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底入路拔除术对上颌中切牙区高位埋伏多生牙患者疼痛程度及手术指标的影响

2020-10-22 03:07杨建斌郭国峰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切牙上颌鼻腔

李 璐,杨建斌,郭国峰

[1.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口腔科,河南鹤壁 458000;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多生牙是指正常的牙列数目出现的额外牙,在乳牙期及恒牙期都可能发生[1]。临床上多见于男性,常见发生位置是上颌前区中切牙的位置,并且90 %均靠近腭侧[2]。多生牙容易引起多种口腔并发症。在临床上,治疗上颌高位埋伏的多生牙均采用手术拔除[3]。传统的手术途径分为唇侧及腭侧入路途径,一般根据多生牙的位置进行选择。由于解剖位置的关系,口腔手术操作需要的手术技术要求较高,降低操作难度的同时不损伤牙齿结构是选择手术方式的原则[4]。鼻底入路拔除术是经过鼻腔底部进入到手术部位进行操作的新手术方式,应用于临床上的时间较短,此种手术指标及对患者的影响值得研究,故本次研究鼻底入路拔除术对上颌中切牙区高位埋伏多生牙患者疼痛程度及手术指标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并且获得患者家属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后,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上颌中切牙区高位埋伏多生牙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均为50例;对照组按手术路径方式的不同分为唇侧入路组及腭侧入路组两组分别为25例;对照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10~30岁,平均年龄(15.26± 2.15)岁;实验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9~28岁,平均年龄(15.30 ± 2.1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经锥形束CT检查多生牙均位于上颌骨中切牙腭侧(2)多生牙的最低点均位于临近中切牙的根尖1/3以上并且被骨质全部覆盖。排除标准:(1)具有拔牙禁忌症(2)对麻醉药物过敏(3)多生牙均位于上颌骨中切牙腭侧(4)术中配合度差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全身麻醉。对照组中唇侧入路组采用从唇侧进行手术,腭侧入路组采用从腭侧进行手术。唇侧入路组手术方式:在前庭沟内牙龈缘的上方约0.5~1 cm处切开一个弧形切口,然后翻开粘骨的瓣膜,根据CT显示埋伏牙的位置,找到投影于体表的位置,利用45°的外科切割专用手机及长裂进行操作,除去多生牙表面产生的骨阻力及牙本身的阻力。在手术过程中,利用吸引管吸收血液,使手术视野充分暴露。在多去牙,少去骨的操作理念的指导下,利用牙挺旋转力及楔力,轻轻拔出多生牙。然后用 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彻底的刮除牙囊,将组织瓣进行复位,缝合。腭侧入路组方法:在腭侧牙龈沟行切口,选择适当的位置做纵行切口形成角瓣。然后进行翻瓣,瓣膜翻开最远至尖牙,操作过程中避开牙龈乳头。翻瓣过程中避免损伤到鼻腭的血管及神经。后面的步骤同唇侧入路组。

实验组方法:于前庭沟内上颌中切牙牙龈缘上方1 cm处做弧形切口,然后切断唇系带,充分将粘骨瓣膜翻开,将上颌骨的鼻前棘暴露,此时可以看见鼻底粘膜,找到与多生牙对应的鼻腔粘膜,并且为了保护粘膜在粘膜与上颌骨之间将骨膜剥离子插进去。利用45°的外科切割专用手机及长裂进行操作,钻去多生牙骨腔侧的骨质,当多生牙暴露后,利用牙挺旋转力及楔力,将多生牙挺松,然后利用血管钳将已经松动的多生牙从鼻腔侧脱位拔出。将牙囊仔细的刮除,然后复位组织瓣,进行缝合。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实验组及唇侧入路组、实验组及腭侧入路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根据VAS量化表对术后疼痛进行评分,0分表示无疼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可轻度影响睡眠,7-10表示重度疼痛,严重影响睡眠。

2 结果

2.1实验组与唇侧入路组情况 实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唇侧入路组(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唇侧入路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情况

