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命的和谐发展

2020-10-21 00:27刘蓉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9期
关键词:个性发展

刘蓉

摘 要: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方可绿意盎然。关注生命的需要,是教育走向智慧、走向成功的首要前提;关注生命的个性,让个性由依附走向独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内敛走向凸显;关注生命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关注生命的和谐发展。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应该是温馨的,可以沁人心脾,润物无声。关注生命,教育才能拨动生命的“情弦”,给顽皮的学生以感化,给自卑的学生以力量,给胆怯的学生以激励,给愚钝的学生以智慧。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方可绿意盎然。

关键词:关注生命;需要;个性;发展

关注生命的需要

[案例]教师节那天,我兴致勃勃地打开“悄悄话信箱”,这是我和孩子们心灵对话的平台。意料之中,我收到了很多孩子节日的祝福。我无比惬意地打开一张留言,清秀的字迹顿时进入我的视线:尊敬的刘老师,您是不是以为自己很成功?在您的规定下,我们课间静静地读书,轻轻地说话,悄悄地做事……可是,您知道吗?我并不喜欢在课间读书,因为上完一堂课,我需要的是休息;我也不喜欢轻轻地说话,悄悄地做事,因为我天生爱唱爱跳,我需要的是自由的宣泄。冒味地问老师一句:“您知道我的需要吗?”

[反思]天啊,我的教育究意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无聊、苦闷、繁琐、疲惫……而我,还沉浸在一种孜孜不倦的激动与兴奋中,为自己的教育“创新”而沾沾自喜:班级纪律“好”了,月月被评为文明中队;对话交流“多”了,我像批改作业似的陶醉其中;学生们也“文”了许多,读起了古今中外的优秀书籍……面对学生的叩问,我不禁一怔:是的,我关注学生的需要了吗?

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这样的几种需要: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欣赏的需要,责任承担的需要。教育,一旦触及学生的生命需要,必将创造出瞩目的奇迹!离开了需要谈教育,无异于舍本逐末,又如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勿容置疑,案例中,我的出发点是善意的,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文明地生活、自由地坦露心声……然而,并非善意的教育都是智慧的教育,也并非善意的教育都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关注生命的需要,是教育走向智慧、走向成功的首要前提。

关注生命的个性

[案例]十月一日前夕,学校要求各班组织开展“我为国庆献礼”的主题班会活动。因忙于自考,我实在无暇辅导,只好在晨会课上简单说了几句,主要意思就是让他们自由、大胆地“搞”,我全力支持。一转眼,周四下午的班队课到了;学生们联名推荐了主持人,聘请“小作家”撰写了台词,还特地邀请我参加。一走进教室,我就被一股浓烈的国庆氛围感染了,墙壁、黑板、屋顶都布置一新,就连日光灯上也蒙了一层漂亮的彩纸。活动开始了:学生们有的朗育自己写的诗歌,有的用画笔描绘家乡新貌,有的合作展览了自己拍摄的“新彭州”照片,有的拿出了各种各样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卡”……一堂四十分钟的班会课,有演讲、唱歌、绘画、舞蹈、竞赛等,学生们在自主的活动中自由地展示着自己的创意,生命呈现出斑斓的个性色彩!

[反思]真是“无心插柳柳成阴!”正如那天班会总结所说,我由衷地敬佩我的学生们!他们用事实教育了我:什么是生命的个性?也督促我以教育的目光重新审视我的教育对象,并欣喜地发现,学生的个性是丰富的,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创造潜能,铸就了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的个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个性由依附走向独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内敛走向凸显。正如肖川博士在《教育的力量》所言:“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关注生命的发展

[案例]班级举行了一次中队委改选,一向担任中队长的小军落选了。自尊心极强的小军一放学就哭着告诉了同在我校工作的妈妈。下午,小军的妈妈——我的同事前来“说情”,并再三要求照顾一下,让他继续当中队长。说实话,小军确有当中队长的才干,但我思量再三,还是没有答应。我耐心地跟小军谈话,告诉他以后的人生就是这样,充满竞争,我们不可能永远都是胜利者,总会有失败、有挫折,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失败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从挫折中发现希望的曙光。小軍停止了哭泣,但眼里依然一片茫然。我又趁热打铁,鼓励小军尝试担任小队长,并告诉他这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小军答应了。后来,他果然不负所望,逐渐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并再度当选为中队长。

[反思]关注生命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关注生命的和谐发展。这种生命的和谐发展在内容上应该是“合格+特长”的有特色发展,在时间上应该是“现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关注生命的和谐发展,在内容上要求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习、做事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合格”是教育的底线,其最根本的表现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办事,学会学习,学会健体”。案例中的小军具备较强的办事能力,但他还不具备应有的心理耐挫能力,这就是一种“不合格”。教师要敏锐地发现这种不和谐因素,及时引导,使起向着和谐的方向良性发展。

关注生命的和谐发展,在时间上要求我们不能只盯着学生的今天,而应该更多地思考:学生的明天会怎样?一位老师非常宠爱一名学生,因为她才思敏捷,文采极好,颇有作家的天赋。然而,这位在小学里倍受老师重视的学生走入社会后,却因受不了挫折打击而自杀。如果我们的老师当时能给学生多一点这方面的挫折教育,或许这种“昙花一现”的悲剧就不会上演了。在案例中,我似乎有些不近人情,未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但从长远角度看,学生的人生经历会让学生更加成熟,在未来发展的路上会走得更自信、更稳健、更长远。

参考文献

[1] 秦选强.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案例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5(4):37-39.

[2] 余中银.班级德育创新工作案例及反思[J].新课程.教师,2016,000(001):P.187-.

猜你喜欢
个性发展
区域发展篇
浅谈幽默式教学在中学生物课堂中的作用
语言表达重“个性”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