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培养高阶思维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2020-10-21 11:10钟盛洋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思维导图小学

钟盛洋

摘 要:思维始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认知主体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而高阶思维能力是思维的内核,是学生善于学习、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若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需要教育工作者对高阶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善于运用培养工具, 将能力的培养蕴含在知识的教学中去。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阶思维 小学 课堂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 思维是其核心活动。 因此,“为思维而教”是当今课堂教学的理想追求。而思维导图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方式和策略恰恰能够满足上述的要求,如何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学习和思考的空间,使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变得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生成性。笔者认为可以进行以下基于思维导图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探究。

一、以思维导图为支架进行课前预习

在学习过程中,课前预学习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预学习活动的质量在学习新知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按照大多数学生的概念,学习过程始于课堂,并在课堂结束时结束。 课前复习和课后复习是学习活动的一部分。 多数教师对预习和复习的价值和作用的态度得到了认可,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预习在学习新知识方面没有发挥很大作用,或者预习活动的实际效果无法达到其初衷。 因此预习经常被教师和学生所忽略,尤其是小学教师虽然布置预习作业,但并不检查也并不指望预习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多大的作用。

使用思维导图进行预览不能解决预习过程中中文的所有问题,但可以有效地改善预习方式,改变学生的预习观念,引起学生对预习活动的重视,提高预习质量,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预习在学习新事物的过程中的作用。首先,思维导图具有组织指导思想的特点,可以扩大汉语预习的深度,使预习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动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并实现课程的过程。学习之前。其次,基于思维导图的开放性,可以指导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发展。另外,由于思维导图的视觉特性,使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做准备可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建立逻辑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學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使用思维导图来建立预习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在六年级第一册的阅读教学课中,“男孩必须读的书”中,老师可以根据绘制的地图框架,指导学生阅读,讨论,阅读和评论文本。原始预览。理解阅读,使用相关的地图软件绘制地图,并根据教室学生的反馈对地图进行及时的更改和调整,最后绘制完整的地图作品[1]。

二、以思维导图为支架进行识字教学

1. 低段字形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具体策略

识记生字是小学低年级汉字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字义、应用汉字的基础。在目前的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识字,主动发现并习得识字的方法,进而举一反三,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识字形思维导图的绘制主要是用于认知生字、生词以及记忆生字、生词,实践中,多应用于对某一类字词的系统学习(如下图)。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习的目标字词作为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将该关键词绘制于思维导图的核心位置,然后,由该关键词向外围发散,将与该字词有关的字形结构、含义、字音应用等内容作为思维导图的次级分支进行发散来确定二级主题, 比如,图中的字词结构、字词读音、字词含义、扩展、联想图形以及书写注意事项等等就属于二级主题。

通常,当学生接触到新的知识时,其思维会自动链接与之具有某种联系的其他知识。我们可以让学生借助已认识的字,通过更改其偏旁,或者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让学生能轻松识记与之相关联的字。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在原先认知基点上展开发散思维,直观且全面地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样既能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实践中,由于小学生低年级学生掌握的字、词及其含义的数量相对比较少,教师可以采取与孩子们一起来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将思维导图完整、直观地呈现出来,同时,引导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来,激发他们参与思维导图绘制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想象、联想等来加深对这些字词、字形的认识,达到识记新字词的目的,久而久之,孩子们不仅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新的字词,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还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运用思维导图来识字、阅读的习惯,这就为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质量、效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 低段字音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具体策略

读准字音是识字教学的首要任务,尤其前后鼻音的分辨更是生字读音的难关,思维导图的出现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攻克。 小学生在对字形有了基本的认知之后,还必须要能够准确地读出这些字词的字音,这是学好语文知识的必要前提。认知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逐步转变是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比喻思维是他们依赖的主要对象。 面对复杂的音节拼写,很容易犯错误。 如果正确使用心智图,则会在学生面前显示拼写的混乱和难点,通过形象的对比加深孩子们的印象就能大大降低学生的拼读错误率。

总体上来看,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拼音、字音的兴趣不大,发挥思维导图色彩鲜艳、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生动具体的优势,对声母、韵母、字音等进行分类,每一类作为思维导图的一个分支,很好地契合了小学生爱好游戏、好奇心强、探知欲强的心理诉求,将原本枯燥无味、棘手的字音学习予以条理化,刺激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达到加强小学生拼音、字音识记的目的,从而为加速小学生字音学习的进程提供可靠的保障[2]。

3.低段字义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具体策略

有了字音字义的基础,进一步感受并了解生字的意思,就成了识字教学的重点。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生硬地灌输字的意思不仅是不当的,而且也是无效的。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字义教学中,思维导图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根据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儿童在课堂上接受新知识时,他们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在头脑中对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事物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学习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个系统的过程将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同化、顺应过程重新建构起来,然后经过“平衡——不平衡——更高层次的平衡”来达到获得新知、不断提高的目的。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第52页“字词句运用”部分,就出现了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识字的方式,通过绘制以“车”字为核心的思维导图(如图 2 所示),将“车”这个字的各种含义非常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小学生的眼前,学生对车的种类、与车有关的各种动作、与车有关的各种“部件”,这样,小学生不仅学会了“车”字,而且还将与“车”有关的字词掌握了,达到了分类学习、记忆生词的目的,这充分体现出了思维导图在小学低年级识字(尤其是字义)教学中的强大优势。

