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形而上学世界观看中国同西方世界的沟通困境

2020-10-21 04:23成辰
青年生活 2020年12期
关键词: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

成辰

摘要: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不断加深,尤其再当今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交往也走向了新局面。目前中国对外交往中,正在逐渐从单纯的经济联系走向文化和制度的影响,从公共产品的需求者转向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和西方世界不断的在某些问题上产生争论。究其原因,不仅仅在于西方社会对共产主义数十年如一日的妖魔化宣传,更是因为广大西方民众长期以来秉承着形而上学且身心二元的世界观使得其难以从实事求是的角度看待中国问题。

关键词: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东西方交流

1. 形而上学的历史及其实质

形而上学(Metaphysics)是指以单纯的思辨形式探究存在与现实之间关系的一种哲学方法。Metaphysics 一词最早见于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的一本书的名称。其主要特点是关注思辨层面上的是非对错,与社会实际联系不紧密,试图用自身逻辑上的严谨性来证明自身的合理性。虽然以黑格尔为首的现代哲学体系在19世纪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得纯粹的形而上学理论不断萎缩,但是作为一种基础的思维方法,其对整个西方社会的影响力仍然持续存在。形而上学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对实然和应然的割裂、身心的二元对立、以及对发展和变化的忽视。

2. 中国同西方交往中沟通问题的成因

在二战结束后到苏联解体前的漫长时间里,东方阵营一直是西方试图分化、瓦解的对象。期间,西方从教育体制到媒体宣传,不断的鼓噪一些有关苏联亦或共产主义的负面言论,将东方阵营同邪恶挂钩。西方民众在那些半真半假,半写实半夸大的言论中,不自觉的认为整个东方阵营的广大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此的刻板印象并没有因为柏林墙的倒塌、苏联的解体、互联网对世界角落的渗透而有所改变。尤其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后,经过高速的发展使得经济总量、民众生活水平、识字率、人均預期寿命等多项指标上与世界平均水平不断拉近甚至大幅超越。但是西方对华在各个方面的敌视与歧视较之冷战末期不但未有减弱,反而有增强的态势。在中国与西方交往过程中,西方社会对中国的不信任与距离感始终未能消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在西方的形而上学世界观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结构。

西方社会中,尤其是西方社会的中下层劳动人民习惯性的认为西方在物质条件上的领先的原因不是来自于大航海时代以来西方对外部世界的掠夺,而是凭借着他们先进的政治制度(这固然与西方社会平民阶层所受教育对思想领域的高度束缚有关)。于是西方民众(包括一部分非西方国家)很自然的就认为,若想发展一国的生产力水平,耽误之急不是改善劳动力水平,增加基础建设投资,而是要打碎旧有的生产关系暨现有政治体制。这也很容易理解在冷战结束之后,“民主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

3.中国与西方在不同世界观基础上交往中的困境与破局

笔者认为,中国与西方社会的交往,最根本的问题是世界观层面上的不一致。西方社会长久以来的形而上学主义哲学使得西方社会对于很多具体问题的认同不在于该问题本身的物质基础,而更多的关注该问题背后所遵循的所谓“逻辑”、“道义”。而我国在对外交往过程中,习惯从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出发,说明逻辑的起点往往偏重于对事实进行描述后,再提出其应对方法。此种证明方法虽是符合我国自身逻辑习惯,但是却带来了理论层面证明的缺失,并且伴随着西方社会对我国交往中的不理解与不信任。

在一带一路倡议、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为了能够尽可能的降低沟通成本,并且增强双方的互信,如下的措施值得在双方的交往中被引入:

(1)提高对外文化输出的效率

在中国对外交往中,具有浓厚官方色彩的孔子学院一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但是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个官方的文化传播机构,其职能在其2004年首次开设以来就局限于汉语教学、中国文化传播。但是,在14年后的今天,纵然在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孔子学院纸面参与者数量依然不少,其影响力却依然很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文化输出的内容上,过于局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调,而传统文化即使在中国国内也日趋边缘化,很难让孔子学院的参与者了解当下中国社会的具体环境,也更难让他们对之前关于中国的刻板印象有所改变。其次,孔子学院的官方性质也使得其开展活动的内容和范围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其在海外所获得的效果与其每年庞大的经费投入不成正比。为了更好的输出文化,应该提高对外机构的效率,让更多市场化的主体在对外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摆脱孔孟老,用更加富有时代化的语言构筑新一代的Bruce Lee和Jackie Chan。

(2)变文化输出为制度(理论)输出

大约在十年前,软实力的概念在国内国际关系学界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国内的国际关系学者经常拿美国的好莱坞举例子,仿佛只要国内的电影界只要排出电影,得到了票房,就能像好莱坞一样,自然而然的向外部辐射,输出中国文化。对于这种幼稚的观点,其自身也是有着浓厚的形而上学色彩的。如果用辩证法的观点,抓住主要矛盾去看好莱坞的成功我们会发现,在好莱坞表面的光影下,闪烁着西方传统哲学思想的理论结晶。如《猎杀红色十月号》里对西方的社会制度优越性近乎偏执的吹捧,甚至在科幻电影《普罗米修斯》的世界观中的人类缔造者弥撒亚式的自我奉献。以及横跨30年的两部《银翼杀手》苏格拉底式的对人造人到底是不是人的追问。好莱坞的背后不仅仅是明星、特效、票房,而是对西方社会形而上学的哲学本源,对身心二元论的坚守。

从对好莱坞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有效的文化输出本身也是成体系的理论输出。如果刨除背后的坚实的制度(理论)基础,一个作品纵使票房再高也称不上伟大,或者在单一地区票房再高也难以走向世界。中国的当代文化作品恰恰最缺少的就是将唯物主义辩证法与现代审美的交融,以至于无法对建立在唯物主义辩证法基础上的中国当代社会做出立体化、可信服化的描写。

4. 结语

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奋力拼搏,终于在世界的东方燃起了一抹绚烂的的红色。但是,世界格局风云变换,国际上的竞争格局逐渐从力量之争、实力之争变换为理论之争、道路之争。在一带一路倡议、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如何对外沟通交往,如何讲好当代中国在唯物主义辩证法指导下生产建设的中国故事正摆在每一个关心中国发展的人的面前。笔者谨以此文对中国与西方交往过程中,因不同逻辑起点所引发的冲突与误会进行浅析,望能够抛砖引玉。

猜你喜欢
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浅谈笛卡尔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谈教育的“严”
形而上学的“上”“下”求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冶关系检思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