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人类历史上战胜贫困的伟大篇章

2020-10-21 06:37任书东
大东方 2020年2期
关键词:攻坚精准习近平

任书东

贫困是人类诞生以来的一个沉重话题,是困扰人类发展进步的世界性难题。摆脱贫困、实现富裕是每个贫困者的最大愿望;减少贫困、消除贫困是吸引和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伟大梦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为中国大地最火热、最响亮的词汇,扶贫脱贫成为中国社会最紧锣密鼓的旋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举国上下最坚定的意志和行动。在习近平扶贫思想指引下,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要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必须更加深入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思想,准确理解把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运用习近平扶贫思想指导和推动彻底消除绝对贫困伟大实践,夺取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

一、深刻认识习近平扶贫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习近平扶贫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

一是减少贫困、消除贫困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贫困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延缓人类文明进程,引发或加剧社会矛盾、暴力犯罪、道德冲突和社会失序。消除贫困是人类世界共同的责任和使命,1945年联合国自成立伊始,就把消除贫困写进了《联合国宪章》。2004年5月,世界银行在中国上海举行全球扶贫大会。会议通过了《上海减贫议程》,呼吁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以及国际机构要加大减贫工作力度,采取具体的减贫步骤,实施加快增长和减贫的政策与行动,确保2015年之前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的联合国千年目标能全面实现。2010年9月,联合国举行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讨论贫困、性别平等、健康和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加强伙伴关系等问题。2012年6月,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地球首脑会议20年后,世界各国领导人再次聚集在里约热内卢参加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推动落实《21世纪议程》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强调发展绿色经济的首要目标就是消除贫困。

二是2030年消除全球贫困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景。2015年9月,联合国举行可持续发展峰会,一致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新议程呼吁各国现在就采取行动,为今后15年实现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努力,这些目标反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民的需求,并强调不会落下任何一个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这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人类的共同愿景,也是世界各国领导人与各国人民之间达成的社会契约。它们既是一份造福人类和地球的行动清单,也是谋求取得成功的一幅蓝图。"其中首要目标是:消除贫困的共同愿景,展示了国际社会携手消除贫困的决心和信心。

三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责任以及国际社会的期待。习近平站在增强全球治理话语权、树立大国形象、履行大国责任的战略高度,提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指出,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始终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我们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将帮助各国打破发展瓶颈,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打造甘苦与共、命运相连的发展共同体。积极回应了国际社会的期待,体现了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责任担当。

(二)习近平扶贫思想产生的国内背景

第一,战略目标的要求: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摆脱贫困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和前提。要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首要的任务就是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第二,人民群众的期盼: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贫困是这一矛盾中最突出的方面。另一方面,摆脱贫困、追求美好生活是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彻底消除绝对贫困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项历史性工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和最紧迫最艰巨的战略任务。

第三,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永恒的价值追求,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亿多中国人,一个都不能少。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不能打任何折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四,个人实践的积累和感悟:7年的梁家河知青经历让习近平深刻了解了贫困群众的生活,更加关注生活困难的群众,对群众的生活疾苦感同身受,更加理解摆脱贫困的不易,更加坚定了他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真挚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后来,清华大学的学习经历和在河北、福建、浙江、上海等地的工作实践,都为扶贫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习近平在梁家河时、在河北正定时、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就已经敏锐地看到扶贫是一项艰巨任务,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强调,扶贫先要扶志,要有比较明确的扶贫手段;要把脱贫与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改变“贫困-不卫生-疾病-贫困”的恶性循环;贫困地区要创造开放条件,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1985年福建省委提出贫困地区三年解决温饱,习近平领导的宁德地委吸取过去扶贫采取的“穷队无偿贷款”,“千军万马扶持千家万户”见效不大的教训,采取了全社会齐抓共管,兴办经济实体等综合治理措施,经过三年扶持,宁德地区脱贫率达87.3%。并提出要正确处理改革开放与扶贫的关系;扶贫资金不搞撒胡椒粉;正确处理多办事和量力而行的关系。习近平还对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战略方针。指出贫困地区乡镇企业如何才能突破“山穷水尽疑无路”困境,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境界的路径。还指出要正确认识脱贫致富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強调: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就是农村党组织。指出: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过得硬的农村党支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就不能在农村得到具体的落实,就不能把农村党员团结在自己周围,从而就谈不上带领群众壮大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向贫困和落后作战。还提出扶贫要注意增强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一书最后的跋中说明: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这些经历,这些探索与实践,都为习近平扶贫思想的产生奠定了丰富的思想基础、扎实的实践基础和深刻的情感基础。