思维导图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突破了原来的单独记忆、组词记忆的限制,以生字“车”作为关键词,利用学生头脑中原来已经形成的知识绘制出思维导图,比如,日常的上下车、坐车、车站等车等等,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记住新字“车”,而且还能够帮助他们将原本模糊、不系统地知识清晰化、系统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维导图将知识体系进行网络化的建构,它以“图”的形式直观地展现了学习的整体内容,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字义予以形象化地呈现,清晰地展现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整合过程,这样更易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段小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生字的意思,并能正确地运用生字和词语。

三、以思维导图为支架理清阅读思路

1.依托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把握阅读文本的内在构架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学生问答的却是另一个问题的看法。这事实上就反映出了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即:未能在繁杂的文字之中提炼出针对某一问题的有效信息和文章的核心内容。只是囫囵吞枣式的全盘接受,并未穷原竟委找的出问题的关键。这样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过多无关信息的干扰与摄入还会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增加阅读的难度,使学生失掉阅读的兴趣。而依托思维导图进行文本阅读就能巧妙地化解这一问题。因为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对文章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筛选、组织与整理,这样就能够将繁杂的文本内容变得清晰明确系统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通过一张图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同时又能发现文章的核心所在建立起文本的内在构架。

2.绘制思维导图实现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多元思考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习阅读文本可以清晰地呈现文本的核心内容与整体结构,使学生快速的把握文本的核心内容与内在架构。此外,思维导图的层级式发散性的特点还可以使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在架构的基础上不断地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加强对于文本的深层次理解与体验,实现学生自身对于阅读效果的自我检验与实体量化。然而,学生的自我体验虽然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自身阅读学习成果的自我审视与价值认同,但单一的学习方式毕竟有其不可规避的缺陷,通过师生互动与小组交流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因为个体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对思维导图的绘制也就五花八门不拘一格,生生之间通过对不同思维导图的交流和讨论既可以丰富他们对于思维导图的认识,启发他们对思维导图的多元思考从而发现他人与自我之间绘制思维导图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建构并完善自己绘制思维的图的风格[3]。

3.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深度解读阅读文本

为了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思维导图,教师应有目的地,系统地设计教学步骤。首先,创建介绍情况并介绍文本。教师可以根据相关阅读背景主题画一条主线,创建相关上下文,引导学生输入课文,激发学生通過自主思考课文来丰富这条主线,并为阅读课文的主体奠定基础。其次,阅读课文并建立整体的感知和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丰富的思维导图进行比较研究,这样他们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预习程度,还可以自觉地突出下一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性回答问题。您还可以指导学生和同学讨论和分享他们自己的思维导图;或通过小组合作来补充和改善思维导图;教师还可以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模型,并遵循思维导图框架的指导。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学习和理解课文,并在阅读过程中及时进行调整,以绘制更详细的思维导图。第三,教师引导和启发并帮助学生填补空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讨论结果来整理思维导图,并激发学生发散思想,并缩小思维导图的差距。例如,在学习《穷人》这篇课文前,教师可以呈现如下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学生必定会受该思维导图的启发,结合自己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完成一副完整的思维导图。教师所呈现的这幅思维导图作为“脚手架”成功地连接了学生的新旧知识点。

总结全文并巩固理解。绘制思维导图后,教师可以根据思维导图来总结和总结知识内容,从而进一步巩固阅读文本的内容,检查新单词的掌握情况,结合故事章节的结构和中心思想 的文章。 思维导图阅读方法指导下一个阅读预览。

4.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思维训练,强化记忆。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视觉思维工具,具有指导思维,发散思维,增强记忆力的功能。 在学习教室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引导学生使用此思维导图进行汇总,演绎和其他思维训练; 经常使用此思维导图。 (如图所示)进行归纳,提炼和其他思维训练。 例如,在文本中需要朗诵的段落中,“我祖父的花园”类别要求朗诵第15条自然段落。 教师首先根据自然片段的特征引导学生细化关键字以形成思维导图,然后使用关键字指导学生进行文本速记训练,并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增强 朗诵的效果。

心智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能够在基于问题的基于学习的学习指导学习模型中充分尊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个体解释,同时确保阅读教学的完整性,这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记忆速度。

语文课程是人与工具的统一。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视觉思维工具,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传播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能力。阅读分析技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工具的创造性使用虽然具有一定的工具性,但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间接地提高学生的情感评价和审美能力,在这方面,它还突出了汉语课程的人文性。

参考文献

[1]包霄林.思维的模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英]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3]王亚芸,周小蓬.思维导图: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工具[J].江苏教育研究,2016(1):73-76.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思维导图小学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
基于高阶思维的数字出版理论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