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严重气道狭窄患者行气管内麻醉管理的效果

2020-10-24 08:38周口港区医院周口烧伤医院466000贺志勇李长明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喉罩创口气管

周口港区医院 周口烧伤医院(466000)贺志勇 李长明

以往对于气道狭窄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治疗,通常采取对其气管进行切开,产生创口的方式改善及根治患者气道阻塞情况。使用气管创口方式虽然对通气阻碍情况能够短暂缓解,使保证生命安全,但是使用此方式后往往会造成患者日后生活品质的降低,并且对其支气管位置狭窄程度无法改善。伴随气管镜下介入手段及器械的进步,对于一些气道狭窄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治疗效果有所提升[1],但是针对气管狭窄程度较为严重、难以正常呼吸的患者使用气管内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较低的依从性会引起难以操作,引发支气管痉挛,造成患者难以正常呼吸情况严重,对患者生命产生威胁。最近几年,本院在针对气道严重狭窄患者的气管内治疗过程中使用全身麻醉技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20例气道狭窄程度不同的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4~76岁;其中发生气管狭窄患者中6例因纵隔肿瘤气管外压,4例因肺癌侵染,6例接受气管切开手术后创口挛缩,2例因放置支气管支架后因霉菌侵染再次发生狭窄,2例因吸取异常物质引起单侧肺部异常。术前全部显示出显著的难以呼吸、心跳速率提升、能够符合三凹表现,4例联合心脏病症,一些患者联合代谢性酸中毒。上述患者中计划为14例患者使用通过支气管镜下气管或者气管内将支架放置的方式,2例患者将取出异常物质,2例患者取出其受到侵染支架,2例患者在原来创口部位方式T型硅胶管。

1.2 麻醉管理 术前对患者气道病症程度及其他跟麻醉有关的并发病症现状进行诊治。术前麻醉人员需要准确掌握手术目的及流程,细致的为患者讲解手术有关的麻醉工作,消除患者对于手术的恐惧心理,为预防患者产生因镇定药物引起呼吸困难等问题,因此不需要在术前为患者用药。按照不同的气道内病症位置及治疗目标选择多种操作方式,进而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不会发生呼吸问题。选取的患者中病情初期接受支气管支架置入手术4例及接受取出手术各2例,选择使用气管导管方式对其进行治疗,但必须确保良好的通气效果。6例因纵隔肿瘤气管外压迫及4例因气管创口挛缩患者置入其国外支架,支架放置设备半径为7.0毫米,定位装置亦为7.0毫米,但是患者气管狭窄位置全部位于声门附近,无法使用气管插管工作。因此上述10例患者在接受全身麻醉后,使用喉罩方式确保其身体器官获得足够的氧气,在呼吸间隔阶段,通过喉罩方式在专业引导设备作用下,在相同管道中放置支架推动设备,精准锁定其位置后将其支架放置。2例4岁患病儿童由于天生气管狭窄,接受气管切开手术后,创口位置发生生长,造成其出现难以正常呼吸情况。因此需要为其放置T型硅胶管,确保其良好的呼吸效果,预防创口再次生长。在进行操作时需要将气管插管的细端放置在创口的远端,使其将呼吸道产生物吸取出来、手动控制间隔正压通气效果,促进患病儿童的身体恢复,在治疗呼吸性及代谢性酸中毒的同时,对创口近端部位进行治疗,促使其具有自主呼吸的能力,在创口局部位置使用开放式高频喷射氧气补充方式,对创口远端部位进行治疗后,放置T型硅胶管,创建人工气道。患者的麻醉及清醒选择使用静脉方式,在手术过程中为患者使用异氟醚保证其麻醉效果,且在需要时采用相关药物使其肌肉保持松弛,预防气管操作过程中发生痉挛等危险情况。

附图1 气管内放置支架前气管图形 附图2 气管内放置支架后气管图形

对患儿进行麻醉时必须先为其排出体内氮气,并补充充足的氧气,且查看其使用微量镇定药物后出现的反应及呼吸控制情况。当气管导管及喉罩均处于良好的放置效果时,使用肌肉松弛及麻醉药物使其处于麻醉状态,以避免患儿出现受到刺激后,不利于手术进行。麻醉完成后对其使用传统药物,术中注意观察患儿的心电图、脉搏氧饱和情况及无创血压等指标,如有需要可对其动脉血血气进行研究。气管内手术完成后,当患儿处于深度状态时,将其气管内产生物及血液全部吸取干净,在对其使用镇定药物,患儿恢复良好的呼吸效果,即可不再使用气管导管或喉罩,术后需要对是否发生气道水肿情况格外关注,特别是完成操作后4小时内的检测,预防呼吸道阻塞情况重复发作,术后应用传统抗生素药物,预防肺部感染情况。

2 结果

所有患者氧气均供应充足,其中使用气管导管或喉罩定位方式的14例患者顺利放置支架。10例使用喉罩的患者中4例出现7分钟呼吸暂停情况,对其再次进行通气后,通过3次左右的操作后将支架置入。手术进行16~120分钟。2例患者使用T型硅胶管置入手术,手术进行90分钟,术后患者气道阻塞情况全部显著降低。患者身体相关组织与侵染气管支架侵染及异常物质间发生密切结合,因担心使用强行分离的方式则可能会引起大出血情况,所以未对其进行操作,因而,这4例患者没有达到取出目的,但是操作过程中消灭局部坏死阻塞,对其气道阻塞情况具有缓解作用,全组患者在术后5天左右接受出院治疗或者使用其他治疗方式。患者术前、术后电子纤维镜检测结果附图1,附图2。

3 讨论

针对气道狭窄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进行气管内操作时使用的麻醉工作,其关键为确保医生在操作过程中患者气道功能无异常及良好的通气效果,但是麻醉人员与主治医生均需要对其呼吸道进行操作为麻醉中主要难题。

此次研究中按照患者不同的气道狭窄位置及手术目标,在对患者全身麻醉后,使用气管导管、喉罩及高频喷射等三种方式,确保患者气道及通气效果符合手术条件。即使满足上述条件,但是在操作时依然存在氧气不足或通气效果不良等情况,如要尽可能避免此类状况,需要全体医务人员齐心配合[2]。同时麻醉人员在对于气管狭窄的患者进行麻醉管理时,不但需要确保手术期间患者的安全,亦需要在术前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全面评估及科学的术后预测,是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减少其在围手术期的复发率及病亡率的主要因素[3]。且手术进行过程必须确保患者生命不会受到威胁,对患者的心电图及脉搏氧饱和度指标密切监控,操作过程中能够按照麻醉需求暂时停止,通气及麻醉方案亦能够根据手术的不同阶段进行变化,在治疗过程前需要配备相应的紧急治疗措施。

针对部分无法使用气管导管的患者,使用喉罩方式患者进行气管内操作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4]。但是需要相应的技术手段对此方式的使用进行监测。

猜你喜欢
喉罩创口气管
SLIPA喉罩在不同年龄患者膀胱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按压舌状软骨与增加喉罩型号用于喉罩漏气患者的效果研究
心灵创口贴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改良型创口贴