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

2020-10-21 13:08许琳菲
青年生活 2020年2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

许琳菲

摘要: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革命道路的奠基者与开拓者。土地革命时期,是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探索与实践的重要时期。在1938年10月,毛泽东从土地革命的实践出发,在《论新阶段》一文中首次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论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是经过长期的理论与实践而得出的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的运用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革命、建设、改革而不断发展完善,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失去了城市,以攻占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武装暴动的失败,使“城市中心论”的弊端进一步暴露。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时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创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党人处于一个全新的、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任何革命都截然不同的农村环境之中。“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只有中国有这种事。党内一部分人开始了从实践中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进行探索的道路,建立根据地后相当一段时间,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更多的也是直接满足根据地革命斗争实践的需要,是根据地革命斗争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成立的,受俄国经验与模式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过分依赖俄国经验,中国共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理解也受到俄国模式的影响。在经历了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与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艰难曲折中探索与前进,积累了诸多的经验,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并逐渐走向成熟。历史表明,只有在无产阶级及其革命政党的领导下,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革命的最终胜利。

二、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

马克思曾指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有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关于运用和发展理论的思想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重要的理论基础。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中国社会问题繁多、矛盾错综复杂,要获得较为客观、正确的认识,必须要经过长久的探索与实践。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在时间与探索中不断深化。

第一,不断深化对农民、农村重要性的认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中心从“城市”转向“农村”,革命中心的转移,使中国共产党不断认识到农民是生产和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大的同盟军。毛泽东在1927年3月为答复当时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农民力量的强大。“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破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

第二,中国的反动势力大,帝国主义与军阀相互勾结。毛泽东在1928年10月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分析国内的政治状况,“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才能在夹缝中生存。

第三,不断加强对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视。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迫使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始对怎样开展武装斗争、如何深入土地革命和建设什么样的新政权等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索和实践。1927年8月在革命紧要关头召开的八七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在会议上批评了陈独秀在农民、军事问题上存在的错误,并强调军事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首次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也是毛泽东后来创建人民军队、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基础。

三、土地革命时期毛澤东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

毛泽东指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

首先,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时,不管在多艰难的条件下,从未放弃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并能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不拘泥于书本,而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正是通过不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学习,毛泽东具有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这为他之后能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条件,为之后成功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深入了解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各阶级情况,最大限度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民问题具有严重性,农民在革命实践中所体现的智慧、意志和要求,是党制定各种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来源和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熟练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深入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各阶级的情况,让广大的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和相信马克思主义。充分发动群众,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才能够蓬勃向上发展。

第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认为“你对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某个问题的发言权。”他说:“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的内容也要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生态环境、经济状况、阶级状况等。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也不是从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中可以找到现成的答案,而必须要深入实际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够得到。毛泽东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出一系列符合中国革命需要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

第四,了解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适时总结革命经验。毛泽东认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运动。”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通过一些著作对革命战争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经验总结,得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随后又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初步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除此之外,毛泽东总结革命经验,所形成的原则、方法和意见,更是不胜枚举。

结语

毛泽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将实践经验理论化,极大丰富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都是源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的总结。而且,他针对某一方面不断的完善和丰富理论成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把系统化的理论思想用以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进行革命和建设,找到了一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國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5] 李锐.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及对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