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2020-10-22 11:42许健美
锦绣·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

摘 要: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引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需要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自我交互合力完成。本文从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出发,以现存问题为导向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创新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一、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瓶颈

(一)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单一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存在理论教育与实际相背离的现象,教育实践模式流于形式。面对新时期的95后大学生而言,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厌倦枯燥“填鸭式”的说教方式,传统的单一灌输培育模式不能起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导致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践行出现不一致。

(二)核心价值观“合力”培养模式联动不足

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巩固和稳定需要发挥社会、政府、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力量合力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当着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工作,依赖思政课进行核心价值观讲解、输入、培育的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效果就显得不那么明显。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方式。高校要始终加强实践教育,进行实践教育创新,利用实践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加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平台的开展,加强和社会实践服务平台的联系,给学生提供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的感知模式,但目前我国高校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更多的只是停留在思政课教师课堂理论的宣讲上,授课模式单一,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无味,对这样的理论学习提不起兴趣。在核心价值观联动合力培养上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家风)、自我之间缺乏联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模式

(一)充分利用好本题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引领作用,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指明了正确方向。黄山学院位于黄山市屯溪区,当地红色文化丰富,著名的红色文化基地有谭家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黟县柯村暴动旧址、徽州区新5261四军军部旧址等,这些都是当地耳熟能详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黄山学院充分依托红色文化优势,在广大大学生中开展具有核心价值融入的第二课堂活动,比空洞的课堂理论说教更适合95后的大学生。

(二)发挥高校校训校风的作用

校训校风深刻地影响着高校文化氛围的形成,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依托,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利用的精神文化素材。青年大学生自进入大学校园开始,就广泛沐浴着校训校风给予的精神氛围中,如黄山学院的校训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即来自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利用校训校风这一成熟的精神文化素材,围绕校训校风推出演讲朗诵、歌曲舞蹈、影视话剧等文化产品,黄山学院校团委利用“到梦空间”素质拓展平台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各类主题活动、荣誉评比,让核心价值观落地、落细、落实。营造校园文化育人,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还可以以境化人,在校园基本建设过程中注重构建秉承核心价值理念的景观,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到学校良好的文化氛围,接受富有特色的文化熏陶。

(三)构建“第二课堂”育人机制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校团委、学工部和各类社团、协会根据各专业学生特点,结合社会时尚热点问题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第二课堂”活动。结合重大事件、中友好纪念日或时事热点组织主题文化活动,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兴国之责。

(四)拓展多元教育渠道,构筑“五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高校是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重要主体。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把核心价值观培育贯穿于高校育人的全过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通过对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及实效性。在原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三全育人”的基础上,临沂大学张业蕾博士的《“立体交互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研究》提出“五位一体”育人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显性教育(第一课堂)与隐性教育(第二课堂)深度融合,创新利用各种载体,使教学主体与对象积极交流互动,最终达到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育人效果,在“五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中,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社会为支撑,家庭为依托,自我教育是关键。

首先,鼓励社会组织与高校建立常态化机制,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这类实践平台及活动,来自大学生的自发组织与自觉参与,从而能够保证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而有序地进行,并能取得良好的自我教育效果。其次,着力发挥家庭教育联动功能。通过新媒体建立微信互通平台,使家长能够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动参与到价值观建设中来,传承好的家风,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价值引领、塑造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新媒体时代,要发挥传统主流媒体的传播优势。从“全民传播、全渠道传播、全媒体传播”等角度,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覆盖面。形成“五位一体”育人模式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合力模式,共同为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學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沈晓海.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四个重要关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24(04):90-95.

[4]周艳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05):43-45.

作者简介:

许健美,黄山学院,助理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