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蔬菜田地膜残留调查分析及对策

2020-10-24 00:46邵文娟张秋萍徐丽丹周荷敏
上海农业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残膜江阴市原位

周 鹤 季 芳 邵文娟 乔 琳 张秋萍* 徐丽丹 周荷敏

(1江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省无锡市 214431;2江阴市种子管理站,江苏省无锡市 214431)

地膜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物资之一,以在蔬菜、棉花、玉米和花生上覆膜种植最为广泛[1]。由于地膜覆盖技术具有增温保墒和克服低温、干旱等不利条件的作用,可促进农作物高产稳产,可扩大部分作物的栽培范围,可提高农田复种指数[2],故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量和效益的提高,还带动了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农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3]。但由于常规地膜以聚乙烯为原料,其在自然环境下很难降解;同时,随着地膜投入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大量地膜残留于土壤中,这破坏了土壤结构,导致耕地质量下降、作物减产、农事操作受阻[4-6]等,且地膜残留危害呈现逐年加重的态势。

江苏省江阴市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目前以蔬菜生产上使用地膜为主,使用地膜的蔬菜种类主要有茄果类、菜用瓜类、豆类、草莓、西甜瓜。据统计,2018年江阴市蔬菜种植面积达1.088×104hm2,地膜使用面积达1 520 hm2,占蔬菜种植面积的13.97%。虽然江阴市地膜使用面积较小,但残留的地膜对当地土壤环境、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牲畜和人类的健康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笔者于2018—2019年开展了蔬菜田地膜残留调查,旨在摸清全市蔬菜田地膜残留现状,从而研究出行之有效的地膜残留防控对策,进而推动江阴市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1 调查内容及方法

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依据《江苏省农膜生产应用及回收利用情况普查方案》以及江阴市蔬菜产业种植结构情况,针对普通农户、规模化经营农户、农民合作社三种类型,笔者采取田间采样调查与问卷调查结合的方式进行地膜残留调研,实际发放及回收调查问卷120份。

同时,在华士、祝塘、徐霞客、周庄、澄江、南闸、申港、青阳8个镇(街道)选择15个具代表性蔬菜种植区开展原位监测。江阴市共设原位监测点15个,在每个原位监测点选择1块有代表性的地块(样地),每个样地再按梅花点法或对角线法设5个1 m×1 m的正方形调查取样点,测定0~30 cm土层的地膜残留总量。原位监测点采样分2次进行,第1次在蔬菜播种覆膜前,第2次在覆膜蔬菜收获后。具体步骤为:GPS定位、定点采集、细分过筛、残膜收集、土壤回填、室内残膜清洗、残膜风干称重、数据汇总。

通过调查和监测,笔者获取并掌握了江阴市地膜覆盖的蔬菜种类、覆膜蔬菜田的地膜使用量、覆膜比例、常用地膜厚度、废旧地膜的回收和利用情况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结果

江阴市已形成系列较为完整、品种较为丰富的蔬菜生产体系,种植的蔬菜品种主要有青菜、生菜、莴苣、萝卜、豇豆、大蒜、白菜、花椰菜、韭菜、水芹、丝瓜、番茄、黄瓜、西甜瓜、草莓等。由表1可知,江阴市使用地膜的蔬菜种类主要是茄果类、菜用瓜类、西甜瓜、豆类、草莓等。其中,地膜用量最多的是茄果类蔬菜;地膜覆盖比例最高的是草莓,达100%。

表1 江阴市蔬菜田地膜具体使用情况

由表2可知,江阴市蔬菜田使用的地膜以超薄地膜为主,超薄地膜使用量占地膜使用总量的99%;标准地膜(厚度为0.010 mm及以上)的使用量仅占地膜总用量的1%;地膜的回收处理方式绝大部分为人工回收后填埋或废弃。

由于地膜多覆盖了1年时间,理论上第2次地膜残留取样的数值应该比第1次地膜残留取样的数值高,但由于残留地膜较碎小,收集时会有遗漏,且两次取样是在同一地块不同的5个正方形样点,而不同样点的地膜残留量会有所不同,故实际数据与理论数据有差异。由表3可知,使用地膜的蔬菜田有不同程度的地膜残留,两年平均每667 m2地膜残留量为0~2.294 kg。同时,原位监测点为个人种植蔬菜田的,其在地膜回收时比较小心,地膜残留量较低;原位监测点为企业经营蔬菜田的,因工人的责任心问题,地膜残留量相对较高。

