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视角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析

2020-10-21 02:51刘燕李京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学教育心理健康

刘燕 李京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学素质教育亦在积极创新,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模式,并在近几年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效。然而,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很多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缺少正确的认识,从而影响了中學生身心健康成长。为此,本文就德育视角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重要性和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有效在德育工作中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期能够与广大中学教师共勉。

关键词:德育视角;中学教育;心理健康

前言:

中学教育作为我国校园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在中学教育阶段需要保证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德育修养的同步发展,这样才能保证其能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此外,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学生独立意识较强,且在生活中有较强的反抗意识,乐于追求自我的他们若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势必会影响其正确“三观”的形成。为此,广大中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一、中学生德育视角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化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中学素质教育工作也在不断提升教育标准,力争为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要知道,中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而青春期又叫“叛逆期”,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不仅不愿服从教师管理,同时在平时生活中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而这一切都是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问题。因此,中学教育一定要在德育管理工作中重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管理,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首先,中学德育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因而需要教师平时多关注行为异常的学生,并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以此获取学生的信任。其次,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时,要摆脱教师的包袱,转而以朋友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劝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教师要对班级学生做好详尽的记录,对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有所了解的同时,尽可能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从而长久保证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状态[1]。

二、德育视角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现状

(一)教学体制不完善,教学模式不科学

我国德育工作起步较早,截止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德育教育体制,这是现阶段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比拟的。此外,虽然教学改革已经推进多年,但还有很多中学院校的教育工作未能全面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只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而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即便一些中学院校试图努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由于其师资队伍不够完善,很多心理教师是由非专业的教师兼任,这便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尽人意,难以对学生起到有效的引导。因此,对于广大中学院校而言,其必须充分将班主任的育人优势发挥出来,尽可能从班主任的班级教育引导中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

(二)缺少正确教育意识,教育关注点单一

目前我国中学德育教育工作不够全面,大多数以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主,未能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指导,从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中学教育阶段的重点,需要充分借助德育教育管理进行推进,从而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而很多学生在德育教育中所接受的教育无法打开学生的“心结”,久而久之甚至对德育教育课程产生一种抵触心理,致使其自身心理问题逐渐演化成严重的心理疾病。此外,还有些学生对心理健康辅导教育缺少正确的认识,这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进入死循环,难以有效开展。

(三)缺少实际操作和应用,二者缺少良性互动

当前中学德育教育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漏较少,而且在实际教育中缺少实践,单纯的理论渗漏和讲解不仅难以发挥其心理辅导作用,同时也容易消磨学生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知道,教育理论最终要指导实践才能发挥出其价值,而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只能称之为一种“流程教育”,并为发挥出教育根本价值所在。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保持密切的师生互动才能彻底做好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三观”基础[3]。

三、中学生德育视角下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析

(一)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构建协和班级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重在打开学生的“心结”,帮助学生解决现存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压力,让学生能够积极向上的拥抱生活,并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是很有必要的,好的氛围能够直击人的心灵,让学生卸下沉重的心理包袱,从而逐渐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对学生们减少硬性的课堂要求,比如学生可以趴着听课,也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相互交流,这样便让学生的课堂约束感降低,从而乐于积极投入到心理辅导工作中去[4]。

(二)积极开展班级活动,实现师生双向互动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其要善于利用班会为学生打造出良好的互动环境。如利用班会开班德育教育大讲堂,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讲堂中去。值得强调的是,传统中学班会过分重视对德育教育工作的落实,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层面的引导和渗透,从而让学生的心理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浪费了班会讲堂资源的价值。因此,教师在利用班会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对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元素的渗透,在活动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对班级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初步的了解,在互动中密切师生关系,以便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心理健康指导。

(三)改变传课授课模式,开展创新课堂教学

中学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会担任一门学科的教师,若能将班主任所教学科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并从学科知识和德育教育中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其势必会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因此,班主任甚至其他任课教师需要积极优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授课的同时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相关学科知识,还要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让学生的心理和品德教育得以全面推进,可谓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5]。

(四)做好教学建档工作,做好学生实时监督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频发,其主要影响因素取决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因而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要从学生的家庭教育着手,从家庭教育和校园教育双重层面推进才能更好的完善其教学模式,提升其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可以对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并为每个学生建立“一对一”的档案,充分记录学生家庭情况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如此一来,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的问题便能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此外,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还能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进行实时记录,从而防止学生出现新的问题,可谓取到了良好的预防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自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以来,我国中学素质教育亦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即打破原有的“应试教育”思想,积极探索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全新教学模式。其中,德育教育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至关重要,广大教师一定要善于在德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顺利渡过青春期,并形成积极向上的正确“三观”。本文从营造班级氛围、开展班级活动、完善授课模式和做好教学档案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教育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友方,孟盼.中学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发展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9):9.

[2]许晶莹,徐乐天,钱雪森.基于核心素养,提升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178-179.

[3]许贞信.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64.

[4]汪海峰.试论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的有效结合——推进班主任作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第一道关口[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78-79.

[5]姜日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J].心理月刊,2018(12):28.

猜你喜欢
中学教育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人文价值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体现
试论美德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应有之义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