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我国新时代海洋安全态势的策略思考

2020-10-21 14:50王婧
中国军转民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国海洋规划

王婧

摘要:近10年来,东海、南海问题复杂多变,我国远海安全地位日益提升,随着我国海军实施远海航行、人道主义救援、中外海军联演联训,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我国海上安全发展与权益的维护问题,日益成为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改善海洋安全态势,我国必须在国家总体安全观和国家军事战略的指导和统领之下,统筹内政与外交、陆权与海权、维权与维稳、斗争与合作之间的多重战略关系,努力争取有利战略态势,赢得战略主动地位。

关键词:中国;海洋;安全态势;策略;规划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区总面积为473万平方公里,拥有海岸线18000多公里,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5000个,岛屿岸线14000多公里。按领海主权12海里、专署经济区200海里的国际惯例和《联合国海洋公约》的有关规定,归中国管辖的海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重陆轻海的传统思维,高度重视经略海洋、维护海权。”1为改善中国海洋安全态势,我国必须在国家总体安全观和国家军事战略的指导和统领之下,努力争取有利战略态势,赢得战略主动地位。

一、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我国新时代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符合我国发展规律、世界发展潮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要把发展海洋事业融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事业,开启海洋强国建设新征程。

一是维护国家海洋安全的指导思想。习近平同志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是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强调,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陆海统筹观念,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相统一的海洋利益观,和平合作的海洋发展观,共建共享共赢的海洋安全观,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等,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2018年1月21日,全国海洋工作会议指出,十九大给海洋工作带来了崭新的时代课题,到2035年,在海洋装备、海洋生物、滨海旅游、海水利用、海洋新能源、海洋交通运输等产业领域,形成若干个世界级海洋产业集群,力争实现中国海洋经济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左右;到本世纪中叶,要建成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和国家安全权益维护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化海洋强国。2

二是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这是破解海洋发展难题、提升海洋强国建设动力、打造海洋发展优势的根本途径。深入实施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争在安全、绿色、深水等海洋高技术重点领域取得突破,着力解决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快而不优的问题。深入贯彻协调发展理念,促进海洋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整体谋划全国海洋发展空间布局,正确处理国际与国内、海洋与陆地、港口与腹地、海洋利用与保护的关系,着力解决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粗放和不平衡问题。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低碳循环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策制度,推进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综合管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丽海洋、洁净沙滩、蓝色海岸的需要。深入贯彻开放发展理念,促进内外联动,构建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头在海的开放型经济格局,深化拓展双边海洋合作,积极引导多边区域合作。深入贯彻共享发展理念,造福民生,突出民生优先,在防灾减灾、观测预报、监测评估等领域提供更多海洋公共产品和服务,推动海洋工作向满足国计民生需要转变。

三是大力实施陆海统筹规划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固树立陆海统筹理念,从根本上转变以陆看海、以陆定海的传统观念,强化多层次、大空间、海陆资源综合利用的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意识,既提升海洋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又增强海洋意识、海洋文明等软实力;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统筹推进我国海洋事业整体向前发展,海洋及相关产业、临海(港)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要在实施区域協调发展战略基础上,全面把握陆域和海域空间治理的整体性和独特性,重视以海定陆,匹配陆海功能定位、空间格局划定、开发强度管控、发展方向和管制原则设计、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加强陆海开发和保护的统一规划、协调,既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又保护好海洋生态,不断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在健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方面,不断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深入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不同海洋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在市县层面精准落地。在海洋经济调控与指导方面,高度重视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把海洋经济管理重点放到为国家宏观决策服务、引导社会和市场预期上。在加强海洋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方面,充分发挥海洋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双向支撑作用,统筹蓝色经济发展和海洋国防建设需求,把军民融合发展作为建设海洋强国的长远战略抓手。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积极承担大国责任,为国际海洋秩序向公平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二、积极参与全球海洋安全治理,创新海洋文明观

