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代香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

2020-10-21 13:06杨玲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9期
关键词:中医学宋代

摘 要: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口了大量香药。香药具有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芳香避秽、芳香开窍、理气止痛、活血通络和开窍定惊等功效,为本草增添了新品种,丰富完善了中医治疗大法,为后世本草学、方剂学及治疗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宋代;香文化;中医学

中国香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紫(柴)”、“燎”、“香”、篦(芳香的酒)等记载。周代已有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诗经》有“采艾”、“采萧”等采集香药的诗歌。《礼记·内则》曰:“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周礼》有以“莽草薰之”,“焚牡菊以灰洒之”等利用香药防治害虫的记录。汉朝《汉宫典制》规定,“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含鸡舌香伏奏事”。这种以芳香之品制成各种香品及根据中医理论组成的方剂,达到防病治病,美化生活,洁净环境,陶冶性情的传统熏香与品香文化,在宋代达到了鼎盛,并对中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宋代香文化盛行

宋代经济发达,“海上丝绸之路”比唐代繁荣,中外经济交流频繁。政府专门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泉州在南宋晚期是世界第一大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香药进出口在泉州占据首位,航海贸易规模巨大。北宋时期,香药是市舶司收人中最大宗的物品之一,有专门从事海外运输贸易香药的“香舶”。当时香药贸易盛行,大量进口香料,香文化也从皇宫内院、文人士大夫阶层普及到普通百姓。如《清明上河图》中有多处描绘了与香有关的景象:一家香铺门前招牌上写有“刘家上色沉檀拣香”的字样。街市上有专门卖香的“香铺”、“香尤”,有专门制作“印香”的商家等。香已不单单是芳香之物,它已成为评价性情、审美、心灵的一种高品位的象征,成为社会生活中的时尚。

香文化的盛行使得关于香的诗词、著作也相继出现,如苏轼的《和鲁直韵》、黄庭坚的《香之十德》、陈去非的《焚香》、朱熹的《香界》、丁渭的《天香传》等。尤其是洪刍的《香谱》为今存北宋最早、也是保存比较完整的香药谱录类著作,对历代用香史料、用香方法、以及各种合香配方,广而收罗,反映出宋代香事活动高度发展的真实现况与价值取向。这些不但普及了香文化,而且将香料用于防治疾病,极大促进了本草学、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医学的发展。

二、对中医学的影响

(1)本草增添新品种

宋代香文化的大力发展,对宋金元时期的中医中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对外来香燥药物的应用,已到了十分普遍的程度。熏陆香(乳香)、龙涎香、珍珠、犀角、象牙、珊瑚、木香、没药、血竭、阿魏、苏合香、龙脑、沉香、没石子、蔷薇水、番桅子花、摩娑石(黑唬泊)、硼砂、肉豆寇、白豆蔻、安息香、芦荟、椰枣、丁香、无名异等百余种香药被《开宝本草》、《证类本草》、《大观本草》、《政和本草》等众多本草著作收录。《开宝本草》“无名异出大食国”、《苏沈良方》、《普济本事方》、《易简方》、《济生方》等著名医家的方书中,也记载了大量的香药,丰富了本草学。同时中医学运用其药物理论研究香药的理气、解郁、化滞、开窍、启神等功效,还丰富了“四气五味归经”的药学理论。

(2)创制香药方剂

宋政府编纂的许多大型方书、专业人员及儒医撰写的方剂、本草与综合性医书中记载了大量的香药方剂。《太平圣惠方》以香药命名的方剂如乳香丸、沉香散、木香散、沉香丸等约120首,书中提到乳香65次。《局方》作为我国历史上第1部官修制药手册,其中“诸心痛门”以香药命名的医方就有沉香散3首、沉香丸1首、木香散6首、木香丸6首、丁香丸1首。特别是苏合香丸作为中医芳香开窍的著名代表方剂之一,用来治疗各种急性传染病、结核病、疲血疼痛等症,目前公认为最旱见于宋代的《局方》。其他如《济生方》四磨饮、《易简方》附香饮等方剂中也多伍用香药。

(3)促进临床医学发展

官方医书的记载和推荐,推动了芳香类药物在中医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太平圣惠方》中记录了多种芳香疗法,如嗅香法、佩香法、燃香法、浴香法、熏香法等。《圣济总录》用丹丸治疗风邪诸病,狂言妄走,精神恍惚,思虑迷乱,乍歌乍哭,饮食失常,疾发仆地,口吐白沫,口噤戴眼,年岁深远者,取辰砂一两,酸枣仁、乳香各半两。上3味合并令匀,先令病人尽量饮酒沉醉,次取药五钱,酒一盏,调下,于静室中安睡,勿令惊动。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称香药对瘟疫暴发效果突出,成为百姓家中必备之药。

宋代芳香药的大量应用,进一步丰富并完善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芳香避秽、芳香开窍、理气止痛、活血通络等治疗大法。特别是以芳香开窍药物为主创立的“香药三宝”(苏合香丸、至宝丹、紫雪丹)以其清热解毒,开窍定惊的良好功效,用以救治高热神昏痉厥的急危病人,提高了中医急重症治疗水平,也为后世湿温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对香药弊端的学术争鸣

香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局方》的盛行,造成过用、滥用香药的弊端,也给中医学带来了不良影响。对于寒邪侵袭、气郁痰瘀、荣卫阻塞、清窍被蒙诸症,利用香药芳香走窜,辛热散气之性,确有一定疗效。但不求辨证地盲目使用香燥类药物,或久用、重用则极易耗气伤阴,反生它患。如《局方》中治疗一切气病,均用安息香丸、丁沉丸、大沉香丸、苏子丸、匀气散、如神丸、集香丸、白沉香丸等,此类成方多属辛散燥热之品,而气病包括冷气、滞气、逆气、上气等,不可一概通用,因而针对香药时弊的学术争鸣也随之而起。

总之,宋代香文化的发展、香药广泛应用于临床,促进了本草学、方剂学、中医治则及临床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但滥用也造成了一定的弊端,故为医家所垢病,并进行纠正。因此,深入了解香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不仅有利于正确评价香药,准确地应用香药,而且还补充完善了以往对宋代中医药学发展成就研究的不足,拓展中国医学史的研究空间,加强跨学科的对话,引发人们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李良松.香药本草.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9

[2] 陈瑞华,缪细泉,戴金瑞等.泉州湾宋代沉船中降香的鉴定及考证.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5):54-57

[3] 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60

[4] 宋·高承.事物纪原.上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5] 宋·吴自牧.梦梁录.浙江二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杨玲芳(1974-),女,湖南长沙人,主管中药师。

猜你喜欢
中医学宋代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太极拳预防脑卒中风的效果观察与体会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语言,当代社会理解和发展中医学的关键
中医学中的“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