合,与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国家成就、面临挑战、现实国情、社会矛盾相贴近,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坚信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贴近生活”是从中观层面讲,贴近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和校外社会生活,根据学生的学习、兼职、实践、恋爱、交友等生活实际,入情入理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真诚、友善、沟通、尊重、平等、规则等;“贴近学生”是从微观层面讲,从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思想认识动态等出发,帮助学生厘清个人的现实困惑、真实想法和合理需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相互区别,有着各自的内涵,又相互联系,构成统一的整体而不可分割。“三贴近”原则的本质和核心是贴近学生,贴近学生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是帮助学生获得社会所认可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等素质所需要的基础和路径,只有将关照学生的个体身心健康、思想动态变化等和关心学生的生活需求、现实困惑、生存环境等相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完满人格”,促进学生社会属性的发展。

二、“三贴近”原则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较而言,有其特殊性,如在课程的重视程度、具体课程的开发、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相对较薄弱;如高职院校学生的现实学习情况,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对于思品课、历史课的学习是比较缺乏,认为就是死记硬背的理论考试课,进入大学后的毛概、思修、形策课程只要能够考试合格获得学分就好,缺乏学习兴趣,很少探究思想政治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三贴近”原则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有助于改进和提高其教学质量。

1.“三贴近”关切学生的现实需求,能够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为何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到课率”“抬头率”低,有的课堂甚至需要辅导员教师帮助维持,其实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很多教师空洞说教、照本宣科,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态度应付了事,这些都会使得学生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学生虽然思想政治理论上积累不够,但却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等有着充分的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利用学生周围的实际生活现状和社会发展情况再现课堂,用社会化的情境和生活化的故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能够增强学生的体验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2.“三贴近”关心学生课堂参与,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存在感。

思想政治理論课不好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好当,是许多年轻思政教师的共同感受。“独角戏”“一言堂”是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真实写照,学生对教师讲课漠不关心,甚至是通过睡觉、玩手机、聊天、吃零食等方式来冷对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不仅学生获得感低,教师的存在感和自我价值感也低。“三贴近”原则的融入最直接有效的便是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学生在课堂中讨论、辩论、讲演、小组展示等方式,都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课堂成为平等、互动、反馈、交流的和谐课堂,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中的一份子,都在为目标的达成而努力,教师不仅有存在感,还更加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3.“三贴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三贴近”原则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关照社会发展需要,注重把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重视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生产生活服务、为人民服务,重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重视学生除了知识、技能以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协调发展,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致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

三、“三贴近”原则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处理好几对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三贴近”原则强调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着力改变学生主体角色缺失的教学现状,那么教师就应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现状、身心发展规律、思想变化特点,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满足学生成长期待和发展需要。所以,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做到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习总书记说,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的发挥,就应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深厚的家国情怀,创新的思维方式,广阔的视野,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

2.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三贴近”原则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而思想政治理论却带有很强的学理性、知识性和政治性、价值性,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处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华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道德、纪律、法制、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理论知识,通过结合社会发展的历史现状,国家发展的兴衰成就、世界格局的变化事态,学生生活的具体实践,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内容相结合,理论传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在感知、体验、行动中认知、思考、批判、建设,形成个人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

3.灌输与启发的关系

“三贴近”原则强调学生的接受度,已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成了固有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比如讲授法或者说灌输法,是我们多数教师常用的。灌输法是一种单向输出,没有双向互动,如果时间超载、信息超负荷,学生便会觉得枯燥乏味,尤其是对理论性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寻求改变,在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互动等设计上,应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启发、诱导的过程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完成自我探索、自我思考,促进课堂形成双向互动,实现灌输性与启发性统一。

4.统一与多样的关系

“三贴近”原则强调贴近学生,不仅要关注青年大学生这个群体整体的情况,还应关注学生因院校、专业、生源、家庭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具体个体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会影响教学质量,如学生的已有知识量的积累会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文史类的学生相较理工科和艺术类的学生而言,总体的理论积累要丰富些。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参照统一的教材、实现既定的课程目标、按照规定的计划等教学要素开展,还要在落实过程中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实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

参考文献:

[1]舒立春.以高尚人格感染学生[N].人民日报,2019-04-10(5).

[2]张小利.“三贴近”原则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J].镇江高专学报,2019(2).

[3]姚迎春,杨业华.论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内涵[J].湖北社会科学,2018(4).

[4]求是网.讲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精彩[EB/OL].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9-08/16/c_1124874609.htm,2019-08-16.

[5]人民网.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務[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319/c64094-30982234.html,2019-03-19.

本论文是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三贴近”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WJWJG201922。

作者简介:邵玉华(1990—),女,汉族,重庆沙坪坝区人,教育学硕士,单位: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三贴近思想政治理论课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习作指导须“三贴近”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