二、充分认识习近平扶贫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扶贫思想是对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把消除贫困作为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大事,围绕实践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他亲自出征、亲自督战,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对脱贫攻坚进行全面的思考谋划,科学回答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扶贫思想。在习近平扶贫思想的指引下,中国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的决定性进展前所未有,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划上句号,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彰显了习近平扶贫思想的科学性和强大真理力量,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表明,习近平扶贫思想是彻底消除绝对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指南,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具体问题、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功典范,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反贫困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分析了无产阶级的普遍贫困现象,指出:“雇佣劳动者是“最贫困的商品”,“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1]马克思认为,劳动的异化是造成贫困的根源,而劳动的异化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因此,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工人贫困的最终根源,无产阶级摆脱贫困命运的根本出路必须摧毁资本主义制度,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出了“两个必然”的伟大判断。习近平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我国农村贫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农村贫困问题的认识,继承、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消除贫困的思想,明确提出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集中体现。深刻阐述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极端重要性与紧迫性,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充分发挥中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的根本要求;提出构建五级书记抓脱贫的责任体系和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使定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各方有机结合,建立了有效的中国特色贫困治理体系,创造了世界一流的贫困治理效能。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思想,在总结过去扶贫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激发内生动力、实施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思想。习近平扶贫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二)习近平扶贫思想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扶贫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习近平伟大的政治智慧和深远的战略思维,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充满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辉,是经过实践检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一思想紧紧围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主题,瞄准现行标准下2020年农村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立足于国际国内反贫困的探索与实践,立足中国国情,科学总结扶贫脱贫的历史经验,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科学回答了脱贫攻坚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了思想旗帜、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三)习近平扶贫思想为消除全球贫困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开放极大促进了经济增长,实现了7亿多农村人口脱贫,创造出了世界减贫的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扶贫脱贫取得显著成就,中国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中唯一一个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与大规模减少贫困同步的国家。中国贫困人口的减少规模和速度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人间奇迹。世界银行2018年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在快速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中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以天下为己任,心系人类发展,提出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彰显了大国领袖对于全球减贫事业的责任担当,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核心的习近平扶贫思想指引中国脱贫攻坚的探索与实践,为2020年消除全部贫困人口,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起了完善的工作体系、责任体系、政策体系、考核体系、监督体系,为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同时,也为2030年消除全球贫困创造了成功经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巨大的国际价值。首先,建立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机制,全党全社会总动员,构建上下同心、各方参与大扶贫格局的工作机制,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科学回答了如何有效解决贫困问题的综合性、艰巨性和经济增长带动减贫日益弱化的问题。习近平扶贫思想引领形成的中国贫困治理体系,瞄准扶贫对象,对症下药,分类施策,采取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措施,使扶贫资源供给和扶贫对象需求有效衔接,精准滴灌,有效解决脱贫的综合性需求。其次,建立自上而下、分级负责、逐级分解与自下而上、村民民主评议相结合的精准识别机制,为有效解决“贫困瞄准”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科学方法。由此,所形成的方法体系的有效性,有力地证明了习近平扶贫思想的科学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已实现数亿人脱贫,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联合国粮农组织减贫项目官员安娜·坎波斯表示,“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巨大成果是因为政府始终把扶贫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且在扶贫方面有清晰的目标。中国在减贫领域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法國著名经济学家米歇尔·阿列塔指出,“中国的扶贫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学习”。

事实证明,习近平精准扶贫方略作为解决全球贫困问题的唯一路径,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21世纪上半叶,将被人类世界铭记为一个消除世界贫困的时代,习近平将是这个时代的开创者,他领导中国人民比联合国确定的2030年全球消除贫困,提前10年在中国消除了贫困,这是人类社会战胜贫困的一次伟大胜利。消除贫困,改变中国,也将改变世界。夺取脱贫坚攻战全面胜利不仅体现了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也成为中国特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和全球反贫困事业的亮丽风景。

三、自觉学习宣传运用习近平扶贫思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谱写人类历史战胜贫困的伟大篇章

一是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自觉做真学真懂的标杆。

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全面系统学,结合实际学,带着问题学,准确理解习近平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科学体系,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是脱贫攻坚最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深刻领会其精髓要义、本质内涵,牢牢把握其根本立场、基本观点、思想方法和理论品格,做到学而信,信而用,做真学真懂真用的标杆。

二是在深入宣传上下功夫,自觉做思想传播的表率。

彻底消除绝对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生动体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正确的思想武装,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引,我们要坚守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带头强化思想武装,带头做习近平扶贫思想的研究者、传播者、践行者。

三是在贯彻执行上下功夫,自觉做脱贫攻坚的先锋。

习近平扶贫思想具有强烈的问题指向和深厚的实践基础,为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的贫困难题提供了行动指南、实践路径。我们必须自觉运用习近平扶贫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和推动脱贫攻坚实践,守初心,担使命,着力在真实、精准、高质量上做文章,在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上下功夫,坚持党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和扶贫标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做到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既不急躁蛮干,也不消极拖延,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偏、焦点不散。自觉贯彻执行习近平扶贫思想,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深入调查研究,真正撲下身子,把贫困对象搞准,把贫困的根源、脱贫的对策搞清楚,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推动实现真脱贫、稳脱贫、不返贫。时刻牢记,脱贫的路,不是坐在办公室用脑袋想出来或用手画出来的,而是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必须自觉做脱贫攻坚的先锋,坚持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坚持一鼓作气,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谱写人类历史上战胜贫困的伟大篇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68-267

(作者单位:中共怀化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攻坚精准习近平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攻坚脱贫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