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态下的“三战”似已拉开序幕

2020-10-21 14:50周小平中仁
中国军转民 2020年5期
关键词:戈恩战争

周小平 中仁

战争已经用一种非传统的、人们所想象不到的形式爆发。意识不到战争已经爆发,将付出惨痛的代价。本文就目前全世界正在进行的新型战争,进 行一次深入的全盘梳理。

大家关注的新形态战争

在中美都有核武器對毁能力的前提下,两国之间唯一可以选择的战争模式就是“贸战”和“技术战”。因此,目前美国对华进行的关税和技术封杀,实际上就已经是最糟糕的战争形态了。贸易战开战后,中国官方的态度,从用词上显然已经从过去的婉转改变为坚决——“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的宣告以及贸战和技术战词汇的频繁提及,无一不在说明形势的紧迫。人民日报要闻也正式使用了“勿谓言之不预也”这句话,从过去的历史来看,只要大版提及了这句话,接下来就意味着中国即将进行坚决的自卫反击战。毫无疑问的是,一旦反击正式开打,那么中美之间就已经进入了战时形态,虽然这个战争不是指枪炮实体战争,但这已经是中美之间唯一可能进行的战争形态了,也是中美经贸关系的最坏碰撞结果。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重新定义媒体对美国的态度。

过去,我们对美国的言辞通常是很讲究礼貌,但我们不能忽略的一点是:“素质是对有素质的人讲的,礼貌是对有礼貌的人行的。面对变态杀人犯和恐怖分子讲素质和懂礼貌都是自杀行为,唯有横刀立马地当场反杀才是唯一的生路。”就像昆山那位骑自行车的当事人一样,面对持刀社会哥蛮不讲理的上来就砍,他如果继续保持腼腆和礼貌的话,结局一定是悲惨的。

美国悍然发动对华贸易和技术战争之后,尽管中国官方态度十分坚决,但是舆论场却依然不乏许多圣母癌的声音,有人主张尽早对美投降,避免引起美国不满;有人主张在战争面前对美保持微笑礼貌,以免引发美国大众不满;有人甚至主张将呼吁抗争到底的中国人逮捕入狱,以平息美国的怒火,换来美国的宽恕与和平……

这些人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程心,它们自以为温柔儒雅的以德服人就是有素质的表现,但它们却从来没有分清朋友和敌人的区别。朋友来了才有好酒,敌人来了迎接它的只能是猎枪。当美国选择对华平等友好的时候,我们的确应该对其笑脸相迎,但美国悍然发动战争的时候,我们必须对其当头棒喝。对战犯和侵略者讲素质讲礼貌,就是自取其辱。

我们需要对美国当头棒喝,我们需要对美国的战争行为反击到底,我们更需要对美国霸权主义者发出愤怒的咆哮。美国人都不担心中国人有什么不满,我们为什么要看美国人的脸色?美国并不是中国的主子,我们并不需要看它的脸色,尤其是在美国已经对华悍然挑起经济和技术战争的大背景下,更应该如此。面对美国人的污蔑和刁钻提问,中国人就应该当场用十问反驳!美国人掀桌子砸盘子,我们就要敢于举棍子上刀子,而不是像个裹脚小媳妇一样窝窝囊囊唯唯诺诺!

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美国掀起贸易和技术战争的残酷,即便打到现在中美之间的底牌都还没有出完。对华为的封锁只是一个开始,更多的残酷博弈还在后面。如果中国进行稀土限制反击,那么美国必然迫使台积电断供华为。其他的断供中国都能解决,但是目前7NM和5NM的芯片代工暂时只能台积电做,一旦断供中国的智能手机更新换代就将面临无法生产的风险,更有可能在后续竞争中长期落败于外国竞争者。

如果美国胁迫台积电断供,那么中国必然打出反制实体清单对美国进行某些品类技术和产品的禁运,美国被反击之后不会就此罢手,必然在霍尔木兹海峡进行军事封锁、到马六甲海峡宣布实弹演习,从而掐断中国70%以上的能源供应生命线,如此一来中国境内将面临全面断油的风险。6月2日,中石化董事长已经在公开讲话中提醒大家:中国要加快打通地缘建设自己的能源生命线,并做好短期内被掐断石油供应线的应对准备。显然,美国一意孤行挑起的这场战争会把中美乃至全世界的产业分工合作里的大多数公司和从业者卷入战争漩涡当中,其后果影响不亚于爆发一场经济和技术领域的世界大战。

如此重大的博弈和敌人来势汹汹的战争打击,事关上亿人口和家庭的前途和命运,是真的会有产业链倒下,甚至真的会死人的。这可不是风花雪月的玩笑,而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国舆论场和媒体人,必须要认清这一点。

以往官员为何要集体撒谎?

