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支鲜为人知的红军部队:红十三军

2020-10-21 04:58冀中仁
中国军转民 2020年5期
关键词:永嘉游击队红军

冀中仁

编者按: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征程中,人们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些赫赫有名的红军部队大都耳熟能详。却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国工农红军的正式编制序列里,有红十三军的番号,由于种种原因,这支红军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党史资料征集工作的广泛开展,红十三军才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

今年是红十三军创建90周年。从本期起,本刊将专门开辟栏目,刊载报道有关军史挖掘的纪念活动,以飨读者。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揭开尘封的历史,走近红十三军……

活动报道

纪念红十三军胡公冕军长影视文化作品筹备组预备会在京举行

本刊讯 4月4日,纪念红十三军胡公冕军长影视文化作品筹备组预备会在京举行。主人公胡公冕的亲属、相关影视公司主要人员、特邀嘉宾、媒体等共30余人参加会议。预备会由项目运作方代表陈国新主持。

会上,由项目关联人胡公冕三儿媳代表家属介绍了胡公冕的生平,并提出了对影视作品的一些想法和意见,以缅怀胡公冕军长。影视创作方介绍了纪录片、电视剧和电影、书籍创作的设想。项目监制指导方——胡公冕嫡孙胡义元发言,提出了对胡公冕影视作品的期望和要求。项目运作方介绍了项目运作思路。在自由讨论基础上,与会嘉宾对项目运作发表了见解。最后,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军史觅踪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 浙西南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部队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简称红十三军。红十三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被中央军委编入正式序列的14支红军部队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正式编制序列里的部队番号,于1930年5月在浙江省永嘉县建立,军长胡公冕,政治委员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是编入中央军委序列的全国十四支红军之一,全盛时拥有6000余人 。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下设3个团,第一团以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的部队为基础组建,青田和缙云南部的红军游击队编入该团,第二团以台州温岭的红军为基础组建,第三团以永康和缙云县东北部的红军游击队为基础组建 。

从1930年5月正式成立到1932年5月斗争失败,虽然这支部队存在只短短两年时间,但其开展土地革命,筹建红色政权 。攻处州、克铅云,进行的大小百余次战斗,红军十三军在浙南的崛起,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牵制了敌人围剿中央苏区的部分兵力,对中央苏区及其他地区的革命武装斗争起了积极的支持作用,在浙南人民心中播下了革命火种,为后来浙南游击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由于斗争环境险恶,加之“左”倾影响,红十三军斗争遭受严重挫折以致最终失败,在国民党的围剿中先后有1500多人牺牲,团以上干部大部分殉难,部队整体被打散,余部转为零星的游击活动。1935年11月,红十三军余部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由于留存下来的档案史料也屈指可数,近百年来斗转星移,红十三军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一支鲜为人知的红军部队。

沿革概述

1929年,浙南發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灾荒,不少地方都出现了“村村饿殍相枕籍,十村九室无炊烟”的惨状,而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却有增无减。官逼民反,这年11月,永嘉西溪一带84个村庄的农民举行武装暴动,形成了30余支揭竿而起的农民武装。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当时的中央军委按照中央巡视员金贯真的建议,于1930年3月初派军事干部胡公冕回家乡组织红军。3月9日,在永嘉黄皮成立“浙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5月11日,浙南特委决定以“浙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为基础,扩大红军,正式建立十三军。中央批准了浙南特委的决议,并派两位懂军事的同志往浙南协助组建十三军。5月初,各地红军游击队相继集中到永嘉枫林整训,宣布浙南红军游击队统一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正式成立红十三军军部,胡公冕任军长,金贯真任政委,陈文杰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一、二、三大队和教导团,军部设在永嘉五鶒村。红十三军是中央军委编入正式序列的全国14支正规红军之一。

组建基础

红十三军军部建立后,以各地游击武装为基础,先后建立了3个团。红一团是1930年5月与军部同时成立的,最初由永嘉西楠溪30多支红军游击队整编而成,不久瑞安、黄岩、仙居、青田、缙云等地的部分游击队也编入红一团建制,共有3000多人,是红十三军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团。红二团成立于1930年7月,以台州地区的温岭坞根游击队为基础,加上临海、仙居、天台、东阳、宁海等县边区的几支农民武装组建而成,共600多人。红三团成立于1930年7月,由永康、缙云、仙居的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共1500多人。随着武装斗争的不断发展,红十三军最盛时全军拥有6000多人。

