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考前书法对于大学书法学习影响

2020-10-21 11:11邹昊轩
青年生活 2020年8期
关键词:影响

邹昊轩

摘要:近年来,各大高校纷纷响应国家传统文化复兴的号召,纷纷开设大学本科书法系专业,与此同时书法高考考前集训班应运而生,通过八个月到九个月的高强度的书法训练后,不少书法高考生获得了自己满意的成绩,升入了类似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同高校书法专业教学工作的核心侧重不同,书法创作和临摹的考题风格也是不尽相同,这直接导致了书法考前班书法创作风格和临摹方式分化,使得书法高考生的书法学习由起初的规范化逐渐转入模式化,甚至进入死板化。如何正确的看待书法考前书法学习的价值成为了书法学科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考前书法;大学书法;影响

一、考前书法

(一)北方代表美院考前书法创作和临摹风格特点浅谈。

所谓考前书法创作风格,就是书法高考集训班根据自己针对的主攻书法院校的风格进行模仿和总结而形成的创作风格,其风格的变化主要受到主攻院校的是书法系教授讲师的书写风格特点和碑帖喜好而定。而书法的临摹风格主要受不同学校临摹的纸张大小和格式,老师对于临摹要求不同的影响。因此,一个书法高考集训班通常会依附于某一书法院校,其中的授课老师也多是了解该书法院校老师书法风格喜好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由这些人来引领书法的创作和临摹,使得考前书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下面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例做如下分析。

(1)创作格式

中央美术学院近几年书法系本科招生考试模式趋于稳定,以两临摹两创作为主,纸张格式为四尺对裁竖式,创作以二十八字的七言绝句为主要内容,因此针对中央美术学院的书法高考培训机构的创作就以四尺对裁创作为主。

(2)书体选择

正书书体的创作中,多以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和赵孟頫的楷书为主,偶尔还会夹杂魏碑和吴昌硕的篆书,而隶书多以曹全碑和礼器碑为主。在以上举例的考试书体中,考前集训班又做出了有选择性的筛选,纵观央美近五年来的正书创作成绩,用褚遂良和欧阳询为创作书体的试卷分数远高于以颜真卿和赵孟頫为创作書体的分数,而隶书以曹全碑为主创书体的试卷分数基本可以维持在六十分以上。这从而导致主攻央美的考前集训会引导更多的学生去选择褚遂良和欧阳询为正书创作的核心书体,而那些用笔基础比较薄弱,对于楷书结构不敏感的学生,工作室的老师们会相应的引导学习曹全碑。

而行书方面则以米芾和王铎为主,同往年比较之下,以米芾为行书创作核心书体的成绩较之王铎书体要更高一些,因此工作室的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学习米芾的行书。

(3)创作风格

对于正书的创作,央美的风格偏向于大字,一张四尺对裁的纸张三十个字的字格大小,不留天地边。较之书体的点画灵动变化,央美的选拔更看重对于字形结构的把握,如整形关系,内白的整洁度以及对于高质量线条质量的要求,同时在章法上追求近乎极致的统一性。因此,就会在创作的过程中对字体的结构点画和章法做出相应的改动。在正书书体的创作中,以褚遂良为例,为保证整体视觉感官的统一性,将褚体楷书原本丰富的线方向和点画形态可以的弱化甚至是消除,线条与线条之间的粗细对比度也被大大削弱。同时,在内白空间的处理上把原本褚体多变的弧形横画变成一根根直线,使得内白的形状近似于一块块矩形,这也就是美院人所经常强调的整白。央美楷书创作的章法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纵向的每个单字的中宫能够串在同一条线中。第二横向的单字的中心大致处于同一水平线,不能够有过于明显的高低错落的视觉感。第三是整幅书法作品中,字的大小必须在视觉上处于相对一致的,不能有一种忽大忽小的突兀感。在央美考前的行书创作中,更夸张了行书内部的空间对比,浓淡枯湿和大小错落。其中一个不同于其他美院的一点就是线条的直弧关系,直线条体现硬朗之意,弧线条体现柔和之感,在单字的处理上讲求直弧关系体现的刚柔并济,但米芾的行书字帖中字的内部多弧形线条,字的整体态势与央美行书创作所追求的感觉相较略显柔静,而王铎反之,其直线偏多,学生在考前阶段已将其写的过于硬板,一些富有节奏感的线条如图钢筋一般死板。为了避免以上两种情况,央美的书法考前一般会在两者其中一种书体学习一段时间过后再进行另一种书体的学习,以此达到调和的效果。