2.2实验组与腭侧入路组情况 实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腭侧入路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腭侧入路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情况

2.3术后并发症 对照组中共2例发生粘膜感觉麻木,发生率为2/50 (4.00 %),实验组无并发症的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7,P>0.05)。

3 讨论

多生牙属于牙齿发育中的数目及结构的异常,最常见的位置是上颌前牙区域,对面部及口腔的发育均产生不良影响,引起口腔并发症的发生[4]。手术拔除多生牙是唯一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根据患者多生牙的位置进行手术入口的选择,最常用的入口路径经唇侧或腭侧到达多生牙的位置[5]。在上颌前牙区域的多生牙常常被埋于上颌中切牙区的高位,此种多生牙由于位置靠近鼻腔底部,临床上出现了新的手术路径针对于高位埋伏的多生牙,此种手术方式是经鼻腔底部进入到达多生牙部位[6]。但是此种手术方式作用于临床的具体优势未进行研究,故本次进行鼻底入路拔除术对上颌中切牙区高位埋伏多生牙患者疼痛程度及手术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

鼻底入路拔除术是经过鼻腔底部行手术切口,打开粘膜瓣到达多生牙的部位,利用45°的外科切割专用手机及长裂进行操作,暴露多生牙,在血管钳的帮助下从鼻腔侧脱位拔出。此种术后无需担心损伤神经及牙根,对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临近血运破坏减少。在暴露多生牙的整个过程中,鼻底入路由于直接从鼻腔底部进行,在操作过程中对操作细节的步骤减少,缩短了暴露多生牙的时间。并且在寻找多生牙的时候,经唇侧入路的手术操作需要在操作过程中不断的鉴别多生牙及牙根尖,在经鼻底入路的操作中无需特别关注对神经及牙根的损害,节约了手术时间。两个步骤均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由于唇部的血供丰富,在经唇入路途径,不可避免的会损伤血管。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唇侧入路组,说明鼻底入路拔除术对上颌中切牙区高位埋伏多生牙患者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节约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由于鼻底的血管分布少于唇部[7],在手术过程中对血管的损伤小,减少了术中出血。由于经鼻底进行手术操作,操作创伤更小,操作更加方便,对局部的损伤更小,故术后疼痛程度较唇侧入路的方式轻。

经腭侧入路手术由于操作需要于口腔内部进行,手术操作方式更加复杂,并且暴露多生牙的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神经及鉴别牙根,延长了手术时间。经鼻腔底部进入操作方式更加简洁,无需进行精细操作,切开唇系带后直接经过鼻腔底部寻找多生牙的位置,在整个操作中无需时刻鉴别牙根与多生牙,节约手术时间,因经腭侧路径行手术,腭部及鼻腔底部的神经分布大致相同,对神经损伤及刺激大致相同。故术后疼痛差异无明显区别。本研究实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腭侧入路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相对于经腭侧入路方式行多生牙拔除术,鼻底入路拔除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但是对于减轻术后疼痛两者差异不大。在本

次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鼻底入路拔除术应用于拔出多生牙不会增加并发症。与崔庆赢[8]等人研究一致。可能原因是,经鼻底入路途径,可以使多生牙的视野暴露的更好,便于手术操作,对多生牙周围的结构损伤减少,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较少。

综上所述,鼻底入路拔除术治疗上颌中切牙区高位埋伏多生牙患者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术后疼痛程度轻,术后并发症少,可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切牙上颌鼻腔
上颌前牙区牙齿美学研究进展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基于CBCT的昆明地区人群上颌磨牙MB2根管特征
骨性Ⅱ类均角成年患者上颌中切牙与切牙管位置关系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鼻腔需要冲洗吗?
翼上颌区种植相关解剖结构的影像学测量及分析研究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上颌窦口大小与上颌窦副口对上颌窦气化影响的CBCT分析
38例切牙管囊肿的X线三维影像学分析
清洗鼻腔治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