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临床治疗体会

2020-10-24 08:39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妇幼保健院666100江建春谭美秀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拆线埃希菌清创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妇幼保健院(666100)江建春 谭美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患者,本组患者均在本院完成剖宫产术。90例患者均在术后3~8d出现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表现。90例患者中,年龄21~43岁,平均(32.13±11.02)岁,剖宫产术或妇科开腹手术次数为1~3次,平均(2.13±0.98)次。参选者都签字同意加入本次研究,并得到医院伦委会核准。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确诊为切口愈合不良后,立即敞开切口,彻底剪去无活力组织及可见缝线,稀释的碘伏液(碘伏∶盐水=1∶1)、生理盐水清洗切口,彻底清创;充分引流,采用纱布填塞,均待渗出液减少,再实施二期缝合;切口感染患者应给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充分引流至切口好转,再实施二期缝合。脂肪液化患者可在清创后立即实施二期缝合,渗出物较多、切口水肿待局部好转后,再进行二期缝合。二期缝合时在皮下脂肪层间断放置引流条,根据情况,24~48小时拔出。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切口愈合不良情况分析 9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中,切口感染者占比为15.56%,脂肪液化者为84.44%,脂肪液化者占比相对较高。76例脂肪液化患者,拆线后均可见脂肪层部分或全层裂开,但无皮下组织坏死征象,渗出液镜下可见大量脂肪滴,排除感染征象。14例切口感染患者经细菌培养与鉴定发现,其中大肠埃希菌感染率占比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致病菌(P<0.05)。见附表。

2.2 预后统计 14例切口感染者,拆线后敞开切口引流脓液后,切口红肿热痛有效缓解,体温迅速下降,抗生素抗感染治疗3~5d,体温恢复正常,切口二期缝合后5~8d拆线,切口最终愈合时间为9~18d,平均(13.46±4.63)d。

76例脂肪液化者,16例拆线剪去多余脂肪后立即实施二期缝合,60例患者拆线、清创后3~5d实施二期缝合,二期缝合后5~8d拆线,切口最终愈合时间为8~18d,平均(13.11±5.02)d。

附表 切口感染患者致病菌分布情况统计

3 讨论

本次研究发现,切口感染者占比为1 5.5 6%(1 4/9 0),脂肪液化者为84.44%(76/90),脂肪液化者占比相对较高,且14例切口感染患者经细菌培养与鉴定发现,其中8例为大肠埃希菌感染(57.14%),大肠埃希菌感染率占比最高(P<0.05),可知脂肪液化是最常见的切口愈合不良病因。而切口感染应尽早实施敏感抗生素治疗。

目前,临床领域普遍认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应尽早实施敞开引流处理,并结合二期缝合处理[1][2]。本次研究中发现,14例切口感染者,拆线后敞开切口引流脓液后,切口红肿热痛有效缓解,体温迅速下降,治疗效果良好,切口二期缝合后预后佳,切口最终愈合时间平均(13.46±4.63)d,76例脂肪液化者,部分患者实施了立即二次缝合,切口最终愈合时间平均(13.11±5.02)d,两者预后均较高,提示及时实施敞开切口、清除、充分引流、抗感染等处理,有助于保证患者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主要原因为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及时清创、抗感染及二期缝合后,预后较好。

猜你喜欢
拆线埃希菌清创
不同清创方法在老年压力性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一种多功能清创车设计与应用*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2017年至2020年昆明市儿童医院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美容整形术后护理手册
县级医院2016年至2018年大肠埃希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两种清创方法治疗Gustilo Ⅲ型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和卫生经济学观察
大肠埃希菌在临床感染中的耐药情况分析
拆线
清创消毒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记蓝戈医药用品(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