导读最近在读近代史我发现一个人现象:官员似乎都热衷于撒谎。无论前方战况如何惨败,官员们却始终对朝廷撒谎,坚称一切都只是“边衅”,而并非战争。

官员撒谎就可以保住头顶乌纱帽吗?其实并不然。当战火燃烧到京城的时候,很快事情就会露馅。在皇帝的震怒下,无数撒谎的官员要么掉了脑袋,要么被拔去顶戴花翎抄家发配。撒谎,并没有保住他们的乌纱帽,甚至还带来了更为严重的惩罚。那么问题来了,官员为什么要集体撒谎?

真相总是藏在细节里。经过无数个夜晚的思考以及阅读,我终于发现了一些细节。我认为那些官员或许真的不知道这是战争,而不是集体撒谎。就算是各个城池陆续被犯,他们也顶多认为这是一场规模较大的“边衅”,而不可能是战争。所谓“边衅”就是指生活在中央帝国之外的蛮夷们,通过挑衅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向中央朝廷索要好处。简单地说就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应对“边衅”,无非就是安抚。安抚成本最低,比用兵更低,而且效果还好。在晚清时期的历史资料里,我们随处可见皇上或朝廷发布的诏书档案记录。记录着朝廷对这些挑起“边衅”洋夷的一次次恩典和安抚。语气里充满了大度、慈爱甚至是傲慢。然而,那不是“边衅”,而是战争。洋人要的不是朝廷的恩典或赏赐,而是要来殖民你,奴役你,毁灭你。

为什么当时从地方到中央所有的官员,乃至皇帝都不认为这是战争呢?因为当时在工业革命背景下的战争形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工业革命之前,即便是强如汉唐或罗马这样的帝国,要想进行一次冷兵器时代的远征,起码要动员几十万人的超大规模部队。这些部队和人马每天光是吃喝用度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更何况,因为冷兵器时代的运力限制,粮秣的运输和损耗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发生几何式的增长,这还不算辎重运输和天气问题。

所以哪怕是冷兵器时代的超级帝国在自身最强盛的时候,也不一定能支撑得起一场超大规模的战争。所以当看到洋人的几十条船和几千人马时,以当时的固有观念,只有傻子才会认为这是一场战争。只要是一个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会做出一个必然的判斷,洋人这点人马只可能是来骚扰和挑起边衅的,绝对不可能是来发动战争的,所有人都可以肯定到拿自己的人头去担保。谁也不会料到,常识有时候是会失效的。

所以当时的官员很可能不是在撒谎,而是被固有观念和旧的常识蒙蔽了双眼。

工业革命之后,战争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了技术力量的加持,军队的武器、粮秣运输、通讯指挥、后勤保障以及机动能力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化军队对战冷兵器军队,往往只需要几千人就可以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对方哪怕出动百万兵马也无济于事。你还没有走到上一个战争发生点,人家已经结束战斗并逆流而上抄你后路去了。等于是一台坦克对碾一万辆自行车,肯定是自行车一方完败一样,单纯数量的堆叠已经不足以影响本质。

那么我们今天究竟是在战争时代还是和平年代呢?如果我们按照工业化时代的标准,今天依然是一个和平年代。无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都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我们每一个人都自认为自己很清楚战争是什么样子,无非是坦克战、阵地战、空战以及海战,今天最多再加上电磁干扰战和太空战。

但如果按照电子信息化时代的标准,我认为今天的世界大战已经开启,全球已经进入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只不过由于技术的进步,使得战争的形态又一次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我们意识不到这种变化,不赶快做出针对性调整,依然用和平时代的常规手段去处理问题的话,是会吃大亏的。战争状态下的国策与和平年代的国策,完全不同。

冷战结束以来,全球技术提升速度极快,今天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已经拥有了足够多的战略核武器,超音速巡航导弹,陆基、海基甚至是天基二次核反击力量。除联合国五常之外,如以色列、印度、朝鲜等国家也都在事实上拥有了核武器。核战略平衡,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常态。

