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钢琴教学现状的反思与建议

2020-10-21 12:35陈艺雯
黄河之声 2020年6期
关键词:舞台实践高校教学教学模式

陈艺雯

摘 要:随着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对素质教育重视程度的逐步提高,钢琴教育承担起了音乐教育的重要角色。不仅各大综合类大学、师范类高校相继开设音乐系和音乐学院,一些非文科类大学也设立了艺术院系,这充分说明了现代社会对音乐人才需求量的增大。随着这种不断地扩招,招生量逐年地上升,教育资源的匮乏态势也明显显现,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高校教学;教学模式;舞台实践

一、高师钢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扩招后教学模式的转变

扩招后,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被打破,有部分高师院校将钢琴小课改为集体课,有的采用钢琴小组集体课,三到四人一组,每节课45分钟,每个学生分别指导10至15分钟。由于授课时间缩短,教师无法对比较艰深的作品进行教学,所学作品只能停留在一些较简单的练习曲、小型奏鸣曲、浪漫派乐曲,或者是部分的“740”、《莫什科夫斯基练习曲》和贝多芬早期奏鸣曲,很难再拓展到其他更多的曲目。另有一些采用更大规模的集体课形式,其人数为三十人左右,一般为电钢琴授课,这种方式限制了學生个体的发展,学生所学曲目基本上是“一刀切”式的,教师无法按照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布置曲目。而钢琴教学是极具个体化和独特化的教学方式,由于每一名学生的钢琴基础不同,他们所需要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也应该是量体裁衣且有针对性的,因此传统的一对一式的授课一直保留着其独特的魅力和效能。

(二)统一性考量标准的阙如

由于各大高校钢琴教育专业学生的入学标准和毕业考核检测千差万别,加之表演艺术本身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因此形成了全国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钢琴水平的参差不齐。例如,有些所谓的钢琴主项学生在毕业时不能完整的演奏巴赫平均律,技术水平仍停留在“299”,不能胜任贝多芬等古典大师的奏鸣曲演奏,且对浪漫派以后的作曲家基本一无所知。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优秀的学生可与专业音乐学院的钢琴学生一争高下,不但熟悉印象派的作品,而且对近现代、现代和当代作品也不断作出尝试。他们在本科毕业后继续在欧美音乐学府进行研究生甚至更高水平的深造。此外,非但院校间的学生钢琴演奏水准差异较大,而且同一院系间的学生的钢琴水平及音乐素质也存在较大悬殊。

(三)硬件设施的匮乏

在欧美国家,音乐教育专业被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教师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音乐教育系的硬件设施往往等同于甚或高于专业钢琴院系水平。当前,随着中国钢琴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专业院校如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等,其师资办学条件都不亚于欧美名校,而综合大学和高等师范大学音乐教育院系的教学条件和硬件设施都远不及前者,主要表现为琴房数量少、钢琴质量差、音像资料匮乏以及音乐厅设计不合理等几个方面。琴房数量少、就无法保证学生的练琴时间,有的院系采取“打游击”的方式,也就是先占先得;有的则规定学生每天练琴不得超过两到三个小时。其导致的结果是:有限的练琴时间必然阻碍部分学生专业水准的提高;钢琴质量差,无法训练学生们敏锐的听觉、指触和踏板等细腻的技术;音像资料的匮乏直接影响学生鉴赏力的提高和音乐综合知识的扩充;而设计不合理的音乐厅使学生们不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钢琴水平,使观众无法欣赏到好的音响效果。

二、基于高师钢琴教学现状的几点建议

虽然高师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范围不完全属于专业演奏领域,他们却承担着比专业演奏者更重大的任务。他们肩负着基础钢琴教育的工作,无论是在中小学和学前音乐教育中,还是在各大教育机构及社会文化单位中,还是在各大教育机构及社会文化单位中,甚至在民营的音乐培训机构,他们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广博的音乐素养都将或直接或间接影响社会艺术环境的发展。如今,我国日渐壮大的琴童队伍,正需要一大批优秀的钢琴音乐人才的引领,而学习音乐教育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已经成为这支队伍的主力军。所以,只有不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和综合文化学养,才能使祖国的艺术之苗长成参天大树。在这里,笔者将根据自己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建议,力求达到具有切实操作的可行性和着眼未来的时效性。包括:一、一对一授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二、纵向和横向地扩充曲目量;三、走出去,请进来;四、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比赛和舞台实践。

参加比赛能使学生横向地了解国内外同年龄、同专业的钢琴水准,对于他们有机地整合作品、提高专业水平、培养拼搏精神以及调节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所以,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经常参加各种钢琴比赛。而当前在国内,这类钢琴比赛还远远不能满足高师学生们的需求,如:“全国珠江杯”五项全能大赛、“中国音乐小金钟奖”和“2014海伦钢琴.欧盟国立音乐学院青少年大赛”等。而这其中,“中国音乐小金钟奖”每两届才为师范类组别设立奖项;“海伦奖”则没有专门设立师范类组别,而是把专业音乐院校和高师类学校的学生合为一组,这种平台少,不太规范的比赛机制显然影像了高师学生的参与率和获奖率。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师可将以上几点融会贯通的运用在教学和实践中,使教学的每一点环环相扣。一对一的授课是基础,这种形式使量体裁衣的教学成为可能。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需要,纵向和横向的扩展学生曲目量和音乐知识储备,这便为“走出去,请进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他们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能力后,就可以提供他们舞台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使他们感受舞台艺术的真正魅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使命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找到人生的意义。只有这样,师范院校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音乐教育栋梁,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就是教学质量的转变。因此,这就要求钢琴教师不是仅以培养一两个优秀钢琴演奏人才或者教育人才为目的,而是要将整个钢琴教学的层次跃升到一个全新的台阶,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培养更多更好的音乐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玎苑.高师钢琴教学现状的反思与建议[J].钢琴艺术, 2015,(09).

[2] 蒲熠.青年钢琴教师如何进行钢琴教学[J].艺术教育,2013,(04).

猜你喜欢
舞台实践高校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舞台实践对戏剧表演的重要性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MOOCs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论地方戏曲现状与人才培养
浅析中国民歌教学和舞台实践中的舞台美学
浅析湖南花鼓戏曲表演对民族声乐舞台实践的提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