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明祭祀现状下传统祭祀场所改造研究

2020-10-21 13:06王若旭李禹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9期

王若旭 李禹

摘 要:20世纪以后文明祭祀之风悄然兴起,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接受,而传统祭祀场所的改造升级以期适应当下的社会环境需求也成为了当务之急,文章以文明祭祀的社会发展现状为基础,以阜新市太平区南山纪念园为例进行分析,针对当下大量的传统祭祀场所文明祭祀条件的缺失,对传统祭祀场所祭祀空间环境塑造及文明祭祀条件的改造进行研究,以期使得传统祭祀场所适应当下的文明祭祀现状。

关键词:文明祭祀;传统祭祀场所改造;低碳生活

1.绪论

祖和宗是中华文化最厚重的传承,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礼仪中的主要部分,是伴随中华民族悠悠历史的传统文化,文明祭祀的提出在保留人类的天地、祖先信仰的同时,处理好了与新的社会发展情况,新的生态条件之间的关系,在当下的美丽中国建设中,文明祭祀也越来越显得重要。

2.国内外文明祭祀的发展现状

2003年一篇《清明祭祀:被数字改写》的文章登入信息产业报道[1],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祭祀形式正被数字化生活所改写,祭祀活动也愈来愈与时代接轨,2005年,江西省南昌市,集体追思会的召开,代替了以往烧纸钱,燃放鞭炮等旧的祭祀方式[2]。2008年的辽宁-文明平安,祥和清明[3]。四川-祭扫有序,文明祥和的口号提出[4]。2009年对植树祭祀开始蔚然成风[5]。从2010年开始,每年的清明前夕沈阳、衡阳等地的日报均大幅版面宣传新的文明祭祀方式[6]。2020年,疫情突发,多座城市暂停祭扫公祭活动和严禁野外用火的通告,鼓励采用家庭分散追思、经典诵读、网络祭祀、家庭悼念等形式祭拜逝者。在此疫情期间,对我国文明祭祀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7]。

日本的传统三大祭祀都以化妆游行、民族舞蹈大会等形式进行祭祀。俄罗斯每年4月底至5月初有纪念死者节,会举家前往已故亲人墓地祭扫,供上绘有彩色图案的鸡蛋一集乳渣饼、馅饼等,、墨西哥的“幼灵节”与“成灵节”人们会在家里摆号祭坛放上鲜花、糖果、装饰物等等。国外的祭祀历史同样悠久,但文化的不同决定了祭祀方式的不同,国外的祭祀方式相较来说文明许多。

2.1文明祭祀的发展动态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文明祭祀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祭祀的需求量是较大的,高达80%的人有过或参与过祭祀行为。77%的人了解文明祭祀。而在以往的清明节中有30.7%的人选择了文明祭祀和网络祭祀。有69%的人认为文明祭祀会代替传统的烟火祭祀。

3.传统祭祀场所发展现状

传统的祭祀场所大致包括:殡仪馆、公墓、陵园、寺庙等。而在本次问卷调查中64%得人选择去公墓祭祀,有33%的人选择了去其他地点进行祭祀。在祭祀行为的信仰调查中,79%的人认为自己的祭祀行为源于祖先信仰,同时高达83%的人认为祭祀对于自己来说是表达对先人的追思,21%的人认为自己的祭祀缘于天地信仰,

根据统计数据,在寺庙的发展情况上,有将近一半的游客只是选择进入寺庙看看,大多对佛教的理解程度都普遍偏低,这也间接地表明了现在的佛寺商业化相当严重。导致了宗教信仰的冷漠与衰退。

3.1 阜新市太平区南山纪念园发展现状

南山纪念园坐落于辽宁省阜新市孙家湾南山,始建于2000年,是辽宁省民政厅批准的阜新市唯一一家园林式公墓,占地面积7.6完平方米,按照其发展规划,可持续发展50年,目前仍有大面积地块未开发,未开发地块种植現种植花草。在文明祭祀的现状下,南山纪念园在空间运用、祭祀服务提供上仍然有较大的缺陷。

3.2 阜新市太平区南山纪念园祭祀体验改造

南山纪念园在非自驾情况下到达纪念园的手段较为缺乏。清晨与下午针对需求人群,应提供收费线路班车。根据问卷调查情况,在祭祀场所的停留时间,98%的人群在一小时以内。57%和16%的人会选择在清晨和下午进行祭祀活动。因此针对两个时间段的大量人群,低碳交通的提供事非常有必要的。

在祭祀活动每个家庭的人数也具有加大差异,40%的家庭会选择2-4人前往,28%的人会选择4人以上前往祭祀场所进行祭祀活动,在人流量较大的清明节或文明祭祀场所的提供后,纪念园应提供可供祭祀者等待休息的地方。在避免了拥挤等待的前提下,也体现了纪念园内的人性关怀。

3.3 南山纪念园与新型祭祀手段的结合

在问卷调查中70%的人认为文明祭祀会代替烟火祭祀。随着当代科技、网络的发展,5G的发展趋势,网络祭祀的方便快捷,也将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纪念园本身可创建网络智能祭祀平台,通过录入逝者的基本信息、生平事迹,形成唯一的指定网络空间,在微博、微信、二维码、VR等技术的成熟条件下。实现智能祭祀设备与传统墓碑、灵堂等进行物理结合。

新型的祭祀方式不悖于传统的祭祀方式,它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他可以让长期在外和行动不便的人,足不出户就能祭祀先人、寄托哀思。

4. 结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步严重,对未来的祭祀场所的需求量会逐步加大、要求会越来越高。而传统祭祀文化的传承同样是重中之重。对文明祭祀的普及也是当务之急,通过政府法律法规规定、政策宣传等有效手段,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文明祭祀的软普及。同时对传统祭祀场所的改造升级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政策扶持,加快传统祭祀场所与文明祭祀背景的结合。在保证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同时与当下的国情,当下的时代进行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 《信息产业报道-清明祭祀:被数字改写》 2003年05期

[2] 《文明祭祀忆故人》 李文鹏 2005-11-20

[3] 《辽宁——文明平安 祥和清明》 董竹林 刘继奎 辽宁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 2008-04-15

[4] 《四川——祭扫有序 文明祥和》 四川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 2008-04-15

[5] 《植树祭祀值得大力提倡》孟桢尧 2009-04-06

[6] 《文明祭祀树新风》 山西日报 2020-03-31

[7] 《做好文明祭祀 建好文明城市》 沈阳日报 2020-04-01

[8] 《让文明祭祀引领城市文明新时尚》 衡阳日报 2019-08-10

[9]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国发明电〔2020〕6号)2020-02-28

[10] 《关于做好清明节期间殡葬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辽宁省民政厅2020-03-13

[11] 《温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通告(第16号)2020-03-10

[12] 《南京市关于清明祭扫服务管理的通告》 2020-03-08

[13] 《青岛关于加强清明节期间祭扫活动管理的通告》 2020-03-18

作者简介:王若旭(1996.7-),男,汉族,河北固安,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景观),研究方向:景观规划与园林艺术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