大事记载

1929年4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浙江工作会议,暂时撤销浙江省委建制,在杭州、宁波、温州、台州、湖州、兰溪等6个重要地域建立中心地方党部(中心县委),直属党中央领导。据此,永嘉县委改为永嘉中心县委,与在上海的党中央联系密切。

11月13日,永嘉西楠溪爆发了有84个村庄4000多农民参加的大暴动。

是年11月,浙南地区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灾荒,温属各县饥民达40万以上,农村阶级矛盾激化,农民纷纷揭竿而起,暴动的中心主要有永嘉的西楠溪、瑞安的西区(今属文成县)、平阳的江南(今属苍南县)等,同时,党的组织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11月19日,永嘉中心县委派县委委员雷高升、李振声前往加强领导并在溪下组建红军游击队,计360多人。进入永(嘉)仙(居 )黄(岩)边的黄山一带活动。

1930年1月至2月,党中央派巡视员金贯真到浙南温(州)台(州)巡视了一个多月,2月28日,金贯真向党中央写了长达1.5万字的报告,详细阐述温台地区政治形势,农民武装暴动,党和群众组织等情况,并向在上海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周恩来建议派胡公冕到浙南负责军事指挥。

2月,据永嘉中心县委第二次扩大会议的决定,王国桢等同志到永嘉西区集中当地农民武装,联合楠溪的谢文侯,扩大了西楠溪红军游击队,与前来"清剿"之敌激战。

3月,中央军委派胡公冕、陈文杰(柴水香)到温州加强武装斗争的领导。7日胡公冕及跟随人员在永嘉的白岩与王国桢等领导的农民武装汇合。9日,胡公冕率队伍在永嘉溪下黄皮寺成立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胡公冕任总指挥,刘斐雄任参谋长,王国桢、李振声负责政治工作,将游击队400余人整编为3个支队,支队长分别由雷高升、胡协和、谢文侯担任。陈文杰在永嘉(温州)城郊和上和乡(今属瓯海)一带发动群众,组织农民武装。

3月19日,浙南游击总指挥部为了与浙西武装力量汇合,决定先攻打力量比较薄弱的处州(丽水)。19日凌晨,胡公冕率红军四五百人攻入处州城,与省保安队、地主武装保卫团巷战约3小时,后因弹药不济撤出战斗。22日队伍退至青田海溪。翌日在当地群众支持下,打退了数倍于红军的追敌,回师永嘉五尺等地。

5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成立。以永嘉西楠溪红军游击队为主的部队月初攻下枫林,于该地汇合瑞安、平阳、仙居、青田等县部分农民武装进行整编。9日,中共中央授予浙南红军游击队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番号,宣布红十三军军长为胡公冕、政委为金贯真、政治部主任为陈文杰,军部设在永嘉五尺;共3000多人组成红十三军第一团,团长雷高升、政委金国祥,下辖3个大队,大队长分别由雷高升(兼)、胡协和、谢文侯担任。不久,黄岩、缙云等县的部分游击队也编入红一团建制。

5月20日,为打平阳,金贯真政委亲自去部署,返回时于20日在温州城内被捕,当晚英勇牺牲。

胡公冕、雷高升率红一团战士900余人于5月15日从永嘉表山出发,经青田平桥在当地游击队配合下击溃省保安队两个连;继而袭击瑞安陶山镇,夺取警察所全部武器,沿途宣传党和红军的主张,发动群众烧毁田契没收粮食浮财分给贫苦农民,惩办土豪劣绅,23日晚红一团和瑞安农民赤卫队汇合进入平阳县境,24日上午9时攻入平阳县城缴获守敌部分枪支及县府大印,打开监狱释放被抓群众;但因为未能集中力量全歼主要守敌,使敌人得以反扑,奋战到下午3时,为保存实力撤出战斗。红军和赤卫队共牺牲192人。