核武器可以制衡,却无法消除矛盾。各国之间由于经济技术、文化差异、资源分配、种族问题和意识形态等原因所带来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在不断加剧,这种加剧的背后就会爆发剧烈的矛盾和冲突。不过由于有核武器和二次甚至是三次核反击力量的超级制衡存在,所以像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战争形态肯定不会出现。但战争一定会来,以一种常人想象不到的方式。

这种战争就是技术争夺战、地缘争夺战以及舆论争夺战。不计一切手段地抢夺高端技术,消灭和毁灭对手的高端技术。不计一切代价地争夺关键地缘,给对手制造地缘麻烦和困扰。不计一切代价地争夺网络以及舆论阵地,把对手从网络和舆论上彻底搞臭和孤立起来。这种不计一切手段的操作,实质上就是战争。战争就是纯粹的暴力对抗,以拳头大作为胜利的唯一评判标准。人类在和平时期建立起来的公约、制度、法律、道德底线等,都将彻底被战争践踏。

谁才是最大的恐怖分子?

今天看看美国的所作所为,难倒不是战争吗?随意绑架他国公民,随意暗杀他国政要,到处支持极端恐怖组织和极端宗教,网络雇佣水军文奴煽风点火,疯狂退群毁约,加速窃取他国技术资料,随意制裁或围剿他国企业。美国这样做,就是试图维系自己的技术霸权、地缘霸权和舆论霸权。有了这三种霸权在手,美国就自然继续拥有军事霸权、贸易霸权和美元霸权。三位一体,密不可分。

美国斩首苏莱曼尼所采用的技术并不先进,1996年俄罗斯杀死车臣恐怖分子的时候就使用过这个技术。美军的这种作战方式受限条件很多,所以正常情况下美军无法斩首鲁哈尼、金同志、普京或者默克尔,当然正常情况下美军也无法斩首苏莱曼尼。因此苏莱曼尼不是死于技术,而是死于疏忽。苏莱曼尼此次前往伊拉克本身,就是一场十分冒险的举动。这就相当于是一个美国将军在二战时期前去日本办事一样危险。

苏莱曼尼之所以此时选择去伊拉克,是没想到美国真的会这样做。就像孟晚舟选择去加拿大转机、戈恩选择去日本开会一样,都是没想到。的确,在和平时期,美国肯定不会这样做。这样做实在是太过粗暴、太过流氓、太过无耻、太过不讲规矩和道理、太过践踏法律和人权。但是,在战争时期以上说的这些都毫无意义。什么法律、人权、规矩、道理和粉饰,在战争面前分量就太轻了。战争以获得全面胜利并彻底消灭对方为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其他的一切束缚都可以抛弃。

换言之,如果苏莱曼尼、孟晚舟和戈恩认识到了当前是战争时期的话,那么他们就会更谨慎一些。他们不会选择去被美国半殖民的伊拉克谈事,不会选择去美国小跟班加拿大转机,也不会选择到被美军彻底控制的日本去开会。只要他们不去,换个地方谈事、转机或开会,美国就毫无办法。但现在,美国就是在利用大家对新型战争的不熟悉,而发动闪电进攻。速度快到很多人都还没来得及设防。

从表面上看,苏莱曼尼是被美军制导导弹击杀的。但实际上,伊拉克方面肯定出了内鬼,否则美军不可能做到精准袭杀。苏莱曼尼在伊朗时,美军根本无从下手,光是定位本身就几乎不可能做到,无人机携弹袭击更是天方夜谭。所以要想获得精准定位的关键数据和情报,就必然需要有人埋伏在伊拉克作为内鬼。伊拉克自萨达姆政权被更迭以来,新的伊拉克政府基本上就是在美国的手把手扶植下组建起来的。新政府对美军的武器、技术、政策以及资金相当依赖。说不上凡事都必须对美军言听计从,但也被控制得差不多了。因此在这个伊拉克新政府里面,安插一些内鬼和谍报人员对美国而言简直轻而易举。

从表面上看,戈恩在日本被捕似乎是雷诺公司和尼桑公司之间的矛盾,但实际上逮捕戈恩的是所谓的东京特搜课,这个组织是干什么的呢?其实就是美国在日本设置的“盖世太保”。只要是美国人想收拾的人,上到首相下到庶民,手到擒来。二战结束后,日本一直对外宣称非正常国家。其实非正常国家就是被殖民国家,时至今日日本自卫队的战机外出执行任务之后要想返回自家的基地,还得先经过美军批准,否则就会被视为入侵行为当场击落。