与陆地空间不同,海洋空间从来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在低政治敏感领域,存在一系列的海上非传统安全问题,它们包括海盗和武装抢劫、恐怖主义、武器扩散、跨国犯罪、自然灾害、海难及各种环境问题等。这其中的任何一类问题,都离不开各沿岸国的鼎力合作,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任何一个大国都无法独自应对上述问题,正如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的那样,“全球治理体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独自掌握。”全球海洋的连通性和不可分割性决定了海洋的利用与管理具有先天的开放性特征,而经济全球化更加深了人类对海洋的依赖,各种安全威胁也因为海洋高度的连通性而超越国境,成为全球性问题。应对海盗与跨国犯罪、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上安全等任务愈来愈超出了单个国家或单个国家集团的能力。作为全球三大公域之一,海洋公域的治理给世界各海洋国特别是各大国都提出了承担必要责任和义务的要求。当前,全球海洋治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严重不足,中国愿意积极提供力所能及的贡献。2014年6月,李克强总理出席中国—希腊海洋合作论坛,发表题为《努力建设和平合作和谐之海》的演讲,其中对中国“海洋观”的论述充满智慧,具有开创意义,创新了世界的海洋文明观,是一种新的文明的范式,体现了中国的能力和担当。

近年来,随着海外影响力的扩大,中国军事外交活动的力度一直在加大。中国军队在2002年首次参加双边演习,从2003年到2014年,共参加了130次联合演习。在2015年和2016年,中国军队分别参加了102次和124次联合演习,数量出现大幅增长。造访港口的次数从2003年的4次增加到2016年的22次。2017年,中国与尼泊尔举行了首次联合演习,中国海军军舰访问了20多个国家,其间与缅甸、意大利和坦桑尼亚举行海上军演,还参加了巴基斯坦的“和平”演习。2018年9月,3200名中国军人参加了俄罗斯最大规模军事演习“东方-2018”。2018年10月在中国湛江举行的中国—东盟“海上联演—2018”演习是中国与东盟首次开展的海上联演,也是东盟首次与单一国家进行联演。这次联演能够体现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互信。自2008年12月中国海军执行首批护航任务以来,共为6600余艘次中外船舶护航,有力保障了国际重要贸易航道的安全,助力亚丁湾、索马里这个世界上“最危险海域”重新成为“黄金航道”。2014年,盐城舰在地中海海域为运送叙利亚化武的船只执行了7次护航任务,为联合国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作出重要贡献。马尔代夫海水淡化厂失火,15万人缺乏饮用水,中国海军舰艇载满960吨淡水,向马尔代夫提供紧急送水援助。这些活动充分显示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更大作用。

2017年6月,中国国家海洋局代表在联合国首次海洋大会上表示,中方期待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理念为引领,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和均衡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构建蓝色伙伴关系,增进全球海洋治理的平等互信;大力发展蓝色经济,促进海洋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承担全球海洋治理责任。中国愿立足自身发展经验,积极与各国和国际组织在海洋领域构建开放包容、具体务实、互利共赢的蓝色伙伴关系。蓝色伙伴关系的建立实施应切实适应并服务于海洋可持续发展主题的多元化,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契合,应对全球海洋面临的挑战。

三、积极维护海洋权益,卓有成效维稳维权

对于中国在亚太地区和全球战略格局中战略地位的上升,部分国家依然存在固有疑虑,因此我们经略周边,破解海洋安全难题依然面临重大挑战。随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地区影响力提升,在地区安全事务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得到增强,总体上,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是地区国家对华关系的主流,中国地区环境总体有利向好,自身地缘优势正在逐步发挥出来。如南海局势出现一定程度的缓和,没有发生严重动荡,中菲、中越关系也发生积极变化,当然这与相关国家共同努力紧密相关,也与中美两个大国在南海已达成某种战略平衡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必须看到,受历史经历、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域外大国因素等影响,一些国家对华依然存有疑虑和担忧,奉行大国平衡战略,配合甚至拉拢美国、印度等大国加强在地区的军事存在,对华实施制衡。这为大国在中国周边设棋布子、实施战略围堵以及通过炒作地区争端施加压力提供了条件,所谓的“印太战略”就可视为美国联盟体系的拓展,防范中国的意味十分明显。中国正在和平崛起途中,伴随着“成长的烦恼”,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和安全结构也正在经历重要的历史性的调整与变化,习主席强调:“要充分估计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更要看到亚太地区总体繁荣稳定的态势不会改变。”这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周边安全局势做出的冷静分析和科学研判。

