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政府治理研究的经验与当代价值

2020-10-21 05:08李颖
博鳌观察 2020年3期
关键词:政府治理陕甘宁边区乡村振兴

李颖

内容摘要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了一套有效的施政方针和政策,使得陕甘宁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显著变化,达到了经济自给、政治民主、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的社会状态,成功地完成了人民所赋予的使命。从现代行政管理的政府治理角度出发,认真分析陕甘宁边区政策的实施,不断地总结党延安时期执政时期的经验,为新常态下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政府治理 乡村振兴

1 引言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军委所在地,也是抗日战争敌后政治指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是当时全国最贫瘠的地区。但是,党中央能够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使得陕甘宁边区由“贫穷落后”变成如今的“圣地”,这个问题就是值得深思熟虑的。特别是在延安的执政时期所形成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时期,陕甘宁地区形成一套相当完备的执政体系。从“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这一执政理念的转变,反映当今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总趋势,并结合我国国际社会发展的形势,积极反映出了广大群众的迫切期望,并不断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全面深化改革[1]。

2 陕甘宁边区政府治理的实践与经验

2.1 以开展社会治理运动为基础

延安时期,正是共产党保持着公平、正义社会制度价值观,创造出以“抗日民主制”为核心的社会价值体系,既维护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利益,又实现社会价值观的公平正义。中国共产党顺应社会形势的发展,总结苏区时期的经验从而使得法制体系更加完善。1942年,边区政府实施《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草案)》,对其土地减租减息政策,做出明确的规定,实施减租减息,严格打击不愿交租、明减暗送或者是不按规定减租的现象[2]。 延安时期中央政府在为了保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制度稳定发展及社会治理领会多样的基础上,大量的提倡延安精神、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等,从而激励和提高边区人民的道德素养。

2.2 以思想文化教育为辅助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治理,不仅有一些正式性和规范性的法律章程和伦理,还通过思想文化这一柔性的方法辅助社会治理。据统计,根据当时的边区而言150人中有100人不识字,并且识字的只有少数的地主、官吏、商人其以外没有几个识字的,文盲率达到95%[3]。因此,党中央从1940—1944年分别设有识字班、冬学班、夜学等之后分别建设中小学教育,不断地通过识字教育、卫生教育、劳动教育、政治教育等方式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和教育水平,使得广大群众的精神面貌和健康水平都得到焕然一新。

2.3 以服务群保障众为方向

延安时期,中央政府在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为农民群众和社会治理体系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基础。①以人为重,为人民的利益提供制度性的权利保障。边区政府时刻以人民利益为主,制定保护人民利益的方针政策,尊重人民的民主权利,保护人民的合法地位并边区政府还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政治事务,同时能够推选出自己信任的同志参加到政府工作中去,从而为广大老百姓们谋求利益,提供服务。②进行大生产运动,为广大老百姓丰衣足食提供福利。边区政府在面对比贫穷落后和受灾的地区,政府会根据财力状况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大生产运动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工商业。③提供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在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的領导下,为人民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3 陕甘宁边区政府治理的特点

3.1 统治管理的合法性

1937年7月13日~18日,中共中央多名代表与蒋介石在庐山进行会谈,蒋介石承认陕甘宁边区是国民政府的组成部分,同年九月,由国民党中央通信社发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笔者认为,边区政府的合法性不是真正的取决于政府,而是来自边区人民对于党的拥护。其实所谓的统治管理的合法性,不仅指的是政治行为活动时应遵循的规章、法律、条例等,还指的是人民群众对政治制度、政府机构、公共政策等所组成的政治体制一体化的认可。

3.2 政府信息的透明性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关于民众利益方面体现的十分充分,如在每年一次的征收粮草和发放农贷中,边区政府都会对本年度制定的在规章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对民众们进行公开,并且以民主的方式进行有序的调差、登记和实施。通过这一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保证群众对于政府政策实施的知情权,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和监督的积极性,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遏制滋生腐化的现象。因此,要坚持其政策的透明性原则,加强公开政府信息制度的建设,不断地完善政府信息制度的民主法治体系。

3.3 行使权力的责任性

在延安时期,党中央也时刻的以责任标准要求工作,如在边区政府的工作中,带领工作人员及群众发挥优良的艰苦奋斗的作风及抗日事业极其忘我的利益精神。同时陕甘宁边区政府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从人民的利益的出发,牢牢树立人民公仆的形象,从而形成良好的廉洁为民的工作作风。在此期间边区政府也不断地完善行政体系,从而使边区群众多方面多方位的行使监督权,促进行政体系的有效发展。

4 陕甘宁边区政府治理的启示

4.1 群众路线是政府治理的重要法宝

在中共七大上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 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从延安时期到现在历经几十年来,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始终牢牢抓住这一实践理论,就目前而言,眼前我党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如何推动社会主义体制走向一个成熟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统筹好社会治理创新,牢牢的坚持以民为主的目标,从而不断地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4.2 把握好社会矛盾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推进政府治理的必要保障

延安时期,党在执政过程中认真分析社会发展的矛盾就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和民族之间的矛盾,就此党中央针对这些矛盾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并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世界和平的主题下,其主要矛盾不再是所谓的阶级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

4.3 民主参与是政府治理的有效形式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和法律建设,并且根据边区政府的实际情况和政权的需求制定出完整的社会发展体系。从1937—1946年,边区政府曾多次进行民主选举,实行民主制度,产生民意表达机制,大大的缓和社会矛盾,从而不断地获取民众的认可和信赖。因此,应通过陕甘宁边区政府的经验,不断地找到适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道路,从而不断,我国法治建设的水平。

5 结语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战争、灾难、贫穷的条件下艰苦奋斗了13年,建立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公正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使人民群众勇于去承担责任的行政机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取代表群众的人员出来向他们负责。今后开展政府治理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群众路线,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作者系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在读研究生)

(本文由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2018S03);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新常态下陕西政府新型治理模式研究”(17JK0834)支持)

【参考文献】

[1]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

[2]人民教育出版社.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3]席文启.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政府治理陕甘宁边区乡村振兴
《陕甘宁边区实录》与中共自我形象的重构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浅析创新社会治理
运动式治理常规化的特征、原因及其后果
网络媒介的政府治理:对“网络问政”现象的解析
我国小产权房面临的现实困境
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拥军工作的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