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中国方案”

2020-10-21 04:17唐华琼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9期
关键词:中国方案优化路径挑战

唐华琼

摘 要:本文立足中国参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实践,深入分析了中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动因,并以“一带一路”、亚投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典范,总结了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新实践方式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当今时代背景下中国在参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与困境,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优化路径,由此塑造更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模式。

关键词:国际公共产品;“中国方案”;三大动因;挑战;优化路径

一、中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三大动因

中国逐步实现了由参与者到倡导者的转變,为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的便车”,而发生这一转变主要源于理论、现实、历史三个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理论动因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公共产品理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公共产品理论为中国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一方面,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了人类社会由封闭的、民族的、区域的历史走向开放的、全球性的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具体而言,关于公共产品,马克思首先指出了公共产品供给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不同方面”,即公共产品就是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产品。[1]第二,现实动因为国内外形势的驱使;首先,我国经济正在实现“有小到大”迈向“由大而强”的历史性跨越[2],具有强烈意愿。其次是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了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能力。最后,基于当前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面临着供给不足、供应失调等系列困境[3],提供多元化、多领域的新型国际公共产品就成为了紧迫要求这一外部条件的驱使。第三,历史动因为古代丝绸之路是早期国际公共产品的典范;中国早在古代就开创了千百年前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了联系东西方的全球贸易要道,建立起了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经常性的外交往来。另一方面又对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4]

二、中国参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新实践

2012年以来,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与新需求,中国供给了诸多新型公共产品。其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有效参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示范。这类新型公共产品的供给在十九大报告中被阐述为“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首先,以“亚投行”为例,就成员数量而言,亚投行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同;另一方面,亚投行的宗旨、功能、性质拥有创新、开放、包容、务实的理念与精神。此外,“一带一路”倡议其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长信全球治理跨区域、跨领域、跨意识形态的“全球公共产品”。中国不仅为世界提供了物质上的公共产品,还提供了理念上的公共产品。其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典型代表。联合国本身就是促进全球治理的供给产品[5],而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第三大会费缴纳国,其对联合国的响应与贡献也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三大类全球公共产品。

三、中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挑战与优势

中国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以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产品,就必须要清晰的把握中国在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方式、机制上的既有不足与挑战,但同时也要充分明确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中国方案”的独特优势与巨大潜力。

具体而言,中国在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缺乏厚实的历史基础和充分的实践经验。第二,存在供给主体及内容较为单一的问题。第三,遭遇霸权国既有优势与战略的打压。第四,面临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加,中国自身经济的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整体呈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态。但整体来看,中国在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上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在大型工程建设方面,存在一定比较优势;一是宏观调控,利于集中力量干大事。二是拥有大型基础建设的技术优势。我国的大型工程建设基础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中国拥有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网络;[6]第二,中国国际公共产品的新供给模式、自身发展经验及定位使我国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具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另外,中国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不同于以往的霸权主导供给模式,其更具体现了“合作共赢”的思想。

四、中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优化路径

中国在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过程中,会遭到许多内外因素的阻碍,为此,我国要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符合国际需求的公共产品,就必须要针对这些阻碍与困境,利用自己的既有优势,发挥自身最大的潜力,借助其他国家的助力,来不断优化我国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

第一,不断增强自身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能力;具体而言,即为要不断提升自身利益协调与整合的能力、注重权力生产与运用的能力以及制度学习与控制的能力。首先,就自身利益协调与整合的能力而言,即为在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上,要处理好自我利益与国际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其次,在权力生产与运用能力上,中国倡导供给国际公共产品需要与其国际地位、国家实力相匹配的合理权力份额。最后,在制度学习与控制的能力上,中国要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国际制度的经验教训。第二,构建多层次稳定供给新机制;一方面,就供给主体而言,应当带动非政府主体投入,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为此,我国可以采取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来将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相结合。另一方面,从供给内容来说,应当实现供给产品多元化。首先,应当优先供给经济、贸易和气候变化等全球公共产品。另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目前生态、环境问题也成为了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紧急问题,为此我国在供给公共产品时,也应当增加对于改善环境,例如加强大气和环境保护的投入等等。第三,重视与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争取发达国家,欢迎“搭便车”;仅仅依靠我国一个单一的国家并不能够完成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因此只有建立良好的国际合作,通过建立协商、沟通机制等措施,才能实现高水平的规模国际公共产供给。

参考文献

[1] 周海明.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共产品思想研究[J].学术界,2009年第6期,第37-45页。

[2] 汪长明.“一带一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J].甘肃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第67-73页。

[3] 刘雨辰.从参与者到倡导者:中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身份变迁[J].太平洋学报,2015年第9期,第76-86页。

[4] 樊勇明.从国际公共产品到区域性公共产品———区域合作理论的新增长点[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1期,第143-152页。

[5] 曹德军.论全球公共产品的中国供给模式[J].战略决策研究,2019年第3期,第3-29页。

[6] 王昆.全球视野下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弱化与应对[J].西部论坛,2018年第2期,第91-105页。

猜你喜欢
中国方案优化路径挑战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