在央美行书的创作风格中还有一种例外就是模仿徐海,蔡梦霞等央美老师的行书感觉,以此风格来进行创作,这样的创作作品不乏有高分的成绩,对于行书学帖能力较差的学生,考前的老师会引导学习相关老师的书写风格。

(4)临摹风格

央美书法高考对于临摹的考评不过分追求一点一划上的精确无误,更注重的是对于结构的把握,如结构与结构之间的错位关系,内白的疏密关系等。同时,也注重突出不同碑帖的特点,如点画特点上有《石门颂》线条内部的多重线方向,《礼器碑》瘦硬的出锋捺画和点画之间强烈的粗细对比,以及《张迁碑》点画多方笔的起笔特点,小内白,点画的厚度远大于内白的厚度等等。当我们看到一份央美的临摹考卷时,我们可以快速确定这一字体的归属和特性。因此,对于央美考前临摹训练,侧重点更着眼于整体。

(二)试论考前书法风格不合理性及对大学书法学习的局限

自唐人以来就明确的提出了“风格”这一概念,风格不仅是文艺美学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传统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格一词由古至今,由最初于汉魏时期,是人物品藻的术语。《世说新语.德行》曾说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到后来南朝齐,梁时期,风格进入了文艺的领域,张怀瓘曾在《书断》中说:薄绍之字敬书,丹阳人,官至给事中。善书,宪章小王,风格秀逸,若干将出匣,光芒射人,魏武临戎,纵横制敌。具体到书法领域,风格表现的是某一书家或某一书法流派的艺术创作的成就及其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价值判断和情感灵感的交融迸发。古代的书法风格大多以书体为主要区分对象,在其中加入了书家的个性和思想,在这些基础上又将广阔的书法史背景考虑在内。而当今考前书法的风格趋势是将书法艺术的“体”同“性”相分离,严重脱离了时代背景。将风格差异基于固定的书法创作的格式以及学院老师个人或大多数老师主观喜好上的不同,严格来说考前书法所谓的“风格”并不能称之为传统意义上的风格,至于一种不伦不类的境地,既不被书坛的大部分书家所承认,却又因当前书法高考的考试的模式而存在着。

总的来说考前书法风格的功利性大于书法学习的传统性,规范性大于艺术创作中的自由性,针对性大于书法风格的多样性。这直接导致了大学书法专业招生的局限性,在经过中央美术学院模式下集训的考前学生难以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反之亦然。录取学生的单一性也使大学书法学习的多样化探索道路收到阻碍。学生受到考前风格的影响,对书法创作作品美的意识出现单一化,一致化问题,难以跳出错误的怪圈。经过一批批学生将考前书法认识的再传播,使考前书法的局限性进一步增强,未来广阔的书学道路被逐步的缩小。

二、考前书法的意义以及对于大学书法学习的影响。

考前书法对于大学书法学习的影响,我认为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看。

(一)首先从积极的影响上来分析,可分为三个方面,笔性的培养,临帖创作的初步认识以及对于书法美的浅层探索。

(1)笔性的培养

所谓笔性,就是个人对毛笔掌控的熟练度和对于毛笔实用方法的理解,笔性理解至大成者甚至可以达到“人笔合一”的境界,将自身的性情感悟融于毛笔之中,将所想表达的思想认识通过毛笔准确的表达出来,向世人展现书家艺术心灵极致的美感。

书法的确是靠练出来的。没有书写的实际操作也就无所谓书法存在的可能,而笔性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来逐步形成,古代王羲之聚墨成池,智永废笔成冢,献之用尽八缸水,使得龙凤飞……自古至今对笔性的培养从古代著名书家开始便一直流传至今。然而,书法在现今的时代的实用性功能被大大减弱,现代繁体字到简体字的转化,钢笔,圆珠笔等新书写工具的产生,也直接导致了毛笔的使用程度大大减少。学书的人们对于笔性的认识和培养程度也在逐渐的弱化,量的不足无法使人们的笔性产生理想的质的飞跃。

书法考前的集中书写训练,使学书的同学在一定的时间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书法学习中,每日都可以有足够书写的量的保证,在大量的训练中又可以得到专业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还原古时学书的浓厚氛围,更加接近于古时学习书法的方法,从而让学书的同学在短时间里有较快的提升,同学也可以在大量的書写中快速的找到适合自己的书写方式,并确定适合自己的书体。在不断地进行细化的分析和调整,从而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笔性认识。可以为大学书法技法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进行大学书法学习中更为高深的技法学习。

