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探究

2020-10-24 02:42安珈沁
北方音乐 2020年17期
关键词:王建民夜泊古筝

安珈沁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弗雷多尼亚学院,美国 纽约 14063)

一、创作背景

王建民先生出生、成长并长期工作在风景秀丽的江南地区,这块曾哺育出华彦钧,刘天华等民族乐器大师的瑰丽之地,也为王建民的民族器乐曲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进入正规艺术院校学习之后,他接受了正统的音乐作曲理论培训,在专业领域接受了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熏陶。20世纪7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以来,中西方文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在这样多元化文化的大背景下,音乐发展势头迅猛,传统音乐逐渐结合西洋乐曲的作法,激励了王建民先生在古筝作曲方面的创作。钻研过浩如烟海的音乐文献资料后,王建民先生的创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9年创作了古筝独奏曲《幻想曲》,创作之路由此展开,也推动了中国古筝的蓬勃发展。王建民先生提到其创作的初衷主要有两个。“一是觉得中国作曲家应该写一些民乐,二是觉得这两件乐器(古筝和二胡)的表现力和潜能还远远未能被开发。”王建民先生作为中国现代优秀作曲家,从作曲家的角度出发,预见了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正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

二、创作思维

“王建民二胡创作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加强二胡的标准化,完善二胡的系统化从而推动二胡学科的发展。”这是汝铱在他的《二胡艺术发展的“去民间化”与王建民的二胡音乐创作》的文章中所提及的。王建民先生的创作主要集中在二胡曲和古筝曲上,二胡和古筝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所以通过分析这一篇二胡音乐创作的文章也能推出他的古筝创作思维。这首《枫桥夜泊》古筝曲首先采用了五线谱的记谱法,如歌一般的旋律较传统曲目而言较为复杂,体现出来现代音乐作品的特色,对演奏技巧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曲子采用民间素材作为音乐曲的主题,较为注重钢琴与古筝之间的交流和共同演奏,复调出现率极高,主旋律时时出现在听者耳畔。演奏方面出现了难度较高的演奏技巧,如轮指、小范围移动琴码转调、左手多声部、快速指序指法、拍板等,结合演奏家的演奏进行二度创作,既没有破坏古筝作品本身的意蕴,又能将作曲家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做到了雅俗共赏,符合了大众的审美,让听者在听曲后有所可联想。“既要有浓郁的民族韵味,还要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古筝曲的推陈出新,并不是随意去创作去空想,而是要创作出真正有意义有内涵,结合时代背景特色的古筝曲,要存在研究价值,通过人们的研究内容,不停地去完善,去创作出更好的乐曲。

三、音乐特征

(一)调式调性

《枫桥夜泊》是一首古筝与钢琴协奏曲,王建民先生在本曲的谱写中使用了七声雅乐调式,同时采用了多种宫式调系的转换。主要为三种宫调:即bA、bE、bB宫。并采用了自由混合式定弦的方式,突破了中国传统音乐五声调式的局限,设计出一种新的方法,采用色彩和多调性连环叠置,此为定弦。这也促进了古筝演奏技巧和方法的革新。(《枫桥夜泊》定弦图如谱例1)。

谱例1

定弦上采用了降E征调式和C羽调式相结合的方式,克服了古筝在传统五声调式中需要靠左手按琴弦来改变音高的麻烦,使得乐曲既有中国传统五声调式的风格,又有多种调式混合的多调性音乐特色。

(二)曲式结构

《枫桥夜泊》乐曲结构为再现三部曲式与多段体曲式的综合结构。曲式结构图为——引子 A 间奏Ⅰ B 间奏ⅡA′尾声

1-2小节的引子部分为散板,散并有韵,以“Rubato”来处理速度,是自由、静谧地,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昆曲独特的紧打慢唱的风格。整个引子由两小节组成,平行乐句结构,形散而神不散。两个小节之间为三度模进进行,结构自由,强弱变化突出并终止于C羽音之上。在引子中古筝演奏技法主要为点指、摇指、泛音等,需要演奏者自己把控曲中静谧意境的程度,再正确使用泛音技巧,从而筝曲的演奏实现虚实结合的意境。为听者呈现出一幅在静谧的夜晚,微风阵阵,诗人泛舟于江上,远处姑苏城若隐若现的景象。