这到底是日本人的日本,还是美国人的日本?答案不言而喻。而东京特搜课就是美国殖民日本的爪牙和鹰犬组织之一。美国想要收拾戈恩,和之前肢解阿尔斯通的目的是差不多的,当时阿尔斯通因为和美国通讯产业产生竞争关系,于是其总裁皮耶鲁齐在被邀请飞抵美国参加会议之后,刚下飞机就被逮捕了。他被逮捕后,阿尔斯通惨遭肢解,随后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控制。阿尔斯通事件之后,欧洲人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这些公司高层尽量避免去美国,但却没想到会在日本翻了船。

其实只要是“五眼联盟”国家,或者是被美国殖民/半殖民的国家,如伊拉克、印度、乌克兰、日本、韩国等,风险也同样很高。希望在经历了戈恩事件之后,能让更多人意识到美国已经掀起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世界各国一定要积极备战和反击,以同样全新的方式。战可战,非常战。

对中国而言,伊朗事件、戈恩事件,乃至孟晚舟事件对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我们必须尽快意识到新型战争已经爆发的现实,摒弃一切侥幸心理,尽可能地加强和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战备工作以及战略反击工作,不要在一个坑里翻两次船。我们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美国在技术霸权、地缘霸权和舆论霸权领域已经开启战端的事,积极应对,寻求战机,决胜于千里之外。

和美国有竞争关系的高技术企业人才和高管,要尽量避免前往五眼国家,或美控国家。国际交流要尽量选择一带一路国家或金砖国家作为会务地点。

从事美国技术竞争的专家和学者,要加强保密意识、加强人身安保工作、加强情报和信息网络建设,对一些特重点专家学者要予以战时级别的特殊保护。

在激烈交锋地缘热点,就宗教问题、种族问题、文化问题、情报获取等领域,我们要更为积极主动一些,做到平时平安无事,万一有事也可以完美解决。比如在戈恩和孟晚舟这件事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区别。目前戈恩已经顺利回到祖国,乘坐私人飞机离开日本,潇洒又完美。戈恩之所以能顺利离开日本,关键在于如何进入机场,如何顺利通关。这些如果没有一个超级强大的情报组织在日本活动和铺垫的话,是根本不可能运作成功的。就算戈恩藏在大提琴箱子里离开住宅,还没到机场就会被重新抓回去。只有一个强大的情报组织,和常年在日本深耕细作,才有可能为戈恩离开日本创造条件。

相比起来我们在这方面就要薄弱一些,孟晚舟被加拿大非法囚禁之后,我们所能使用的手段和底牌只有明面上的外交牌,这在和平时期本无可厚非,但是在战争时期光是明牌恐怕就不够用了。对加拿大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疏忽一下,让孟晚舟自行离开。这样既能给美国交差,又能完美地释放压力。然而这些都是需要事前沟通和铺垫的。由于事发突然,孟晚舟被非法囚禁后,我们并没有配套的战时应对预案,导致处理起来十分被动。

别忘了除孟晚舟之外,能源专家何志平也在美国转机期间被捕,美国给他罗织的罪名是行贿受贿一百万。但正常人都知道,从事石油开采贸易,岂是一百万可以搞定的?美国非法扣押何志平,本身就是为了以暴力形式夺取石油开采情报,防止中国在美元结算体系之外去寻求到新的石油供应点。

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我们也要放弃幻想。美国垄断下的互联网世界里,绝对不会允许中国正能量存在。美国最多允许中国田园风光和中国功夫等对美国意识形态和美国文化无害的存在。对其他的,哪怕是对中国美食舌尖上的中国,他们也会一黑到底,叫骂不绝。因为美国人不在乎中国人过不过田园生活,无所谓中国人练不练功夫,但美国人很在意饮食文化。饮食文化和体育竞技以及语言文字一样,都是悄然改变和潜移默化影响人们思想的顶级意识形态存在方式。

我们要想舆论出海,要想在全世界树立起中国话语权,就必须按照战时标准,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互联网产业体系、投资体系、互联网应用体系,有了阵地和基础,才能和美国分庭抗礼。