根据美国海军部情报局的一份报告,中国的海上执法机构共同运营着超过200艘船只,使得中国拥有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蓝海海岸警卫队。3中国海军北海舰队已列装了数架新型先进监视飞机,用以在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实施监控与搜寻,“中国海军希望向美国和日本展示力量——这两国试图干预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的领土争端”。42013年,我国决定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并以中国海警局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2018年5月,负责海上警备任务的中国海警船已在西沙群岛海域,首次与海军舰艇实施联合巡逻行动。管辖公务船的中国海警局已被宣布编入中央军委直属的武装警察部队,与军队的合作得到强化。2018年5月27日,美国“安提坦”号、“希金斯”号军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擅自进入中国西沙群岛领海。中国军队当即行动,派遣舰机依法对美舰进行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美方派军舰擅自进入中国西沙群岛领海挑衅,违反中国法律及相关国际法,严重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美两军战略互信,破坏有关海域的和平、安全和良好秩序。中国坚决反对任何炫耀武力、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威胁和损害别国主权安全利益的行为,一贯尊重各国依据国际法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也一直反对有关国家打着航行和飞越自由的旗号威胁和损害沿海国的主权和安全。

新时代我国应加强维权执法力度,更好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通过加强对话磋商、深化互利合作、灵活运用规则,开展法理维权,正确引导舆论,实施有效管控,妥善应对和化解周边各种海上风险和复杂局面,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和平稳定环境。同时,实施海洋“走出去”战略,拓展发展新空间,加强双多边海洋合作,维护我国海外利益和海洋合法权益。

四、推进务实性军事合作,建立危机管控机制

中国周边海域紧张局势和冲突有所上升,但主要责任并不在中国,中国已经在许多情况下保持着克制。5这些争端(若不是冲突的话)由于历史上的相互不满而升级,并给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局势带来持续紧张。这些争端涉及美国的盟国和友邦,也涉及中国,因此北京和华盛顿有被卷入地区危机的风险。由于这些亚洲国家彼此互不信任,若不能有效管控这些争端,那么中美合作将受阻,彼此疑虑会加深,全球合作将举步维艰。“中美两国不能解决世界上的所有问题,但是没有中国和美国,任何全球性问题可能都得不到解决。”6因此,中国和美国迫切需要相互理解各自在亚太地区的利益,降低军事竞争水平,进一步发展两军合作。中国致力于构建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相适应的新型军事关系,加强防务领域对话、交流与合作,完善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信任措施机制和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增进互信、防范风险、管控危机。72014年中方推动在华举行的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通过新版《海上意外相遇规则》,中美两国国防部签署了《关于建立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信任措施机制谅解备忘录》和《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谅解备忘录》。8 “两个互信机制”相关文本,成为两国加强危机管控、预防風险的重大成果。2015年中美两军签署《中美陆军交流与合作对话机制框架文件》,中美双方就两个互信机制的有关附件进行了探讨,力争完成《空中相遇安全行为准则》(空中相遇附件)的磋商,中方还首次提出中美新型军事关系内涵(互信、合作、不冲突、可持续)。92018年6月,在第17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表示,美国将继续寻求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和以结果为导向的关系,尽可能展开合作。

中国和东盟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性已超越双边范畴,日益成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区域共同繁荣的支撑和引擎。2016年中国—东盟领导人峰会达成诸多重要共识,如:正式宣布《中国与东盟国家关于在南海适用〈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的联合声明》,为管控海上潜在冲突和风险构建了及时有效的防控机制和联络渠道。在“南海问题”上,中国稳步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中国海警局与越南海警司令部、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海警海上合作联合委员会等安全执法合作机制。同时,中国与马来西亚、印尼两国的海上执法合作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商谈之中。此外,中菲于2017年5月正式启动的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为两国就推进南海有关海域开展油气联合勘探和共同开发合作、渔业合作和联合执法、稳定中菲关系提供了政府间的重要对话和交流平台。中国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已有 15年,中国愿同东盟做共建和平的伙伴,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打造以东盟为中心、开放包容的亚太安全架构。

2015年12月推出的《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把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视为“维护全球和地区稳定的关键因素”,对欧美的论述甚至被排到了拉美和非洲之后。中俄两国都是世界多极化的坚定支持者,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可持续的世界秩序,并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中俄两军关系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略合作的亮点和重要支撑。中俄两军高层互访非常频繁,在一系列重大国际战略问题上密切协调、有效沟通,在国际多边场合也是相互配合。2018年4月,正在俄罗斯访问的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表示,他新任中国国防部长后首次出访就来到俄罗斯访问,是“向世界显示我们的双边关系已经发展到一个高水平,以及我们两军强化战略合作的坚定决心”。102019年5月,新一轮中俄战略稳定磋商在莫斯科进行,双方就国际战略安全形势、中俄在战略安全领域的协作以及地区热点、多边军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进一步明确了合作方向和重点。中方表示愿同俄方加强战略协作,深化战略互信,坚持多边主义,坚决抑制单边主义消极倾向和危害,维护国际军控条约与机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维护全球战略稳定。