慢板部分是3-37小节,是a+b主部与c副部相叠加的复二部曲式结构。古筝所演奏的引子结束后,紧接着伴随钢琴主题旋律的出现,呈现了“孤寂”的意象主题。乐曲的调式变化主要在于G羽、C商、C羽上。为了使人心中产生悲凉的情绪,王建民先生在采用了添加了偏音的七声雅乐调式。雅乐正是能使乐曲凸显出悲凉情绪的关键所在。古筝所演奏的引子结束后,在(3-8小节)使用钢琴模仿寒山寺的钟声,从而完成自然地从引子到乐句主题的过渡,呈现了“孤寂”意象。在9-24小节,演奏速度舒缓,为了呈现并延伸律动感使用了4/4拍和6/4拍交替出现手法。25-35小节,古筝与钢琴遥相呼应,对仗工整,节奏稳定。36-37小节则是与下面行板的过渡段,节奏相对自由,情感表达较为突出。音乐情绪在钢琴的衬托下实现了完美转换。

如歌的行板部分是38-93小节,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为了更加突出此手法,这一段在情感的阐释上与调式调性的使用上都作出了改变,不断加快速度、增强力度的乐曲旋律展开方式也显得愈发拥有张力。这一段行板结构以(A+B+C+B)的形式,出现三个部分。本段的第一部分是由古筝演奏主旋律的38-52小节,第二部分是由古筝过渡到钢琴演奏主旋律的53-57小节。转变从乐曲的57-60小节中开始存在。古筝演奏者用右手演奏主旋律,左手同时进行琶音的演奏,双手进行交替演奏,从而完成乐曲的情感表达。在61-82小节乐曲充分地运用了两个八度音域跨度的点音演奏技法,加大了演奏难度,开始更加凸显乐曲情绪。83-93小节到达了整首乐曲的华彩片段。此片段是较为自由的散板,音乐情绪高涨,在这一部分的最后一段由钢琴和古筝合奏完成,乐段的音乐将氛围推向高潮。本段整体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连接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音相同结构相同的“鱼咬尾”式的作曲手法。

再现的慢板(94-118)是前面慢板段落的再现部分,总共三个大乐句,第一乐句为96-104小节、第二乐句为105-112小节、第三乐句为113-118小节。调性改变为 G 商调,C羽调,而后回到 C 商调式。再现慢板依旧出现了“偏音”,主题来自于昆曲。古筝与钢琴一唱一和动静结合,曲调独特。当古筝左手出现刮奏时,淡淡的忧愁之情在曲中弥漫开来,引人进入无限的遐思。为听者缓缓地展开了一幅古朴而又深远意境的画卷。

尾声部分(119-128)音乐静谧柔和,钢琴旋律声部运用了引子中多次出现的主音,再现主题。古筝中的泛音与钢琴遥相呼应,仿佛引人来到遥远而静谧的世外桃源。在渐行渐远的渔船中,筝与钢琴余音袅袅,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广阔的江面上。

四、结语

《枫桥夜泊》这首现代筝曲是传统与现代作曲技法的完美融合,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西方,从诗词作为题材到人文情怀人文精神,从传承到创新,这些充分体现出古筝艺术在现代大的文学背景的支撑下,乐器本身取得的长足的进步,升华了古筝精神,表明今后古筝的发展会逐渐趋向多元化。古筝的灵魂是韵味,古筝的意境是人心所在,古筝艺术感染力的体现是乐感。正是因为现代诸多筝曲作曲家的不断努力和改编,古筝艺术才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推陈出新,打开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加入自我情感体验的“二次创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理解了乐曲所想表达的音乐情绪加上演奏者自我投入,才能够使每一个音符流动起来,演奏出撼动人心的,“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枫桥夜泊》。诗情画意,禅意盎然,二十一弦,素手诠释。

猜你喜欢
王建民夜泊古筝
红碱淖在思念
枫桥夜泊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王建民:羊大为美 知行合一
夜泊(外五首)
从张继和杜牧的诗里小析夜泊
第一次弹古筝
Last Nomads in China : Notes of the Everyday Life of Kazak Nomads in Xin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