5月27日,胡公冕率红一团一部200余人到瑞安黄坦等地活动,打土豪筹经费协助建立瑞安西区革命委员会。随后胡公冕到上海向中央军委请示汇报工作,部队交陈文杰、雷高升负责。

5月,红十三军第三团在永康宣布成立;由永康、缙云、仙居的红军游击队1500多人整编而成,下辖3个大队和一个独立中队,有各式枪枝900余支、土炮4门、手提式机枪4挺。是红十三军3个团中武器最精良的个团。

以台州地区的温岭坞根游击队为基础于7月组建红十三军第二团,全团约1200人;红二团下辖坞根、青屿、楚门(海上)3个游击大队和一个直属特务队及天台游击队。

8月25日,陈文杰、雷高升率红一团900多人,佯攻处州,31日拂晓在缙云县城南郊发起强攻,击溃省保安队1个机枪连占领县城,这是红十三军百余次战斗中最成功的一次战例。

9月9日,红一团一部分三路进攻瓯渠,没收地主浮财后撤离,敌人反扑杀害了100多群众。

9月中旬,胡公冕和留苏回国人员杨波等5人到永嘉表山,加强部队政治教育工作,培养红军骨干力量。调整补充红一团,下辖3个纵队,分别由雷高升、胡协和、谢文侯负责,直接由军长指挥,在永嘉黄南一带建立根据地。

9月,红十三军人数达6000左右,所属各部频繁出击。永(嘉)青(田)仙(居)黄(田)边界等地成为红军游击中心区域。

9月20日,瓯渠战斗后,政治部主任陈文杰养伤时被叛徒出卖被捕,在温州松台山英勇就义。

9月21日,胡公冕率红一团700余人驱逐乌岩镇要道小佛头国民党浙保五团200余人占领乌岩镇,因敌人倾巢而出,放弃攻打黄岩县城撤回西楠溪。

10月,国民党调集一三五旅和浙保三、四、五、七团及地方武装万余人,向红军发起大规模“清剿”,在敌人“围剿”下,红十三军各部损失严重,军部决定分散游击,停止攻打中心城镇。胡公冕和杨波等人去了上海,后胡公冕潜回温州策动兵变未成,1932年9月,胡公冕在上海被叛徒出卖遭国民党逮捕入狱,在我党和亲友大力营救下于1936年被邵力子保释出狱。

1930年冬,红十三军主要领导人潘心元牺牲。

1931年6月,王國桢、雷高升奉中共中央军委令返回浙南重新组织武装斗争,并与红二团、红三团的部分队伍接上关系,在永、青、仙、黄边境继续坚持斗争,多次击退省保安队和地方民团进攻,1932年春,游击活动区域重新扩大。

1932年1月,浙江保安团和当地民团2000多人“围剿”红一团,多次进攻失败后,遂改单纯军事“进剿”为“剿抚兼施”;以30倍于红军的兵力,将红军围困在不到200平方公里的山区内,利用各种关系进山游说雷高升下山,开始均遭雷拒绝,但在“绝境”之际,加上敌使用以允许红军进驻永嘉县岩头不予分散的欺骗手段,终使雷轻信上当,5月23日,他率余部70多人下山集中岩头东宗祠堂接受“点检改编”时,敌突然袭击,22名战士当场被抢杀,雷等7名干部被捕,25日雷高升在温州城英勇就义。“岩头事件”标志着红十三军主力斗争的失败。

1938年12月,红二团余部的武装活动完全停止;红一团余部坚持到1933年9月,在西楠溪坚持斗争分散活动,部分人员于1938年与西南溪党组织重新接上关系;红三团余部在1934年秋成立浙西游击队,1935年11月与红军挺进师一纵队一部在永康、缙云边境汇合,继续艰苦斗争。

猜你喜欢
永嘉游击队红军
永嘉2019·4·24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产前尿动力学改变及其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及尿失禁相关性研究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八章 超声游击队 ——声能
消极认同到积极认同
十送红军
“深入浅出”,以题载法
指挥员
小铁道游击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