表2 江阴市蔬菜田地膜使用及回收情况

表3 江阴市蔬菜田15个原位监测点的地膜残留情况

2.2 地膜残留的影响

由于地膜在自然状态下不易分解,随着地膜使用年限的增加,土壤中的地膜残留量也随之增加,这会对江阴市蔬菜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具体表现为:(1)土壤毛管水和自然水的渗透受阻,影响了土壤吸湿性,减少了水分渗透量;(2)土壤通透性降低,不仅会导致土壤微生物活力和土壤肥力下降,还会导致地下水下渗困难,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等;(3)地膜中的增塑剂成分(如邻苯甲酸-2-异丁酯和酞酸酯类)会危害蔬菜生长,且能通过植株的呼吸作用由气孔进入叶肉细胞而破坏叶绿素;(4)未清除的地膜残膜碎片易与农作物秸秆或饲料混杂在一起,家畜误食后会造成肠胃消化功能不良,严重时会引起死亡;(5)地膜残膜不易回收或回收不彻底,导致部分残膜废弃于田间地头,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易形成二次污染,而采用露天焚烧,则会影响大气环境;(6)逐年累积使用地膜会造成土壤中地膜残膜累加,导致其缠绕农机具,妨碍农事耕作。

3 江阴市蔬菜田地膜残留的原因分析

笔者对120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并与5位农资经销商和15个原位监测点周边种植户进行交流,得出江阴市蔬菜田地膜残留的主要原因如下。

3.1 宣传不到位

由于宣传不到位,江阴市农户对普通地膜残留危害的认识不够,对标准地膜的要求不了解,对其他地膜种类如强化地膜、生物可降解膜等更是不知情、不使用。

3.2 使用非标准地膜

目前,江阴市蔬菜田使用的地膜绝大部分是非标准的超薄膜,其易碎、难回收、回收成本贵,且捡拾不到位还会导致有微小残膜残留在土壤中。

3.3 缺乏地膜回收网络

江阴市农户从地里回收地膜后,由于没有相关企业开展地膜的再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导致农户只能简单地将回收的地膜扔弃在垃圾桶或进行焚烧,造成了二次污染。

3.4 地膜回收无激励措施

目前,江阴市对地膜回收利用好的农户并没有相应的奖励政策或激励措施,从而农户缺乏自主回收废弃地膜的积极性,导致地膜回收难。

4 江阴市蔬菜田地膜残留的防控对策及建议

4.1 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鉴于治理地膜残留的主体是农民,受益者也是农民,故必须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可充分利用QQ、微信、抖音、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配合横幅标语、科技下乡和田间现场会等各种形式,多措并举地向农民宣讲地膜残膜对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提高广大农民对地膜残留危害的认识,培养农民及时回收、不乱丢废旧地膜的好习惯,增强农民回收地膜残膜的自觉性。

4.2 加强执法,严格监管

江阴市要抓住2019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农用地膜新国家标准这个契机,加强对劣质地膜的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生产和销售不合格地膜的行为,构建市、镇、村三级执法监管工作推进组,从源头上堵住非标准膜的生产和使用,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

4.3 建立健全回收网络

江阴市应建立健全废旧地膜的收、贮、运网络,并通过第三方购买服务,采用先试点、再示范、最后全市铺开的方式,按需求建设地膜回收网点,以便于农民把回收的地膜就近送到回收网点开展折价回收。

4.4 政策扶持,科学引导

具体措施为:(1)制订回收地膜的相关扶持政策,可参照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理办法,给予回收地膜的农户一定的奖励;(2)制订地膜补差的相关政策,将江阴市销售的可降解地膜的价格降至与强化地膜相同的价格,让农民自愿使用可降解地膜。

4.5 应用蔬菜地膜减量化栽培技术

江阴市应进行蔬菜地膜减量化栽培技术的探索及应用,以逐步减少并最终杜绝地膜在蔬菜田的使用。

猜你喜欢
残膜江阴市原位
江阴市24家营运车辆企业被联合警示约谈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手指复合组织块原位再植20例疗效分析
江阴市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原位热脱附修复污染土壤加热效果模拟和试验研究
浅谈阿勒泰地区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应用现状
地表残膜回收机在西北成功应用
定向凝固Ni—Si原位自生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
定向凝固Ni—Si原位自生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