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2020-10-24 08:38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454000肖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伤椎腰段椎弓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454000)肖飞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选取于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择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依据治疗方案被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36~69岁,年龄均值为(43.37±2.76)岁。观察组男性29例和女性13例;年龄范围37~65岁,年龄均值为(43.46±2.72)岁。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差距不显著(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全麻,俯卧位,将伤椎作为中心,于中心8厘米后正中位置取致伤椎棘突切口,显露出伤椎与其上侧邻近一节和下侧邻近一节椎。进针处为患者上侧、下侧邻近椎体的人字嵴位置,取椎弓根钉(4根)分别向每节椎体当中置入(各节椎体分别置入两根钉),将基础手术操作完成以后为患者开展固定术治疗。①对照组患者接受跨伤椎固定治疗,于置入至患者椎体当中的椎弓根钉上固定好钛棒,以撑开器牵拉患者的伤椎并且开展复位处理操作,矫正患者的畸形脊柱。②观察组患者均接受经伤椎固定治疗,取一根椎弓根钉在患者的伤椎椎弓根中置入,在钉子置入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维持钉子与伤椎健侧终板呈一定的夹角,将患者的骨折终板避开,钉子的置入深度应较基础操作中椎弓根置入的深度浅。若患者有后柱骨折压迫神经根和压迫脊髓的情况存在,或者患者有骨块突入椎管的情况存在,应当为其开展椎板切除减压治疗。取钛棒并且开展弯曲操作,随后分别在椎弓根钉上固定好钛棒,借助钛棒以适当的力度撬动伤椎的前缘,利用钛棒弯曲的弧度使得患者的伤椎侧腹部位置产生一定的推顶力,以矫正患者脊柱的后凸畸形。手术过程中及时清除突入至患者椎管当中的骨块,结合患者骨折严重的程度确定是否需要为其开展植骨融合手术。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②采用JOA评分评估两组脊柱功能。③分析两组患者的伤椎压缩率、后凸Cobb角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经过SPSS22.0处理,两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指标、JOA评分以及伤椎压缩率、后凸Cobb角均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数据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附表 对比两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指标与JOA评分情况(n=42)

2 实验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JOA评分相比对,P>0.05。见附表。

2 . 2 观察组患者的伤椎压缩率为(3.1 7±0.9 6)%、后凸C o b b 角(4.37±0.4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8±1.02)%、(6.37±0.98)°,P<0.05。

3 讨论

跨伤椎固定为以往临床中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较为常用的术式,其可以对骨折部位开展固定与复位治疗,进而将疼痛症状以及患者的脊柱功能改善。但是该项固定措施的术后应力较为集中,易引发相应的并发症。经伤椎固定治疗过程中在跨伤椎固定治疗的基础之上增添2枚椎弓根螺钉,其可以进一步加强伤椎螺钉的顶推能力,且有利于提升固定位置的牢固性,获得良好矫正效果[1]。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伤椎压缩率与后凸Cobb角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表明,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中应用经伤椎固定治疗术,可以减少手术相关损伤,且对患者术后机体康复有利。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经伤椎固定治疗可以将术后应力分散,在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可以提升侧向稳定性,可促进骨折位置以及周围椎间盘与韧带的修复,且该项治疗措施可以避免上下椎体前缘间距变短而中间位置后凸的情况,对患者椎体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2]。

总而言之,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经伤椎固定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今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伤椎腰段椎弓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特点及手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