(2)临帖和创作的初步认识

考前的书法创作的针对性特点会不自主的引导学生的创作和临摹认识,如国美对于临帖的高度细化,创作对于古法的追求。央美对于临帖和创作宏观的作品感和视觉冲击的追求等等。通过这些考前班的培训,可以使考生的临帖和创作规范化,使其临摹更见接近古意,创作的种类更加多元化,使学书的道路有迹可循。这也避免了很多学生书学道路上的“俗化”。 在已知临摹创作规律的基础之上,进行“入帖”和“出帖”的相互转化。

(3)对于书法美的浅层探索

对于书法艺术之美的探索,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在考前阶段,以培养点画、结体、章法等具象的构成。在不断地创作和作品的二度创作甚至是多次创作后,我们可以在原基础上,对于点画质量,形态,书写方式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在结体方面对于笔顺和基本的结构规则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笔顺方面注重其次序,如唐彪在《家塾教学法》中云:“书字下笔有次序,不可紊乱,紊乱则字难工。然其法,须幼时讲究,方能记忆。在结构的规则中我们了解俯仰,倚侧,向背等典型的结体方式,同时对于不同字体的大量临写也可以帮助考生更深入的了解不同书体内在的结体规律,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初步的书法结体框架。最后,就是章法的认识。由于考前班所针对大量不同书法院校,不同院校又会有不同的创作格式,也就出现了不同的章法格式,如山东艺术学院和四川美术学院的楷书行书的斗方创作,北京师范大学的三尺对裁创作,央美的四尺对裁创作等。在一些格式的创作过程中,也使考生进行更加丰富的章法学习,在不断的创作过程中,对于不同章法约定俗成的创作规则和创作目标有了初步的认识,结合点画变化,结体取势字距、行距布置;使之整篇布局合理。

因此,考前书法对于书法的鉴赏学习主要以书点画,结体,章法等具象的艺术构成为主,为大学学习的书法鉴赏提供一定的艺术鉴赏基础。

(二)下面我们再来分析考前书法的消极意义,大致也可分为三个方向,临摹创作的格式化,书法学整体的狭义认知和对书法美的浅尝辄止。

(1)临摹创作格式化。

观摩近年来书法高考优秀试卷的临摹创作,其作品近乎千篇一面,形成定式。格式化不断延伸,高分试卷书写感觉极接近老师示范的现象层出不穷。书法的复古与创新意识被错误的局限在了一些院校的老师手中,当下的考前书风,给人一种如履薄冰的小心翼翼之感,生怕触碰到一些“不成文”的规定,如央美行书创作框子结构的体量的缩小,魏碑创作尽量不能出现切角等。为了求学考生不得不重复这一僵化的创作格式之中,为了提高升学成绩,考前班也不得不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僵化的临摹创作训练。

然而书法作为一种中国独特的视觉艺术,博大精深,简单却高级;千姿百态,华丽而拙朴;无法而法,率意却严谨……而当前书法考前的做法直接导致了一部分升入大学书法专业的学生,书法的临摹创作思维依旧停留在过去的局限中,始终跳不出原有的固定思维。更不必谈笔墨情趣的变幻和书法创作中情感的挥洒。

(2)书法学学科的狭义认知

在考前集训的大量的训练过程中,不少考生的书法视野会逐步局限于书法的技法中,认为书法就是写字,技法的熟练程度代表了对书法学习的高度,书法技法的高低就是书法学习水平的唯一衡量标准。然而这一想法无疑是局限的, 这也直接导致了大学书法学习的不专业化,研究领域的断层化。

(3)书法美的浅尝辄止

在书学一路中,书法鉴赏是对于书法艺术之美的不断发现。而当前的考前阶段的书法美的认识依旧停留在具象的表层分析中,而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其内在的情感,气韵,风格等意蕴美是我们当前所常常忽视的。大学书法专业的部分学生依旧没有跳出原有的评判标准中,在评价作品优劣时受制于极为顽固的人为限定性。然而对于书法美的认识应更具主观意识的突显,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因此不应局限在考前老师引导下的标准化的审美趋向,而应该将书法的具象构造同意象之美结合,进行更深层次的书法之美的参悟。

猜你喜欢
影响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民法典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一张图告诉你:2014年,中央如何影响你生活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你喜欢什么样的床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