早在2012年,中国和日本就原则上同意建立海上协商机制,但是两国危机关系的预防协商机制2014年才开始。2014年11月,双方就处理和改善中日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要求中日双方利用各种多双边渠道逐步重启政治、外交和安全对话,并在建立危机管控机制特别是“海空联络机制”方面迈出新步伐。2015年1月,中日防务部门举行海上联络机制第四轮专家组磋商,落实该项机制的“技术条件”已经到位,3月,中日两国政府在日本东京召开中日安保对话,就两国加强安全保障政策合作交流进行磋商。此次中日安保对话是继2011年在北京后时隔4年再次召开,双方就早日启动中日“海上联络机制”一事交换意见,以防两国军队发生意外冲突。2018年安倍访华的破冰之旅对中日关系的和缓带来契机,让中日两国在很多政治、经济问题上达成合作共识。两国政治关系的和缓延伸到军事关系,2018年12月,日本政府考虑派遣海上自卫队舰艇访华参加中国海军为庆祝成立70周年举办的国际阅舰式,此举意在促进防卫交流,致力于建立互信。中日关系关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中日双方应牢牢把握两国关系的大方向,妥善处理和管控敏感问题,培育相互信任,深化务实交流合作。

五、建设世界一流海军,提供我国海洋强国的战略支撑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实现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需要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在2018年4月 12日南海海域的海上阅兵式上,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出“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的伟大号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习近平在视察海军机关时指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标志,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海军成立70年来,先后100多次出访94个国家138个港口,与外军联演联训60余次。亚丁湾护航、海外撤侨、远航访问、环球航行、海外医疗服务、国际救援等行动,对于提高中国军队的训练效率、缩短培养人才的时间、加速中国海军向现代化迈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展示了开放、自信、和平的大国海军形象。2019年4月初,中国海军第三十二批护航编队从浙江舟山某军港起航,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这是执行护航任务的第十一个年头。2019年4月21日,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四艘军舰组成的舰队支队抵达中国山东省青岛市港口,以参加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的国际阅兵式。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表示:目前中国海军正迅猛向前发展,装备了现代化的军舰和技术设备,这种军事合作对两国有益。11中国利用这次阅兵展示了在军事技术上所取得的进步,6艘即将服役的055型驱逐舰中的第一艘首次公开亮相,093攻击核潜艇的改进型以及094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改进型分别在阅舰式上亮相。过去10年,中国海军在军事力量上实现了巨大飞跃,可以说已成为全球实力第二强的舰队。12

建设世界一流海军的过程也体现出中国海军的“和平担当”,1949年后中国海军战略经历了沿岸防卫、近岸防御、近海防御三个阶段。针对外界对中国海军战略变化的个别杂音,海军新战略与中国海上利益发展变化相适应,也与中国海上安全面临的诸多挑战相适应。战略转型没有改变其防御性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13中国海军绝不会发展成为世界霸权服务的全球进攻性海军,而是基于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防御性国防政策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建设一支具有强大综合作战能力、广泛战略影响力的海军。

注释:

1《中国的军事战略》(2015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中新社北京2018年1月21日电。

3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2015年5月15日报道。

4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015年7月1日报道。

5 《中国经济报告》2015年第4期。

6 Remarksby Hilary Rodham Clinton.Secretary of State. at the U.S Institute of Peace China Conference.Washington,D. C.Mar7,2012.http://www.state. gov/secretary/。

7《中国的军事战略》(2015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8 1998年中美国防部签署《关于建立加强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的协定》。

9 1998年中美国防部簽署《关于建立加强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的协定》。

10新浪军事网站4月5日文章《中国新任防长首次外访选择俄罗斯,背后有重要考量》。

11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青岛2019年4月21日电。

12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网站2019年5月10日文章。

13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2019年4月20日报道。

(作者简介: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中国海洋规划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