苏莱曼尼、皮耶鲁齐、戈恩、孟晚舟,每一个事件背后都是一场战斗,这些战斗串起来就是一场战争,一场新形态下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一次,我们务必要觉醒清醒,备战反击。不要像当年那样,洋人都快要兵临紫禁城城下了,还是不肯相信这是战争,坚称只是边衅。

历史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如果战争打到这份上,就意味着将有几百家千亿规模的公司深陷其中,数千万产业工人面临风波和失业,牵连相关第三产业服务公司和从业者近亿人,相当于一次全球范围内的前所未有的经贸灭世海啸。这后果多严重?这结局多可怕?这后果谁来承担?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中国不可能通过让步和妥协来阻止这一切,只有坚定地反击才能将其成功遏制。因此如果我们此时此刻不能用最坚决的手段和最严厉的姿态去阻遏美国,美霸权主义者就必将气焰嚣张,得寸进尺,然后一步步将世界经济拖入毁灭的深渊。当对手撕下面具、蛮横无理、发动战争、掀翻桌子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把素质和礼貌放在一边,拿出刀枪,架在对方的脖子上。对方礼貌的时候我们要讲礼貌,但当对方拔刀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会掏枪。

“污名化”中国及反制上升为近期中美博弈主旋律

自特朗普上台并挑起贸易战以来,中美关系就被推上一反过去40年平稳发展的逆行道。原以为1月15日双方在白宫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能够回暖关系,谁料新冠疫情意外引爆中美口水战和舆论战,从“东亚病夫”到“中国病毒”,“污名化”中国及反制已上升为近期中美博弈主旋律。

2月4日,在中国封闭武汉近两周并举国抗击新冠疫情的艰难之時,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保守派外交学者沃尔特?米德的通栏文章,不仅唱衰中国经济,还耸人听闻地冠以标题《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东亚病夫》。“病夫”加诸一国,源于百年前西方形容日薄西山的奥斯曼帝国,盖因其一蹶不振且被列强反复肢解而得名“欧洲病夫”。随后,同样任人宰割的旧中国也以“东亚病夫”被西方蔑视。

奉行自由主义的西方学术和媒体精英,也多次以“病夫”形容英国、日本、俄罗斯乃至美国的经济问题。但是,《华尔街日报》以“病夫”讥讽正在蒙受疫情的中国,既不解历史风情也不合当下时宜,虽然未必实际损害中国形象,但确实触痛部分公众的民族主义感情。5日,加拿大某报使用“中国病毒”,对《华尔街日报》丑化中国形成呼应,显示不利于中国的西方舆论苗头。其实,1月底,中国部分官媒也曾使用过“武汉病毒”类似语汇,但是,谁用谁不用,动机和定性截然不同。

2月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线答记者问,指名道姓地斥责米德称,“你应该为自己的言论、你的傲慢、偏见和无知感到羞愧。”她还例举2009年美国爆发H1N1禽流感、2019—2020年美国流感季的感染和死亡数字,质问米德该做何评论。随后,由于《华尔街日报》“无视多次交涉,以各种理由拒绝公开道歉并查处相关责任人”,中国外交部吊销该报3名记者的工作证件并限期离境。

《华尔街日报》事件发酵引发中美舆论战螺旋上升。美国报复性地宣布将5家中国主流媒体驻美机构列为“外国使团”,限制其人数并于3月中旬驱逐60名中国记者。中国也要求5家美国驻华媒体申报所有人员、财务、经营、不动产信息等材料,并吊销3家美媒共12人的采访资格。据华春莹3月24日推特指控,自2018年后,美国拒签29名中国记者。可见中美舆论战非一日之寒。

以互逐记者为主线的中美舆论战尚未平息,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又连续指责中国不公开、不透明而导致美国落后于疫情挑战;部分美国议员和律师聒噪向中国提出集体索赔,试图将病毒扩散责任强加给中国。美国推动的舆论战有继续升级甚至改变性质的迹象。3月12日晚,美国疾控中心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在国会作证,承认美国有流感死者可能实患新冠肺炎。此情曝光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用中英双语发布推特,质问其“零号病人何时在美国出现?有多少人被感染?医院的名字是什么?”并强调可能是“美国军人把疫情带到了武汉。美国要透明!要公开数据!美国欠我们一个解释!”谁该为这场世界性灾难负责,成为中美相互指责的争执焦点和舆论沸点。

猜你喜欢
戈恩战争
象牙战争
体内的战争
奶奶说“战争”
战争催生的武器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